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溫電影《葉問》 對於《葉問》這部影片我是久仰大名。但對它的了解也不過是「武打片」、「甄子丹」廖廖幾語。
在影片剛開始,它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熱鬧純樸的武術之鄉――佛山。但1935年這個時間已經讓我感覺到了隱隱不安。影片以武館街上新武館的開張開始,以新老闆廖師傅的視角見識到了這佛山最厲害的大俠――葉問的高強武功。其中一些細碎的小事,例如酒館的小當家、來踢館的北方人、和葉大俠談生意的朋友……會讓人感覺有些不知所云,但看到了影片後期,這些線索的收束恰恰是讓我最有感觸的地方。
當色調陡然變得灰暗,音樂也沉重下來,故事才真正步入正軌。日軍入侵,槍炮聲和哭喊聲代替了往日的歡聲笑語。「人口由二十多萬驟降到七萬,還在營業的商鋪也僅剩十餘家……」葉師傅府邸被徵用,在功夫中浸出平和和穩重的他,人生第一次出現了如此波折…… 影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幾段對比和蒙太奇: 在最開始廖師傅來和葉問閉門比武時,葉問的兒子從他面前經過說了這樣一句話:「爸爸,媽媽說你再不出手,家裡的東西就要都被砸爛了。」後期葉師傅在煤礦工作時,幾次攥緊了雙手。我想他心裡一定有一個聲音:葉師傅,你再不出手,國家裡的東西就都要被砸爛了……兩次他都選擇了出手,一次展現了他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尊嚴,一次代表中國人,告訴了日本人我們不會服輸。
葉師傅好像一個未涉世事的孩子,被奪走了心愛的東西,他不會像李釗那樣為了活命欺騙自己。他只願以自己的方式,奪回他珍視的東西。然後是一個小小的細節,廖師傅打敗了日本人時倒下的白色身影與被扔在武場上的米袋剪切在了一起,這個小小的蒙太奇卻把中國百姓和日本軍人的生活狀態間的對比無限放大,最終匯聚成那絲不屑。 還有就是葉問打敗了來佛山踢館的北方人時,人們在李釗警官的「慫恿」下,在他門前齊喊:「葉師傅!葉師傅!」來表達他們對葉問開武館的期望。那時的葉問,只以淺笑回應,悠悠回到了他豪華安逸的住宅。在最終的比武臺上,葉師傅終於打敗了三藤,為中國人出了那口惡氣,已經安靜地準備迎接死亡。但下面如潮般的:「葉問!葉問!」似乎讓他的內心產生了動搖,那個環視一周的鏡頭,似乎讓我們切身地體會到那種心胸坦蕩的自豪。 還有很多很多讓我動容的細節,讓我動情的故事,武痴林、清泉、李釗,有誰的故事不精彩,有誰的故事不真實。
這部電影以佛山為舞臺,別出心裁地用武術主題講述了抗戰故事,整體情感故事的渾然一體和人物塑造的飽滿造就了這部電影的成功。當然導演的分鏡和光影運用也絕對是下了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