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向來是一件不容懈怠的大事。
吃,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藝術!
你以為國產美食紀錄片只有《舌尖上的中國》?
為防止在長胖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你需要的是一部美食紀錄片中的清流。
適合在夜深人靜獨自觀看的《水果傳》。
近年來,在綜藝和電視劇方興未艾之時,中國紀錄片正以前所未有的勢頭發展壯大。
《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本草中國》《航拍中國》……掀起了一波波收視熱潮。
似乎也在透露著紀錄片行業的一個信號——
中國紀錄片正慢慢從一個行業過度升級為一個產業。
《本草傳》《水果傳》《中國美》也正在各大衛視周末黃金檔播出,與其他綜藝節目一爭高下!
同為美食紀錄片,《水果傳》和《舌尖上的中國》還是有本質的區別。
《舌尖上的中國》的背後是故鄉、傳統、親情,其文化取向偏成熟態,就如同和一家人共同觀看的合家歡影片。
而《水果傳》的特點是新鮮、繽紛、活力四射,文化取向是年輕態的,更適合獨自欣賞。
世界之大,水果無奇不有。
《水果傳》劇組跨越全球15個國家、50個城市,精選出40多種水果,每一種分分鐘讓你舔屏流口水。
指橙、愛玉、水椰子、刺梨、竹芋、蛇皮果……
在6集的「性感水果百科全書」中魔幻爆炸,形成了這場關於水果的饕餮盛宴。
一般情況下,紀錄片總喜歡採取嚴肅的風格。
但《水果傳》中,歡樂的字語仿佛附上了魔力,給這些毫無生命的水果給予了呼吸,瞬間復活啦!
鏡頭下的水果仿佛一位風情萬種的小姐姐向我們緩緩走來~
接下來,水果控的福利來了!
有的水果魅惑撩人,讓人充滿無限想像;
有的水果青春洋溢,令味蕾掀起波瀾;
有的水果又熱情奔放,讓人感受甜蜜……
從人類摘下第一顆水果起,水果便已註定進入人類世界。
在這部好看、好吃、好玩的紀錄片中,新鮮、奇藝、色彩斑斕的水果猶如萬花筒般變形切換。
記錄著果汁四濺、充滿爆炸力的水果動態瞬間,訴說著四季悄然變遷的絕美歷程,呈現用肉眼無法察覺的奇異景象……
有人說他這輩子唯一拿的起放得下的是筷子,那大概唯一能夠信賴的只有口腔了吧……
水果以千百種獨特的滋味,徵服了人類的味蕾,也激發了人類對於美味的更多想像。
在人們以想像力實戰的魔法中,水果發生了各種其妙的變身。
首集《變身》即穿越了越南、中國呼倫貝爾草原、日本埼玉縣。
上天入地、跨越五大洲,呈現水果版「博物館奇妙夜」。
大自然饋贈人類口味各異的水果,人類利用創造力賦予水果更多形態:
採摘的愛玉果製作愛玉冰;可口的可可果發酵後製作成巧克力;味澀的柿子加工成柿餅;野生藍莓成為了藍莓醬;新鮮的菠蘿變身成為鳳梨酥……
當然,人類總是控制不住嘴的欲望,又給水果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有的水果等待著人類發掘它們的價值;
有的水果從始至終保持著獨特的個性;
有的水果又如魔術師般挑逗我們的味覺。
第二集《異族》就讓我們見到了個性獨特的水果們。
為適應環境他們練就了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同時也不斷刷新著我們的認知。
高冷的刺梨包裹著豐富的維生素C;離群索居的竹芋攜帶著與生俱來的甜;尖刺下的蛇皮果回報給人類甜美的果實;榕果中的果膠帶來豐富口感;原始面貌的水椰子內裡卻是晶瑩的果肉;指橙憑藉豐富口感成為餐桌寵兒……
友情提示:
觀看前一定要在觸手可及處備好水果,以免唾液不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