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水草缸越來越受到廣大魚友們的青睞。如果長期不護理或是護理不當,很可能會導致水草生病,影響水體環境和觀賞效果。這就需要我們對水草的養護和病理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就給大家講解一下。
其實,水草長勢不好大多數是由於缺乏養分或管理不善而引起的,而感染性的病害如真菌、細菌、病毒等,則比較少見。還有軟體動物及魚類的傷害,也會使水草受到損害。
一、水草的養護
1、定期換水
換水是改善水草生長水質的最主要手段。頻率不宜太頻繁,一般7~10天更換一次,每次更換以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最為合適。除非水草出現很大的疾病或者問題,才能完全的更換水。
2、定期施肥
如果是單獨養殖水草,要定期施肥。不同品種的水草,對養分的需求也不一樣,所以要選擇合適的肥料。
3、定時定量的光照
光照是水草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水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就無法繼續生長。正常的養殖水草,每天需要保證6~8小時的固定光照時間。讓水草能進行足夠的光合作用。
4、定期清洗過濾棉
過濾器無需經常清理。一般只需要清洗細過濾棉,粗棉略微用水衝一下即可。大多數細棉清洗1、2次以後就要更換,有些高質量的細棉可以使用3、4次。更換細棉最好不要一次全部更換,留下1/3左右會有更好的過濾效果,這些老棉可以在下次清洗時丟棄。
5、恆定的水溫
大多數的水草適合在22℃~30℃的水溫中生長,但是當溫度低於15℃或者高於30℃,水草就會停止生長或這死亡。
二、菌類病害
1、爛葉病
爛葉病是一種感染性的病害。表現為葉片上起初出現水漬狀褐斑,後漸發黃,乃至全株葉片呈纖維狀溶於水中。若與健康葉相接觸,很快就會傳染。發病原因主要是水草在運輸途中,因溫度過高,促使細菌滋生而感染。
防治方法:一是要及時剪除感病的葉或莖。若是叢生型水草,去掉病葉後,隔開放在另一容器裡,一旦發現有新的症狀,立即用0.2~0.5ppm的硫酸銅浸泡,來殺死病原細菌;二是將水箱的水溫降至20℃以下,控制病原細菌的繁殖。
2、水羊齒病
水羊齒病主要發生在鐵皇冠、黑木蕨等水生羊齒類水草上,病原也是一種感染性的細菌。被感染的葉尖或邊緣部分,呈現半透明狀的淺褐色斑塊,與健康植株接觸後,易於感染。發病原因與水溫偏高有關。
防治方法:及時剪除病葉,降低水溫至20℃以下。精心養護,以增強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
3、椒草病
椒草和其它水草相比,抗病力較差,而容易感病。病原是一種細菌,表現為葉片邊緣或尖端,呈現出半透明狀的淡褐色斑塊,然後慢慢地溶於水中。發病原因與腐爛病相似。感病嚴重時,使整株的葉片溶化掉,有時感染周圍的植株。
防治方法:降低水溫,並頻繁地換水,去掉病葉或病株,減少病原。
三、生理性傷害
1、光照不足
水草在生長過程中,要進行光合作用。若光照不足,就會影響正常生長發育,會變得纖弱,褪去鮮豔的顏色。
2、水溫過高或過低
水溫過高會導致落葉或黃化,嚴重時會腐爛和溶解。水溫過低對熱帶或亞熱帶水草的生長發育也會有影響,出現壞死、爛根等症狀。
3、脫水現象(燒枝)
水草的脫水是一種生理現象,主要是施肥過多所致。輕微時,葉形變小,幼葉捲曲不伸展;嚴重時,全株葉片脫落,漸而腐爛死亡。
四、生物機械傷害
1、螺類咬食
螺類等軟體動物是清除水箱藻類的幫手,但有時為了補充食源,螺類也會吞食水草。被傷害的水草,葉莖殘缺不全,易被細菌感染,也會影響觀賞效果。
2、魚類損傷
有些魚類在原產地以水草為食。現在作為觀賞魚來飼養,雖餵的是人工飼料,但仍改不了吃水草的習性。所以,在水草缸裡應避免飼養如泰國鯽、八字娃娃等食草魚類,還有些魚如皇冠泥鰍等雖不吃水草,但有掘穴的習性,也會傷害水草的根系部分。
五、藻害
藻類是水族缸中的一大害,也是水草的大敵。它主要粘附在水草葉面、水箱壁以及過濾設備上,嚴重地影響水草的光合作用。若不及時地清除,勢必造成水箱內環境惡化。常見的藻類有紅藻、綠藻、藍藻、褐藻。
當魚缸內的磷酸鹽或硝酸鹽含量過高時,就會使藻類大量繁殖,所以要定期測試水箱內磷酸鹽和硝酸鹽的含量,以及定期換水,這樣才能有效地預防藻類的發生。除藻還可利用生物方法,即放養以藻為食的魚類、螺類或蝦類。最好放養數條至數十條魚,這樣會增強它們搶食的特點和食藻的天性。
(1)食藻魚
泰國飛狐:吞食綠藻和硅藻
鬍子類異型魚:吞食硅藻
鞭尾魚:吞食硅藻和綠藻
青苔鼠:吞食綠藻
黑瑪麗:專門食藻類的嫩葉,特別偏食於毛藻,屬於狼吞虎咽的大食客。
除此之外,還有小精靈、孔雀魚、花間吸鰍和皇冠豹等都是食藻的理想魚種。
(2)食藻軟體動物
螺類主要是取食玻璃壁上的綠藻,但是,當它食完綠藻後,在無食源情況下,轉而要取食水草了。所以當它食完藻類後,要及時將其轉移。
除螺類,還有石卷貝、逆卷貝、金蘋果蝸牛、蘋果蝸牛等,都是以藻類為食的軟體動物。
(3)食藻蝦類
食藻的蝦有:紅尾蝦、黑殼蝦、南沼蝦和大和沼蝦等。主要攝食綠藻和須狀藻類。利用蝦類除藻時,不宜放養過多,否則會很快地將柔軟的水草一掃而光。
【聲明:本文自網絡搜集並整理髮布,文中圖片僅供欣賞,版權歸原文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