為什麼說《大明風華》是歷史劇做的一個實驗?

2020-11-27 騰訊網

作者 / 艾木子

「明軍威武!」

「一百年了,敵人又跨過長城,窺測中原,你們的父母兄弟在這裡,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將士們,將士們,今天我要和你們一起,血染沙場,告訴他們,退出長城,保爾全屍!」

距離結局還有十集,帶著近一個月爭議的湯唯,終於在《大明風華》北京保衛戰的戲份中,贏了一回。

這場戲裡,湯唯是輿論裡被張叔平「梳平」的少女孫若微,亦非演技、臺詞略有瑕疵的皇后孫若微。金戈鐵馬,手執長劍,成長為皇太后的孫若微是這場「北京保衛戰」的領導者。

在劇外,《大明風華》的導演兼編劇的張挺在談及北京保衛戰這一幕的拍攝時,時常讚不絕口:「在電影和電視劇中,很少展現古代冷兵器為主時期的閱兵式、沙盤指揮系統、糧草運轉系統、醫療系統,戰陣的順序、旗幟的使用。歷史上,在北京德勝門外的首戰打了一天一夜,我們足足拍攝了兩周。」

「面對戲劇,你會看到很多的『驚喜』」

在張挺的記憶裡,北京保衛戰這場戲的拍攝過程特別「痛苦」。

原因有二。

一方面,該場戲的戰爭場面宏大,單是排兵布陣就涉及到騎兵、步兵、炮兵,火銃兵,弓兵,弩手,刀斧手等十幾個兵種,再加上每個兵種在戰爭中必須保證運轉順利,出兵順序依照各色旗幟指揮,馬師要精準的控制炮火彈著點和摔馬特技的時間差,事先要有很細緻的排練,非常投入的配合。

「拍的時候還要捏一把汗。因為除了特寫鏡頭以外,任何一個鏡頭,都要布置前中後不同景深裡的戰鬥,每一個瞬間都是幾十人、上百人經過排練後,一旦啟動,重拍不算什麼,經常把人嚇出一身冷汗的是風險極高,彈著點把泥土揚起四五米高,士兵們用的道具刀槍挨上一下也受不了,馬師要操控摔馬,同時要扮演中槍,用威亞把人從馬上拉飛,兩側步兵的白刃戰儘量真實,同時還要防備傷害對方。」

而劇中戰爭場面幾乎全部採用真人拍攝,演員要穿六十斤的鎧甲,戴銅頭盔,在濃煙和沙塵之中一天一天的奮戰,而且確保不能受傷。尤其到了混戰階段,涉及到馬步協同作戰或者馬步交戰,要求所有殺伐動作乾脆利落,如何保證拍攝秩序也是個難題。

為了更順利的完成該場戲的拍攝,導演組的工作人員不得不每人一匹工作馬,來往人群中間進行「戰事指揮」,給群眾演員和馬師編隊,派經驗豐富的武術組人員扮成將領,掌管戰旗。

「它的戰爭場面有一點點像真的了,」張挺對劇中的戰爭場面很是滿意,「以往的戰爭戲其實是比較省略的,大家總覺得戰爭只是一個結果,其實在絞肉機一樣的戰場上,尤其是與異族的戰爭,雙方的作戰理念不同,使用的戰爭武器不同,也是一種文明的衝撞,我至少在戰爭場面上面做了一點點的升級。」

事實上,自開播以來,儘管爭議頻出,但《大明風華》也確實貢獻了不少「名場面」。

比如朱棣與姚廣孝近臨終前關於死後歸屬的對談;姚廣孝以「山中走索」了結自己的餘生;朱瞻基在探望重傷士兵時,將自己的鞋套在士兵腳上安慰其上路;朱高煦被殺時,如同「地獄門口」般的煙霧繚繞;甚至於最後朱高燧離世前的瘋癲和自言自語……

尤其是朱棣駕崩時穿盔甲騎戰馬「過河入林」的畫面,在播出當晚憑藉#朱棣下線#衝上微博熱搜,被觀眾評價為「對駕崩最浪漫的表現」。

浪漫的背後,張挺對這一鏡頭的處理其實想表達更深層次的含義:「朱棣最後的身份就是一個老兵,用這樣極致化的表達,就是想說明他從現實走入歷史了,到這個時候,歷史上朱棣的生命才真正開始,不管後世如何評判,大明的版圖就烙印著朱棣的痕跡。」

