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貞觀年間,諫臣魏徵在輔佐唐太宗李世民的17年間,經常犯顏直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時時刻刻修正著唐太宗的謬誤。魏徵去世後,太宗皇帝感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黨員幹部就要敢說真話、勇道實情。在不少地方,部分領導把下屬反映問題當成「捅婁子」,將同事批評建議看作「使絆子」,以或明或暗的手段懲治報復,讓許多講真話的幹部很受傷。為避免日後「中暗槍」、坐「冷板凳」、穿「小鞋」,有的幹部說話時察言觀色、投其所好;有的幹部真話不說、實話假說,真事不講、實事虛講;有的幹部向上匯報工作時,避開不足報喜不報憂,把問題藏著捂著……
實話實說,是客觀行事;實事真講,是責任擔當。不講真話,道不出真心;不說實情,掌握不了實況。對黨員幹部而言,更要敢講真話。向上匯報時,不能讓真相蒙在鼓裡;同事溝通時,要以誠懇的態度交流;指出領導的過錯和缺點時,要策略性地勇敢。正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真話往往都「不中聽」。作為領導幹部,也要有敢聽真話的勇氣和虛心接受批評的心胸。
天下事物,唯真是美,講真話是一種良好的品德。黨員幹部要率先垂範,帶頭講真話、獻真言,營造出實話實說的良好氛圍。在總結工作時,不能報喜不報憂,淨說漂亮話,要勇於「亮醜」,主動把問題和不足擺上桌面;在貫徹落實政策時,好的方面固然要提出來,不好的地方也不能「捂蓋子」,要及時據實報告,讓上級儘早知情,以便及時調整、補充和完善。要知道,知情不報甚至隱瞞謊報,不會把問題變小,只會讓矛盾淤積,最終小疾成大病,小問題成大問題。
以真為榮、做諍言之士,以假為恥、做諤諤之臣。講真話,是對組織負責的表現。「舉棚不避乎權勢,犯顏不畏乎逆鱗」。少數幹部「唯上是從」,對上級不敢提意見,一味「是是是」,對領導的缺點不敢指出,一味「好好好」。尤其是和領導想法不同時,既不敢發表不同的意見,也提不出有益的建議,造成集思不廣益,群策不群力。作為黨員幹部,就要堅持真理,正視現實,把「真」字貫穿始終。
最後,講真話是黨的事業需要,也是人民的熱切期盼。真話要當面說,不背後說;敢於當著領導面說,當著當事人面說,敢於在會上說,敢於坦誠客觀說,讓真實情況擺在檯面上。如此,方能幫助他人整改,促進同事團結,優化決策部署,提升決策科學性。(吳桂桃)
[責任編輯: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