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這裡的「跳脫」就是古代手鐲的一種,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手鐲的第一作用都是裝飾,但卻承載了很多不同的的意義。在清朝權貴的婚嫁中,母親一般會給要出嫁的女兒一對翡翠手鐲,意在祝願女兒婚姻美滿,和美到頭。也寓意女兒所嫁丈夫會是溫潤如玉的佳公子。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手鐲大部分都為玉石所打造,只從隋唐開始才出現了用金銀打造的手鐲,而這便要主要歸結於中國人從古至今的一種「崇玉」文化。其次,手鐲多為圓形,且要遠粗於胳膊,戴上之後,便相得益彰,更能凸現形容古代女子時常用的「手如柔荑」,也就是手的纖細和柔軟。到如今,手鐲的款式可謂琳琅滿目,但總體來說以可分為以下五種:
1、平安鐲
平安鐲是目前最常見的手鐲款式,市面上大概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都是平安鐲。
平安鐲的內圈平,外圈圓,條杆半圓或是弓形。因為內圈是平的,寓意平平安安,所以叫作平安鐲。
相比福鐲來說,平安鐲省料省工,顯得更靈動、輕便,而且適合所有年齡段的女性。
2、福鐲
福鐲是一種非常傳統的手鐲,其歷史也比較悠久,裡外是圓,條杆是圓,有圓圓滿滿的說法,所以叫做福鐲。
這種手鐲條杆要圓、要厚,而且費工費料。看起來非常端莊大氣
3、貴妃鐲
貴妃鐲是橢圓形的,貴妃鐲的條杆大多也是橢圓形。戴這種手鐲,講究剛好就貼在手腕上,因為它的造型就是按照手腕的造型設計的。
而且貴妃鐲做工緊湊,用料相對來說較少,所以貴妃鐲的價值要比相同材質、圈口的福鐲、平安鐲低一些。
相傳楊貴妃十分喜愛橢圓形態手鐲,後人稱其為貴妃鐲;翡翠在每款貴妃手鐲均採用了外圓內扁處理,工藝講究渾然天成。據說是楊貴妃為了在一次宴會上特別光彩照人而叫工匠設計的,這是她最早使用和發明的貴妃手鐲。
4、麻花鐲
北方稱麻花,南方稱絞絲。蘇工會把麻繩狀的鐲子分開,做成3股、4股,甚至6股。到6股或再望上就基本不能佩帶,只能放著當藝術品了。麻花鐲常見於銀鐲,在玉鐲中比較少見。
5、北方工鐲
北工方鐲在外形上,或者內圈圓,外圈圓,條杆是矩形的,或者內圈圓,外圈八邊形,條杆類似矩形。
北工方鐲在造型上往往有稜有角,品相大氣,適合爽朗的女性佩戴。
對於手鐲來說,佩戴的感覺是最重要的。不同形制的手鐲,佩戴後的感覺也略有不同。
圓條的鐲子因為完全不貼手,圓形的輪廓會在手上滾來滾去。
而扁條的鐲子貼手,基本只要合手,佩帶都很恬靜,現在的女性不像古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現在每天都要面對電腦、駕駛、寫字、家務等等,所以貼手與不貼手的佩帶效果還是有不小差距的。
貴妃鐲因為它橢圓的外形,佩戴起來相對還是比較困難的。
從用料上來說,圓條省料,扁條盡料,貴妃鐲就料。
所以,市場上的手鐲同等質量的一般來說,扁鐲最貴,圓條其次,貴妃最便宜。
有人喜歡扁口的恬靜度,也有人喜歡圓條古典清秀的優雅韻味,無論是哪一種美,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對於手鐲來說,它的價值並不僅僅是材料所定,無論是圓條還是扁條,若只是追求哪種用料更多而相對顯得值錢些,就進入誤區了。
手鐲的挑選
關於手鐲的挑選,也許女士們多有經驗,不過這裡我們也多說幾句。
圓鐲標準尺寸要在鬆緊適度的情況下確定,如果是56號圓鐲尺寸手柔軟的可以向下調整2-3個號碼,手柔軟程度中等的向下調1.5個號左右,緊半個號還是能戴的。
如果是知道圓鐲尺寸想佩戴貴妃鐲,圓鐲尺寸上加上1.5-2.5個號就好,太緊太松都不是很合適,太緊了佩戴很受罪。
關於手鐲的尺寸和佩戴號碼,我們從網上找到這樣一個數據表,大家可以參考:
手鐲的保養
如果不是經常佩戴的話,還是要多加注意一些,因為沒有習慣手鐲的存在,很容易發生磕碰,容易損壞。
如果是需要搬東西或者做飯洗衣服之類的,大家最好養成一個向手腕上方推手鐲的習慣,另外洗澡時儘量摘下放入袋子或盒子裡。
此外還要注意保持玉鐲清潔。如果長時間不佩戴,手鐲要放到軟的包裝盒裡,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