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子孫起源於哪裡?成為炎黃子孫又跟抗日戰爭有著什麼關聯?

2021-01-15 歷史樸楊說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那麼炎黃子孫是怎麼來的呢?有傳說炎帝和黃帝,這兩位是親兄弟,一人分管一片地域;還有傳言說這兩個人,黃帝施行仁政,主張發展,而炎帝喜歡擴張,主張戰爭,因為這個原因兩個部落發生了戰爭。這樣的故事太過於平凡,所以在民間流傳的不是很廣!

而在之後的千年間,文人逐漸編輯改編,炎黃趨於兩個說法,一個方向是徹底神化,把原本半人半神的英雄人物都描繪成無所不能的天神;另一個方向是聖王化,淡去神怪色彩,儘量向真實的歷史靠攏。炎黃子孫的出處,黃帝在姬水(今陝西關中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陝西寶雞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段古文,是現在考古發覺找到的最早的能證明炎黃出處的史料記載。從這段古文中,可以推斷出炎黃是起源於陝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兩個血緣關係相近的部落首領。

那麼這一區域的炎黃的後代,可以說得上是最早的炎黃子孫了,後來,炎帝黃帝展開阪泉之戰,經過慘烈的戰爭,黃帝打敗了炎帝,自然兩個部落變成一個部落,也就是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

在後來傳說中的帝王,直到夏商西周的國家執權者,都被認為自己是黃帝的直系子孫,最後離炎黃髮祥地很遠的蠻,夷也加入了炎黃子孫的行列。每個朝代的帝王也聲稱他們是黃帝的後裔。

古代的很多姓氏,都把自己的祖先追溯到炎帝、黃帝或他們身邊的臣子。而接觸了華夏文化的少數民族(如匈奴、鮮卑等等)也聲稱自己是黃帝子孫、炎黃子孫。遼朝大臣耶律儼在著作《皇朝實錄》裡稱契丹為黃帝的後代。在清朝末年,這個觀念更加廣泛地流傳。

清末反抗滿族統治的早期革命黨人,即用「炎黃子孫、黃帝子孫」做口號取得漢人的支持,還有很多少數民族的先進人士,主張打破種族界限,以「炎黃子孫」為旗幟凝聚中華。在外國列強欺壓下,炎黃子孫被更加的認可,使得人們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日本侵華時期,在中國是炎黃子孫,一脈相承的口號下,海內外華人都團結起來,對抗侵略!在這之後「中華民族之全體,均皆黃帝之子孫」,就算有了徹底的定論,直到現在國人走到外面,都會很驕傲的說:我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相關焦點