在前期,對於朱棣一家子,輕鬆化、喜劇化的處理方式也是如此。

「朱元璋是乞丐起家,朱棣的三個兒子又都是徐皇后所出,再加上這一家人都是開國的皇帝和臣子,彼此的情感聯繫其實與普通百姓家庭也沒有太大區別。歷史是記憶,並不是教條,應該是更生動的。我開機之前,和湯唯去故宮座談,在那裡看到了收藏的明代早期的文物,尤其是皇帝旨意,非常的生動有趣,不但全是大白話,而且說的事情不離家常。像朱瞻基給高麗國王下旨,詢問上一次派來的那個廚子回國了,新來的人做的菜不好吃,問那個人還在不在,這都和我們對於歷史的刻板印象全然不同。」

回顧整部劇集,《大明風華》以孫若微(湯唯飾)的視角來旁觀明朝從朱棣到朱祁鎮,五位皇帝主導下的歷史變遷,與市面上的大女主劇集相比,毫無類似之處,其實更像是一部融合了歷史人物的群像傳奇戲。

但為什麼做如此改編?導演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大明風華》,是歷史劇做的一個實驗

事實上,《大明風華》最早一版的劇本是根據小說《六朝紀事》改編的,以女主孫若微的視角講述明代皇家故事,電視劇的名字也定為《大明皇妃》。

但後來,收到主管部門關於大女主和宮鬥劇的政策控制,《大明皇妃》不得不順應形勢,由編劇張挺對劇本進行重新編寫。

他覺得,依託真實歷史的故事,從家庭的切入點入手,展現出古代皇權制度以及封建思想對人的壓迫和摧殘,可以完成另外一種傳奇類型的歷史劇。因此,他選取了明朝歷史上的幾個關鍵歷史節點,又重新對劇本進行創作,最終呈現出如今幾近原創的《大明風華》。

在這一版的劇本中,不難發現,無論是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的皇室一家的親情關係,還是胡善祥的人物設定,甚至於對徐濱、孫愚,聶興等小角色的描寫,都與以往帝王電視劇中呈現的角色設定有所不同。

換句話說,劇中所有的人物都是栩栩如生的。

每個人身上都充滿了強烈的欲望,更多的個性側面,自我矛盾和自我掙扎的歷程。

「你看到劇中的人物,不會覺得他是700年前甚至1000年前的人,他就像你的朋友,你能熟知他的一生。」

而從整部劇的播放情況來看,從朱棣駕崩到朱瞻基駕崩,該劇的熱度和討論度其實在年輕人中也逐步攀升,湖南衛視CSM59城單集收視率最高達2.288。

這也讓張挺感到有些意外。

在他的設想中,《大明風華》中所表現出的家國情懷和皇權制度下的人生況味,只有有一定的人生閱歷的觀眾才能感受的更加深切。

「像朱瞻基殺朱高煦的那一幕,朱瞻基『成龍』了,他作為『人』的那個朱瞻基已經死去了,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這部劇的悲涼感就在於,皇權制度下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皇子皇孫,所有的信任、愛、犧牲等等美好的東西最終都會被這個制度所吞噬,被權力所腐蝕。」

正是在這樣的諷刺意味下,張挺想用《大明風華》,完成一次在歷史劇上的實驗,把真正的歷史寓言化、故事化,打通古裝戲和當代人之間的對話和情感交流。

「這是每一個拍古裝劇的人的夢想,《大明風華》實現了一小部分。」

關於湯唯,關於改編,關於爭議

不過,這場實驗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

在觀眾眼中,圍繞著《大明風華》的爭議從未停歇。

先是憑藉「古裝造型醜」、「演技誇張」,「臺詞功底不過關」等等爭議,電影女神湯唯一夕之間被拉下神壇,變成那個「不怎麼會演戲」的電視劇新人湯唯。

緊接著對胡善祥、孫若微,以及朱棣一家的部分劇情改編,被抨擊為「篡改史實」。

甚至還有人將劇中朱元璋形象與古代畫像做對比,給《大明風華》扣上了「醜化古人」的帽子……

導致這一切爭議的,無外乎是因為觀眾在看《大明風華》時自帶的正史劇濾鏡。

張挺向來不認為《大明風華》是正史劇,它更偏向於傳奇劇,或許現在做的可能不夠完美,但方向值得努力。

從人物的幾個細節足以體現。

比如,湯唯飾演的孫若微,明史中記載為「孝恭皇后 孫氏」,「若微」二字,亦是編造,史書中關於她的全部記載僅有392字;再比如劇中「加戲」的胡皇后,史書上只記載,「無過被廢」,並未記錄其原因……

