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新年通常被稱為Neujahr,
德國的新年是公曆第一月的第一天,
也就是我們的元旦。
德國人會在前期做很多的準備工作,以確保辭舊迎新能夠順利無虞。新年在的德語裡叫『Sylvester』。這個稱呼是為了紀念4世紀生活在德國的一位聖人西爾維斯特。聖西爾維斯特曾經為羅馬皇帝康斯坦丁大君受洗,人認為西爾維斯特能治癒可怕的麻風病。並且人們認為他是唯一一個被耶穌家族成員認可的教皇。
德國新年是一個隆重又值得紀念的節日
他們仍在延續著許多古代
遺留下習俗和傳統。
焰火與驅鬼
德國的新年習俗與中國春節十分相似。12月31日午夜,絢爛的焰火照亮夜空,有如中國的大年除夕,就連放焰火傳統的由來也與中國「年」的故事如出一轍。相傳,日耳曼人認為,邪惡的鬼神會在12月31日出來作惡。為驅趕它們,日耳曼人會將燃燒的木車輪滾入山谷。此外,人們還用花盆、搖鈴等製造噪音驅鬼,後來又加上敲鼓和吹號,獵人也可在當晚鳴槍作響。漸漸,放焰火驅鬼成為德國新年的傳統。德國法律也已為此開了「綠燈」,一年之中只允許民眾在12月31日至1月1日燃放焰火。對德國人來說,沒有焰火的新年簡直難以想像。德國煙花爆竹行業協會預計,今年煙花爆竹銷售額有望達到1.24億歐元(約合9.38億元人民幣),與去年持平甚至更多。
在德國黑森林山區的一些小村莊,有除夕之夜全村出動舉行除夕遊行的習俗。村民們在做完除夕彌撒之後,手執燈籠,在教堂鐘聲的伴隨下,喜氣洋洋地開始除夕遊行。
在原來的邊境地區,人們在元旦那一天的黎明時刻在花園裡鳴槍,以便果樹能夠碩果纍纍。而阿爾卑斯山地區的人們則用甩鞭子的方式宣布新年的來臨。這一風俗令人回想起用聲音驅邪的日爾曼風俗。在北德,元旦那一天,孩子們手持「響盆」走街串巷,吟唱歌曲。
遊戲與運勢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運勢如何?有些人會選擇在除夕那天買彩票,有些人會借遊戲預測未來。「倒鉛」遊戲在除夕夜的聚會上非常普及。人們用蠟燭將勺子裡的鉛融化,迅速倒進冷水,待凝固後撈出,根據鉛塊的形狀來預測新年運勢。例如,如果鉛的形狀像只鷹,則寓意婚期將近,事業成功;像麥穗,預示願望將得到滿足;像菠蘿,表示暗戀;像炸彈,則可能面臨危險。
鯉魚與吉兇
在德語中,「聖誕烤鵝」和「除夕鯉魚」已成為兩個固定的單詞,由此不難看出德國人過年的飲食習慣。一些德國人不僅吃魚,還會在除夕夜將一片魚鱗放入錢包。民間的說法是,這樣做可以給人帶來好運,在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在德國人看來,四葉草、小豬、馬蹄鐵等均可帶來好運。因此,人們會在辭舊迎新之際互贈一些相關的吉祥物。德國也有吉兇宜忌之分。在除夕洗衣服晾衣服就是一大禁忌,據說鬼神會在除夕夜纏身在晾衣繩上,從而會帶來厄運。此外,除夕還忌「工作」,這個真是讓人求之不得。
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
香檳與電影
如果說看球喝啤酒、聖誕喝紅酒,那麼德國人過新年喝得最多的就是香檳了。10,9,8,7,6……倒計時過後,人們舉杯慶祝新年的到來並互致美好的祝願。德國還有個持續了50多年的新年傳統,即觀看英國喜劇短片《一個人的晚餐》。今年亦不例外。德國多家電視臺已宣布播放時間,從12月31日中午11時15分開始到午夜,影片如輪番轟炸般在不同電視臺播放近20次。這部長度僅有18分鐘的黑白影片,講述蘇菲小姐過90歲生日,老管家如何扮演她的數位老友為她慶生的故事。德國人每看這個電影都會開懷大笑,一些中國小夥伴們則每看一遍就更好奇一分:年年看,年年笑,笑點究竟在哪裡?
以上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