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周六宣布新機將不再附贈充電器,整個數碼圈瞬間炸開了鍋,跟上次蘋果邁出「偉大一步」時候差不多,網上普遍是點踩多於點讚。除了討論這種做法是不是「真環保」,網友還非常關心「環保」對小米利潤的影響。
很多數碼博主在網上發表了關於小米11換購充電器的種種想法。有說加一元換購的,也有說99元另售的也有說加十幾元捆綁的,眾說紛紜。但是無論是哪一種做法,大家都猜測小米通過此舉把自己利潤最大化了。如果加一元或者十幾元超低價換購,那麼充電器的成本是否已經算在手機中呢?如果大多數用戶都會選擇購買,充電器的獨立包裝是否違背了環保初衷?
倘若是99元另購,小米是否提高了充電器的利潤率呢?在充電頭這件事情上,小米麵對的質疑要比蘋果大得多。原因有二:首先蘋果削減掉充電頭之後,售價是實打實下降了,並且結合多年傳承下來的精準刀法,讓iPhone 12有一種加量不加價的感覺,官方獨立銷售的充電頭也維持原價,並沒有出現加錢換購的「套路」;其次iPhone的快充協議最大功率是20W左右的PD協議,任何第三方的PD快充頭都可以激發,PD快充頭大範圍應用在筆記本、平板和遊戲機的充電,保有量較大,多數用戶的確可以不需要充電器。
小米這邊的「環保」說法是否成立,關鍵還是要看快充協議。如果小米11像小米10一樣,最大充電功率是支持PD協議的,不送充電器的確是更加環保。但如果像小米10至尊版一樣,最大功率不支持PD協議,不送充電器顯然不是為了「環保」。由於小米數字系列正處於不斷高端化的進程當中,沒有形成固有的定價體系,依然被貼著性價比的標籤,此時加入環保大業,面對質疑是意料之中的。
眼看小米帶節奏,相信各位網友也非常擔心其他國內廠商會不會跟進,以後紛紛取消充電器。小編認為,大範圍取消充電器的做法或許不可避免地發生,因為無論這樣的做法是否環保,不附贈充電器對於減少產品流通時候的物流成本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而相比去掉充電器這種表面功夫,真正的環保是統一充電標準。目前OPPO、vivo等廠商的充電協議都有一定的排他性,不採用自家的充電頭,不能激發最大功率,甚至只能跑在5V2A下。其實PD充電頭可以看成是一個非常聽話的電源,你要多大的電流電壓,它就給你多少。只是目前由於輸出精度較低,某些廠商為了追求極限速度,會採用自研的協議。
隨著PD協議在未來進一步迭代,以後的快充技術完全不需要對手機和充電器配套研發。採用業界通用的充電標準,是最環保的做法。如果不送充電頭,用戶可以用已有的PD頭充電,如果送充電頭,也不至於浪費,因為它不僅僅可以為手機充電。
總結一下,如果小米11採用PD協議快充,充電頭獨立銷售維持原價的話,環保的說法其實是成立的。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同樣因為嚴格充電器被人吐槽,但是蘋果在環保的路上走得比小米更早,在蘋果官方上可以找到專門的環境責任頁面,上面有一份長達99頁的2020年環境進展報告。他們採用再生鋁材做Mac,達到和全新鋁材一樣的質感、零售店、辦公室100%採用再生能源,這些舉措都不會讓成本變得更低。環保往往需要高成本的科技探索,環保的先驅通常與昂貴掛鈎,特斯拉的第一款產品是2008年基於蓮花Elise跑車改裝的Roadster,售價高達10萬美元。經過了10年的努力,相對親民的環保電動車才來到大眾身邊。
環保不是一味地做減法,在廠商層面,或許需要投入更多的錢進行技術迭代,小米顯然才剛剛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