「我不相信史書的記載是完全真實的,歷朝歷代的史書都在進行不停的修改,中國古人有『為尊者諱,為長著諱』的習慣,歷史唯一可以記住的,是它的脈絡和內在發展秩序。」張挺在採訪中說道,「我也不相信所謂『正史劇『是拿著史書來拍,有人那麼做過,收視率跌到冰點。我寧可被罵,也不踩這個雷。我做的是傳奇劇,在戲劇中,只有戲劇角色,不等同於歷史人物,在戲劇中,情感真實是第一位的,歷史真實是服從於戲劇需要的,只有你從人物經歷中感受到的內心震撼才是最重要的。」

在整部戲中,湯唯飾演的孫若微代表著「正道」,她有著現代人的價值觀,並用她的「正」讓觀眾得以來窺探整個皇家的瘋癲。

但在劇外,一個女演員能夠詮釋一個角色從少年到老年的過程,對演技有著極高的要求,在張挺眼中,湯唯本人的率性,真實,適合這樣的角色。

不過也不得不承認,由於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手法、拍攝周期以及演員對角色的處理方式都有很大區別,湯唯的電視劇經驗又近乎為0,在很多劇情下確實會展現出一定的「不適」。

張挺也希望觀眾能夠給湯唯一些時間,「湯唯戲的好壞無需我來評判,但她肯定要再多拍幾部,才能練得出來。」

作為導演,他反而不在意網友對該劇的負面評價。「你只有體會到人物在那個時代裡遭受的悲哀和痛苦,你才能真正地理解創作本意。歷史上興衰治亂像一個怪圈,有它自己的運轉規律,對我個人而言,我相信觀眾,觀眾看著這部劇,能夠在某一處產生一點點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那它就是成功的。」

