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營養師周啟祥
扎領帶、戴耳環,這些已經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基本禮儀;因為習以為常,很少有人去考證它們的來歷,覺得好,只跟隨著大家一樣去做,管它的前世今生幹嘛。
職業裝是最打扮人的,尤其男士們,一旦穿上西裝打上領帶,自信滿滿,頓時覺得精神了許多。而女士們戴上耳環,也瞬間變成了淑女,增添了許多的嫵媚,立馬變了一個人一般。
當我偶爾看到有關這些禮儀和生活習慣的來歷時,真的忍不住捂嘴偷偷的笑了。
原來,它們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高大上,有的在初始階段甚至還挺卑微和野蠻。
讓我們一起穿越回許多年前,看看它們究竟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吧。
扎領帶
美觀大方、典雅莊重的領帶,它的前世,可能是這些禮儀配飾中,最讓我們意料不到的一種習慣演變而來的。
領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帝國時期。
那時的戰士,胸前都扎著領巾,是用來擦拭戰刀的一塊布,在戰鬥中隨時隨地用領巾在戰刀上一抹,就可以擦去上面的血跡,繼續奮勇殺敵。
那時的戰刀,就像現代戰士手裡的槍一樣,是戰士的驕傲,是勇敢的象徵。
領帶真正的起源,還不是源於古羅馬,而是源於英國的貴族紳士們的一種生活習慣。
英國在農業社會時代,也是很落後的。中世紀時期,英國人以牛羊肉為食,還延續著古時候遊牧部落一樣的飲食習慣,進食時沒有刀叉,更沒有我們中國人使用的筷子,而是像吃手抓羊肉一樣,捧著大塊的肉直接就吃。
那時候男人們也不刮鬍子,吃肉食弄髒了,鬍子就用衣袖抹一下。這讓婦女們很惱火,每天這麼吃,衣服都洗不過來。
最終,聰明的婦女們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在男人的衣領下系上一塊布,隨時隨地用來吃飯時擦嘴擦鬍子。久而久之,男人們改掉了之前的不文明習慣,那塊系在衣領下的布,演變成了英國男士上衣的配飾,從一塊很不雅的物品,搖身變成了象徵著男士身份與地位的領帶。
想不到,作為最講究紳士風度的英國人,原來也有過一段令人不堪的歷史,真的要感謝那時候的女人們,為世界服裝業增加了這麼一件美好的點綴。
戴耳環
耳環,也叫耳墜,是女士們特別喜歡的飾品之一。
讓我們想不到的是,耳環曾經是「卑微者」的標誌。明代《留青日札》曾記載:「女之穿耳,帶以耳環,蓋自古有之,乃賤者之事。」
原來耳朵打洞,並不是為了戴耳環,而是為了起警戒作用。那時候女性是沒有地位的,在家庭裡完全是附屬者的身份,不允許拋頭露面和隨意外出。
而有的女子不願意每天被困在家裡,總想著出去逛逛,男人們便想出了這樣的主意,給女人耳朵打上洞,掛上耳墜,以提醒她們生活檢點,行為謹慎,遵守婦道,禁止外出。
這樣的場景,在反映清朝時期生活的一些影視劇裡,經常可以看到。宮廷中負責禮儀的女官,對在宮廷中供職的女性,進行各種禮儀的訓練,耳墜就是限制和規範女子活動的一種。
誰能想到,耳環曾經跟女性的卑微身份和地位有關。
而今天,女性翻身解放,也把這種文化的意義徹底翻了個個,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盡顯女性的美麗大方和優雅,也算對過去的徹底改變。
自助餐
說到自助餐,它的來歷可是跟現代文明八竿子打不著,一點都不挨著。不知道的時候,怎麼也想不到,它會跟臭名卓著的海盜掛上鉤,而且是從他們的就餐方式演變而來的,
自助餐的名字源於日本,特指西餐的一種就餐方式。各種菜式整齊的擺放在餐廳的長條桌子上,吃飯時由客人自己根據喜好,自行取食,想吃什麼取什麼。
自助餐看起來非常自覺優雅,透過自助餐還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基本素質,是否能夠保持安靜,是否為了自己的肚子和一張嘴不顧規則的多選多佔多吃,是否浪費糧食。
這種就餐方式,最早起源於公元8-11世紀北歐地區的'斯堪地那維亞式餐前冷食「。
相傳,這種就餐方式是當年的海盜最先採用的就餐方式。他們在海上將劫掠來的食物,亂七八糟的堆放在海邊的洞穴裡,餓了就地打開,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沒有桌子,沒有就餐的環境,填飽肚子就好。
這倒是很符合他們的生活習慣與習性,海盜們放蕩不羈,討厭那些禮節和規矩,這麼吃無拘無束、肆無忌憚、狂吃豪飲,正適合他們的天性。
後來,這種就餐方式受到人們的接受和認可,逐漸演化成今天的自助餐。
看了這幾種日常禮儀的由來,你是否也跟我一樣覺得詫異呢?我第一次看到時,忍不住笑出了聲,也控制不住自己去跟身邊的朋友分享。
還有哪些類似的故事,是你知道的,不妨跟大家聊聊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