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guǒ)
它品種繁多,美味爽口
走進潮汕人家中,融入四季時節裡。
在潮汕,逢節必有粿
正月團圓飯、喝茶時總會"烙粿"來吃
粿不僅是精緻小吃
有祭祀和防治疾病的作用
還蘊含著濃厚的地方特點
粿類蒸熟製作,寄予了蒸蒸日上的願望
這就是粿文化。
「粿到底是什麼?
在潮汕,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稱為「粿」。潮汕祖先從中原一直南遷到粵東,北方祭祖的習俗是用麵食當果品,但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這就是「粿」的來歷。
潮汕粿品有哪些?
1.
紅桃粿
紅桃粿,又名紅殼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徵長壽,製作紅桃粿則反映了潮人祈福祈壽的願望。
用大米作原料,加紅米曲做成紅皮,包上糯米香(攀)飯,餡料有香菇、蝦米、花生、豬肉等,再用雕刻花紋的木質桃形印模印製,吃前略微用油煎香。
2.
菜頭粿
潮汕人將蘿蔔稱為菜頭,菜頭粿也就是蘿蔔糕。將蘿蔔絲直接拌入大米粉及其他配料,以水調勻再入蒸籠蒸熟,食用時將菜頭粿切塊,下平底鍋用油煎至呈金黃色即成,菜頭粿外酥內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膩。
3.
鼠殼粿
鼠殼粿也稱茨殼粿,這是所有的粿品中,年代最為久遠的一種,也是潮汕很重要的食俗。
鼠殼草有調中益氣,去胃腸瘀積的功效,所以鼠曲粿既是人神共飧的美食,更是寄託著先人庇佑賜福的保健品。
做法就是用鼠殼草(即白頭翁)搗爛拌米粉作皮,以甜豆沙作餡,用圓形粿印(模型)包製而成,蒸熟後的一種米制粿品。
4.
鹹水粿
鹹水粿,也稱為豬朥粿。
外觀是一個由米漿做成的如同小碟子的粿皮,中間是盛放著熱的菜脯幹,色澤嫩白,口感潤滑。
粿皮無味但有嚼勁,配上菜脯幹的香甜和芳鹹,成為一道具有潮汕特色的民間小吃。
5.
酵粿
冬至、春節,酵粿也是主角,在製作過程需要發酵,故取其「發」的好意義。
如果發酵得好粿面凸起而裂開,狀如花朵,潮汕人稱之為「笑」
製作方法也簡單,用糯米或在大米泡水後磨成米漿,加入適量的糖和發粉攪拌後倒入碗中,放入蒸籠蒸熟之後即成。
6.
甜粿
甜粿,在潮汕每年的一個固定日子或隆重的拜神集體活動,甜粿是拜神祭祖供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甜粿吃飯很多,可冷吃,亦可蒸著吃,還可以裹上蛋液煎炸來吃。
7.
無米粿
無米粿的餡多用蔬菜雜糧。最經典的是韭菜餡,蒸熟之後在鍋裡煎,煎到粿皮透明。
潮汕自古就是嚴重的缺糧區,為填飽肚子潮汕人想盡辦法,「無米粿」便是婦女變幻出來的無米之炊。
8.
荷蘭薯粿
也叫江同粿(江同、荷蘭薯即馬鈴薯),將馬鈴薯蒸熟壓爛,加入香菇、蝦米、臘腸、胡椒粉等和成團,然後做成條狀蒸熟,切片用油煎至金黃色,沾上辣椒醬,十分香脆。
9.
樸籽粿
清明節掃墓必備粿品,這是潮汕人緬懷先人的特有方式。
採摘樸籽樹葉搗爛,與大米舂成粉末,添入白砂糖和發酵粉,用陶模蒸製成,蒸熟即可食用,清明是腸道疾病多發季節,而樸籽葉有消痰下氣、排解積熱的功效。
10
炒糕粿
潮汕街頭巷尾十分暢銷的夜宵,最好的糕粿是淋上蛋液煎炒,外酥內嫩,口感鹹、甜、香、辣兼備。有些做法會加入芥蘭、蝦肉一起翻炒。
11
筍粿
潮州地區盛產竹筍,筍這味潮州民間小食便是以竹筍為主要原料。
特點是上皮柔軟,底部酥脆,竹筍甘美,肉鮮香醇。
筍粿的餡很豐富,包括竹筍、豬肉、香菇、蝦米(均切成細粒),調進鹽、胡椒粉、蒜頭。
12
桌球粿
揭陽桌球粿聞名海內外。一般為扁圓形,裸皮半透明,粿餡用白砂糖、芝麻仁、花生仁、蔥珠油等,傳皮酥餡軟,味道香脆甜美。
13
鱟(hòu)粿
以潮陽棉城的最出名,傳統做法是用鱟肉與米漿混合。
自鱟被列為國家二級海洋保護生物,就採用花蟹等近海軟體動物作為製作鱟粿餡,加入肉末、香菇、鷓鴣蛋等,最後再油浸高溫烹製,出鍋後用剪刀剪開,倒上特製海鮮醬,口味十分獨特。
介紹了這麼多潮汕的粿,你心動了嗎?其實這些粿只不過是潮汕所有粿品中的「太倉一粟」罷了,想知道更多的潮汕粿品,可以到潮汕的街頭走一走,保證不會讓你失望的!
編輯:林泓、蔡怡敏
責編:林泓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