相關焦點

  • 莫名「穿越」的歷史劇:《大明風華》當真是明代風華嗎?
    作為中國古代史上一個重要的治世時期,明初「仁宣之治」在影視作品中並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近日來,電視劇《大明風華》通過展現「朱家搞笑一家人」的日常頻上熱搜,算是彌補了這個空白。本劇標榜「歷史正劇」,更兼有一批知名演員,看來真是雄心壯志,要讓觀眾好好看一看「大明風華」了。
  • 《大明風華》導演張挺:有九大歷史現場支撐,「抹黑」說站不住
    電視劇《大明風華》播出三周後,導演兼編劇張挺註冊了一個知乎帳號,挑了一個不帶火藥味的問題——「如何看待《大明風華》一部歷史題材劇的臺詞如此接地氣?」來與網友互動。儘管這個問題說的是臺詞,但是張挺的回答並不限於此,側面回應了這部劇在網上存在的一些爭議。
  • 太子直呼皇帝為爹,《大明風華》不用「父皇」二字,是對的嗎?
    「我知道,是爹可憐我,這兩天讓老二監國,是想讓我歇歇,做不做太子沒關係,做您的兒子就行!」畫面之中,一個面目和藹心寬體胖的中年男子激動地說出這段話,這個男子是誰?他就是朱高熾,朱棣的大兒子,《大明風華》中的皇太子。
  • 大明風華:一曲帝國輓歌,一場黃粱遺夢
    《大明風華》目前播出已經到了56集,在這56集中能看到歷史劇,權謀劇,架空劇,愛情劇,宮鬥劇,家庭倫理劇首先,張挺說本劇送審7次,將70集的劇剪成了62集,所以劇中出現了一些前後不搭,人物感情變化突兀的情況出現,尤其是與女主角有關的,這也是被觀眾質疑的地方之一。 其次,宣傳發行以「湯唯回歸小熒幕」「女神下凡」「歷史劇」「張藝興出演」等為賣點,而實際上湯唯女主角的戲份一度少的「只出現在預告中」,歷史劇的定位也是經不起推敲。這樣的宣傳難免讓觀眾大失所望。
  • 《清平樂》是偽歷史劇?我們為什麼再也拍不出《大明王朝》
    中國的歷史劇為何越來越少呢?說到底就是我們為何再拍不出《大明王朝》呢?中國內地原本擅長的歷史劇,年代劇、商戰劇,農村劇和都市劇。也是一個影視從業者從體制導向,到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2001年左右,從清代的《三大王朝》,到《漢武大帝》《走向共和》,再到巔峰的《大明王朝1566》。這已經很清晰的勾勒出了歷史劇巔峰到衰落的過程。
  • 《大明風華》大結局竟成偶像劇?整部劇究竟想要表達什麼?
    近日《大明風華》大結局更新,導演在結局部分採用了許多特殊的手法,想要把觀眾帶到一個唯美的意境之中。但依舊有不少網友表示,大結局這樣的安排是否合理?為什麼歷史題材劇發展到最後忽然變身成了偶像劇?這樣安排是爛尾還是有意為之呢?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歷史劇就該有歷史劇的樣子。/《大明王朝1566》宅在家裡,只好看劇。無奈的是,看幾集就棄的劇太多,一集不落看下去的劇又太少,兜兜轉轉,最後還是看回老劇。過去一年,和歷史沾邊的國產劇數來數去,也只有一部《長安十二時辰》收穫了較好的口碑,其他如《大明風華》《鶴唳華亭》等,顯然都不能令人十分滿意。近幾年能看的歷史劇真沒幾部。
  • 《大明風華》為什麼吸引人?因為做對了這3條!
    最近《大明風華》收視率上升,各類媒體上說他缺點、不足、甚至是大問題的風評也多的不勝枚舉,包括湯唯的尬演、對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篡改、在服飾布景道具上的疏漏等等,口誅筆伐的那叫一下痛快!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人追劇?
  • 《大明風華》是如何一再得罪「明粉」的?
    我知道《大明風華》的服化道包括編劇,基本都是罵聲一片。所以,我打算換一個角度來討論這件事,請看標題! 說實話,這部劇的宣發也是很迷,前面幾集似乎走老朱家的貧嘴生活,但是抖音上又狂吹那個很沉很沉的鳳冠,接著就出了朱元璋長相的事兒。
  • 大明風華:善祥被人推下樓,孩子胎死腹中,誰之過?觀眾:自找的
    大明風華:善祥被人推下樓,孩子胎死腹中,誰之過?觀眾:自找的。文:阿勝品劇#大明風華#大型歷史劇《大明風華》正在電視臺熱播兩姐妹在一起也是十分開心,回憶起以前的種種,兩人激動地抱頭哭在一起,就在胡善祥舉杯邀敬已逝的父母時,身後的丫環一個箭步衝上來將她推下樓梯,隨著下體見紅,孩子已胎死腹中。痛失孩子的胡善祥醒後一度責怪起姐姐,說是姐姐嫉妒她才把她的孩子弄掉的。不過說到胡善祥孩子的流產,說到底,還是要怪她自己,為什麼呢?
  • 《大明風華》沒告訴你的歷史真相,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棄劇了
    可是這場叛亂卻更像是一出鬧劇,朝廷從出兵到平叛僅用了不到二十天時間,朱高煦的叛軍僅做了象徵性抵抗就全部舉手投降了,朱高煦被押往京城,最後死於可怕的酷刑。五、朱祁鈺生母是胡善祥?《大明風華》中,孫若微、胡善祥兩姐妹各自生了一個兒子,分別是朱祁鎮和朱祁鈺,由此拉開兩姐妹後半部分翻臉的情節。
