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書英文名pop-up,直譯就是「彈出來」。這是打開立體書得到的第一感受。事實上,立體書並非「從平面到直立」的簡單重複。
立體書的核心是紙的張力和運動,通過它們來實現「裸眼3D」:或是在空間上打破局限,創造多維度的景象;或是在對象上設置機關,形成逼真的運動效果。
動力的來源有打開書頁、拉動標籤、撥轉圓盤等多種方式,不同的方式結合書籍本身的材料、裝幀等特性,立體書的設計創意和閱讀體驗便有了無窮的可能。
基本款三維空間及其制高點。
錯落有致地展現場景和城市的各個細節,豐富了層次感。
在此基礎上,稍作一些設計,立體畫面就能一秒具有方向性的動感。
升入高空的火箭(運動方向向上)下雨的城市(運動方向向下)。
令人眼花繚亂的撲克牌,歸功於拱橋形的設計和人物搭配的動作。
縱橫交錯的設計下,星象儀的功能立竿見影。
有時選用
特殊的紙張,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色彩絢麗的南瓜車。
建築熠熠生輝。
結合不同的
裝幀方式,簡單的基本款也能獲得驚豔的效果。
立體的方式固然有很多種,但立體形式的選用並非一昧的炫技,如何與內容相得益彰地結合,才是一本立體書設計的巧妙和閱讀的趣味之處。
僅僅是佔頁面不到1/9的立體內容,就表達了真切的悲傷。
和3D電影中凸顯視覺效果的墜落或彈射等鏡頭一樣,立體書也不乏典型的呈現方式。
紙張的翻頁在幾種動力源中佔很高的比例。打開書頁,畫面即可形成運動感。
最常見的是「張開」的效果,「張開」在高度、寬度和深度上都會做到頁面大小的極致(也就是說,合上頁面後,不會有任何內容超出頁面本身的界限),帶來直觀的震撼。並且,翻開書頁的過程,也是由靜及動的過程。這種在一瞬間發生巨大變化的運動感,令表現飽滿和有力。
常見的「血盆大口」,根據情節在口中相應地布置人物,使畫面內容更豐富。
惡龍伸展龐大的雙翼。
鯨魚甩起巨尾。
老虎從叢林間飛撲出來。
女孩的四肢從房子的窗戶間伸展出來。
Wonder woman四肢的舒展配合動作,顯示了她的超能力量。
以可拉動的標籤為動力這樣的設計更多用於表現細節,不會佔據太大篇幅,出現的頻率,也不如前者那麼高。它更像是一種點綴,增添閱讀的樂趣。
一枚標籤操作多張頁面,以翻轉或覆蓋的方式替換畫面。
拉動標籤製造運動效果。
立體書頁的
邊緣設計的翻頁,在打開後,既拓展了頁面的疆域,也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立體細節。
多頁面疊加或鏤空透視形成的景深效果,一般用於展現華麗或神秘的場景。
簡單的鏤空(平面以下)和疊加(平面以上),畫面所能呈現的空間感就遠遠大過兩頁書之間的物理距離。
配色與形式相稱,引起讀者強烈的好奇心,要一探究竟。
多層次的疊加處理,詳盡地展現了這一龐大複雜的舞會場面。
不但用多個截面挖掘了縱深,次第變小的圓圈使得每一層的視野都不會受限,人物位置的設定讓整個畫面有了動感,對愛麗絲掉進兔子洞的復刻堪稱完美。
讀者視線的盡頭是另一雙眼睛的起點,畫面本身的疊加和雙重視線的交替,令這一空間生動起來。閱讀的人也好像得到了一種回應。
疊加實現了,從手邊到天際,只有一本書的距離。
經典的
雕刻立體書,每一頁每一刀的精緻,積累成一個完美的小世界。
立體書以畫面為主導,文字也一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圖文的結合方式,也成了衡量立體書美感和可讀性的標準之一。
打開每一個步驟的標貼,可以看到詳細的製作方法。
將文字隱藏在傘面的背面,雙重利用了空間,也給打開翻頁的人一點驚喜。
立體書的構思不限於此。除了立體內容本身,
光照下,它們投下的陰影,也是立體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有時,影子與平面的交匯才是一本書的藝術性所在。
有的立體書,全書貫徹同一種立體形式,統一呈現;更多的尤其是情節曲折的故事立體書,傾向於結合多種立體形式,以它們各自獨有的敘事方式,因地制宜地表現。
同樣給我們身臨其境的體驗,相比數字時代的產物,立體書的設計和製作更像是一門匠藝。它帶來直觀的震撼,也供讀者挖掘細小的樂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