  •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的後代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最古老的炎黃時期,所以我們都自稱為「炎黃子孫」。而在千百年來的發展變化中,由氏族部落演變而來的姓氏文化也就漸漸興起。姓氏一般最早是起源於古早時一個部落的名稱,或者是當時部落首領或勇士的名字。
  • 中華民族稱炎黃子孫,作為戰敗方蚩尤的子孫,現在身在何處?
    華夏民族其實就是一個超大的部落聯盟,百姓就是說有幾十上百個部落組成的華夏,就跟今天的同盟差不多,黎民大家都知道了,就是蚩尤的九黎部落聯盟,所以咱們叫黎民百姓,叫華夏子孫是因為華夏聯盟打贏了,嚴格的說,有一些少數民族的兄弟稱自己為九黎子孫也是可以的。
  • 炎黃子孫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王朔《浮出海面》:「我和她對視一會兒,承認:『那倒也是,炎黃子孫嘛。』」近義詞有:神州華胄,炎黃子孫是中性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指中華兒女。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當為祖國的騰飛出力。 3、篝燈呵凍寫作勤,手不釋卷讀書辛;正風正氣世彰炳,攜手相助奉愛心;炎黃子孫一家親,海內知己若比鄰;人生貴得百善行,留取丹心照汗青。 4、五千年激情衝雲霄,億萬個夢想綴山川。黨徽映照快樂的臉,煙花綻放燦爛的天。華夏風採今勝昔,炎黃子孫譜新篇。為黨歌唱,為祖國祝福。
  • 作為炎黃子孫,怎樣看待黃帝和炎帝的生死大戰?
    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尊重我們的祖先炎帝和黃帝,但他們兩個卻似神仙打架,發生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作為後來人,我們應該站在哪一邊維護公平和正義,順便也維護一下我們的親情和尊嚴呢?先看看雙方的簡歷。他還發現了中草藥,所謂「神農嘗百草」,講的就是他,目的是為了告訴人們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所謂「嘗百草之滋味,察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有時候,一天就嘗到七十多種毒草,幸虧命大,沒有犧牲,真是神了,難怪被人們尊稱為「神農」。炎帝百毒不侵,還很長壽,在帝座上坐了120年,然後,被黃帝所滅。
  • 與漢人的炎黃子孫有什麼差別?
    在我們中國的五千年前,中原大地上面發生了一場大戰,這次戰爭被叫做涿鹿之戰,這是一場決定天下歸屬的戰爭,這場戰爭之中的人物都成為了讓後世敬仰的存在,而我們現代社會之中的不同民族和地區也是從那個時代開始繁衍分化的,現在居住在我們國家西南地區的苗族人真的是蚩尤的後代嗎,他們和漢人的炎黃子孫有什麼差別呢
  • 孩子是不是「炎黃子孫」,就看有沒有這3個特殊印記,你有嗎?
    而黑種人只有11.6%是鏟形門齒,白種人更是只有不到8.4%,所以說鏟形門齒是我們「炎黃子孫」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特殊印記之一。糖媽仔細觀察了一下我們一家三口的門牙,果然發現我們全家都是「炎黃子孫」,快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這個「特殊的印記」吧。
  • 炎黃子孫的後代,2000年過去仍有3個特殊印記,你有幾個?
    炎黃子孫的後代,2000年過去仍有3個特殊印記,你有幾個?華夏兒女有一個引以為榮的自我稱謂,那便是炎黃子孫,炎黃二字已經深深地融入了我們華夏兒女的血脈當中。雖說漢族歷經千年,但是我們的身上卻依舊留下了「炎黃子孫」的特殊印記。
  • 炎帝輸給黃帝為什麼中國人卻被稱為炎黃子孫,中華三祖又是什麼?
    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相信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正因為這樣,好多人也會奇怪一個問題,在歷史中的炎帝明明輸給了黃帝,按照人類勝王敗寇的理論,蚩尤是靠邊站的,沒人願意承認是蚩尤子孫,為什麼中國人卻被稱之為炎黃子孫呢?
  • 炎黃子孫身上的三大印記,如果都有,那就表示你是純正的華夏民族
    作為中國人,大家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都是炎黃子孫。的確,龍的傳人代表的是我們堅強不屈的毅力,炎黃子孫則代表的是我們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印記。不過,現在網上卻有了這樣一種說法,說純正的華夏子孫其實身上都帶著這樣三大標記,只有有這三大標記的人,才是真正的華夏子孫。