  • 嫁接歷史哪家強,《大明風華》最在行,打著正劇旗號魔改歷史劇
    《大明風華》熱播以來,縱橫斷斷續續解讀了很多,這部劇製作還算精良,尤其對歷史,也算尊重,但是槽點也不是沒有,總體來說,大的方向沒有錯,但是在一些細節上總是出現非常明顯的問題。嫁接歷史哪家強,《大明風華》最在行我詳細解讀的《大明風華》在細節上出現的問題已經有好幾篇了,其中一篇是駁斥劇中朱棣與朱瞻基一口一個「建文」的叫法,「建文」是朱允炆的年號,因為明清時期大多數皇帝都是只有一個年號,所以後世就以年號稱呼故皇帝。
  • 《大明風華》殺青時,73歲老戲骨跪了下來,向全體劇組人員行大禮
    近日,由湯唯、朱亞文、王學圻、鄧家佳、喬振宇等領銜主演的電視劇《大明風華》,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電視劇《大明風華》圍繞明朝永樂至天順年間展開敘事,以朱氏一族為敘事主體,生動、立體地展現了朝堂上的君臣激辯,草原上的戎馬倥傯,徐徐展開了一副波瀾壯闊的明朝歷史畫卷。
  • 《大明風華》低評分全賴原著?湯唯配音出戲,應參考長安十二時辰
    《慶餘年》第一季已經收官,《鶴唳華亭》也在不久前迎來了大結局,同檔期競爭熱度的只剩下《大明風華》自己了。雖然這部劇製作精良,演員演技在線,但它在豆瓣上的評分只有6.6,這是什麼原因呢?首先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大多數觀眾都把《大明風華》當做歷史正劇看了。而這些觀眾裡「明粉」又很多,給電視劇挑出了許多錯誤。比如漢王朱高煦監國不力,被朱棣勒令下「罪己詔」,漢王一怒之下回家躺在棺材裡,這是移花接木了清朝和親王弘晝「活出喪」的故事。
  • 大明風華,永樂皇帝為何執意尋找建文帝?莫非真有愧疚之情?
    導語:大明風華,永樂皇帝為何執意尋找建文帝?莫非真有愧疚之情?建文皇帝是否把傳國玉璽給朱棣了?《大明風華》演繹的是如果《大明風華》歷史劇的熱播,讓明朝歷史再度火爆螢屏,其實,明朝有很多非常優秀的皇帝,其中筆者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明成祖朱棣,正如永樂帝自己所言,他這一生完全可以媲美唐宗宋祖;朱棣在位期間,不僅開鑿了大運河,貫通了南北交通,還修建了偌大的紫禁城,編纂的《永樂大典》,這些成就都足以證明朱棣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皇帝
  • 《大明風華》:湯唯多年後首次挑戰電視劇,飾孫皇后書寫傳奇人生
    近日,由張挺導演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吳越、梁冠華等領銜主演的古裝劇《大明風華》在衛視播出。改編自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講述了明朝初年,國家開創盛世,揚威海外的歷史故事,描繪了大明王朝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可堪稱為「年末壓軸大戲」。
  • 《大明風華》漢王對胡善祥做了什麼?漢王妃的反應說得很明白
    由朱亞文、湯唯、王學圻主演的古裝大劇《大明風華》正在流媒體不緊不慢的更新,最新劇集中太孫朱瞻基已經完成了冊封儀式,胡善祥和孫若微分別以妃和嬪的身份納入太子家門,這種結果是觀眾意料之中的,也是朱瞻基心不甘情不願的。
  • 大明風華中三位中戲畢業的女演員,看她們的青澀照,誰的變化最大
    張挺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領銜主演的歷史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緊湊的劇情,反臉譜化的人物刻畫,匠心專研的細節設計,以及濃鬱的大明文化,讓很多觀眾都喜歡上了這部劇。1、湯唯—劇中飾演孫若微,中戲2000級導演系畢業湯唯曾是很多觀眾心中的氣質美女,然而出演了《大明風華》後,吐槽的聲音就多了起來。劇中她扮演的孫若微,髮際線高,臉盤大,英氣過足,柔美不夠。
  • 《大明風華》導演:湯唯後面的表現會越來越好
    古裝戲一直是湯唯希望嘗試的類型,孫若微這個歷史人物的厚重感更吸引了她,「孫若微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角色,她歷經五帝六朝,每個人生階段都可謂重生一次。」湯唯說,飾演這樣一個厚重的角色,讓自己覺得這麼多年拍過很多角色之後,才開始慢慢懂得什麼是演戲。
  • 《大明風華》編劇這一行為徹底惹眾怒,網友:真把觀眾當傻子了?
    近日由湯唯、朱亞文、梁冠華等主演的《大明風華》正在熱播,本來這是一本言情小說改編的影視劇,然而如今非披著歷史劇的皮,想吸歷史粉的流量,吵起來還有話題,如果想靠炒作來火,就別在這又當婊子又立牌坊了。尤其是最近這兩天開播的劇情,剛流產找個男人來懷孕?編劇這一行為也真的是太毀三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