  • 是這4種姓氏的人,並非炎黃子孫,而是和蚩尤有關係
    「炎黃子孫」在上古時期,中華大地上並不存在什麼國家,只有一個個大大小小的部落。而其中最為強大的就是炎帝、黃帝和蚩尤的部落了。當時這幾個部落都住在黃河流域,各個部落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但是相對應的各個部落的土地範圍卻還是一樣。
  • 炎黃子孫後代,千年過去仍有三個體徵,若沒有祖先可能並非漢人?
    ——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炎黃子孫又可以叫華人。炎帝和黃帝同為中華大地始祖,相傳,他們兩人最初在一個部落,後來分成兩個部落後,展開了阪泉之戰,炎帝戰敗,這才融合到一起,成為了華夏一族。從漢朝之後,華夏族的人民也就叫做漢人。
  • 祖先留在炎黃子孫身上的3大標記,每人都有,不信看看你的身上!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炎帝和黃帝是我們共同的祖先。同時我們也是黃種人,黃種人的顯著特點是身材中等、黃色皮膚、黑而直的頭髮、深褐色的眼睛。然而,你可知道我們炎黃子孫身上還有著其他種族所沒有的三大標記?好奇這三個標記嗎?來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你聽說過炎帝黃帝的傳說嗎?史前歷史了解一下
    關於中華民族的起源眾說紛紜,關於龍的傳人這一說法,有沒有龍我是不清楚的,但作為炎黃子孫卻是可以確定有史可查的。那麼炎帝、黃帝真的曾經存在嗎?我們一直自詡炎黃子孫,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追溯一下自己的身世之謎,一起來了解一下黃帝炎帝的故事吧
  • 華夏民族與炎黃子孫是怎麼來的,和黃帝、炎帝、蚩尤有什麼關係
    《史記》上說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姓公孫名軒轅,20歲成為部落首領。《國語》是一本記載從公元前11世紀到春秋末期的雜史,這本書上說黃帝與炎帝都是少典的兒子,黃帝被封在姬水,所以以封地「姬」為姓,炎帝被封在姜水,所以以封地「姜」為姓,以封地為姓這是華夏族的歷來傳統,並且黃帝與炎帝兩人是親兄弟。
  • 黃帝明明打敗了炎帝,為什麼我們叫做炎黃子孫,「炎」在前面呢?
    我們經常說炎黃子孫遍天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華夏兒女的存在。以智慧為筆,以汗水為墨,在時間的畫卷上記錄著華夏兒女的赤子情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新冠肺炎無情的肆虐下炎黃子孫心手相握。那麼問問大家,我們為什麼叫炎黃子孫呢?歷史上明明有記載,炎帝和黃帝的戰爭是黃帝贏了,炎帝輸了。
  • 擁有這四個姓氏的人,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九黎蚩尤的後代
    正因為如此,中華兒女都愛稱呼自己為炎黃子孫。 但是實際上,在中國並非所有人都是炎黃子孫。要知道,其中有四個姓氏的人的祖先是九黎蚩尤。雖然在蚩尤被打敗後,這種區分已經不存在了。但是若是你對此內容較為感興趣的話,倒是不妨來了解一下詳細的內容。也許,你正好就是九黎蚩尤的後代哦!
  • 身為炎黃子孫要明白
    我們都知道中國人不管去到哪裡都是自稱炎黃子孫,而關於炎黃二帝的故事我們每個人應該也都很熟悉了。但是其實這段歷史距今已經有五千年以上的時間了,這麼長的時間過去,其實現在對於當初的歷史想要考證還是比較困難的。
  • 堯陵:高聳在炎黃子孫心中的豐碑
    經過我國考古工作者40年的發掘和研究證實,今天,帝堯正走出傳說時代成為信史。帝堯是中華民族的文明始祖,開啟了華夏文明之門。《尚書·堯典》記載:「帝堯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史記·五帝本紀》頌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 堯陵:一座矗立在炎黃子孫心中的豐碑
    經過我國考古工作者40年的發掘和研究證實,今天,帝堯正走出傳說時代成為信史。堯陵位於臨汾市堯都區北郊村西,為三皇五帝中最大陵冢。相傳帝堯駕崩後,萬民悲痛,人們撮土堆積而成。9月10日,記者來到仰慕已久的堯陵景區,遠遠望去,堯陵掩映在蒼翠松柏間。
  • 中國人稱自己為「炎黃子孫」,那當年落敗的蚩尤後代,現如今在哪
    炎黃二帝被譽為是漢族的始祖,也被人們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中國人常常稱自己為炎黃子孫。那麼當年落敗的蚩尤後代,現如今又身在何處,是何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