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大概所有人結婚,都會經歷彩禮一關。至少七零八零九零後,都不能逃脫這個「魔咒」。
儘管從傳統陋習到不斷改變,或者說有所進步,但是,一提結婚,尤其在農村,彩禮還是比較盛行。
彩禮該如何定義?它的實際意義又是什麼呢?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看完下面這個故事,歡迎您熱帖討論。
01
我跟男朋友小木談了七年戀愛。
20歲那年,情竇初開的我們,因為一次朋友組織的周末郊遊認識。
認識半年才確定男女朋友。
我家在區市,他家在周邊村裡。
我父母都有穩定工作,他母親沒有工作,父親平時打打零工。
我主要看中小木這個人,性情溫和,外相也不錯,尤其,對我十分照顧,每天給我不同程度的關心和愛護。
是他讓我嘗到天下幸福女人的滋味。雖然他不大大咧咧,但也不拘小節,平時我有點小情緒,小脾氣,他都能包容。
不但如此,還想方設法逗我樂。
我知道,這些都是年輕時候才能玩的小情趣。但畢竟經歷過擁有過,也算是一筆值得紀念的幸福吧。
小木媽媽沒什麼文化,只是位勤勞儉樸的家庭主婦,在家種菜,除了自己吃用,偶爾出去賣點。
我第一次去小木家,阿姨對我很熱情。買了不少大魚大肉,吃飯的時候,我偏偏喜歡她做的青菜。
菜是從地裡現摘的,十分新鮮。
她見我對青菜感興趣,就讓我多吃,但是,又叮囑我,吃飯要均衡,這樣才對身體有好處,所以魚肉也跟著來了。
叔叔不善言辭,但是,從他的表情來看,那抹淡淡的,始終掛在臉上笑意,讓我知道,他對我是滿意的。
有一次我還無意中偷聽到他讓小木對我好,不要欺負我之類的,說實話,聽的我從心裡感動。
小木是獨生子。
父母愛是真,但從不溺愛。
所以,小木到我家,我父母見一面就很喜歡他。
小木會來事兒,到我家後,眼睛裡有活,身體也靈活,動作快。一句話總結:人比較機靈。但又不是讓人感覺特煩的滑,而是讓人喜歡的「滑」。
當然,七年時間不短,期間我們也吵過架,鬧過矛盾,但從來都以他的低頭結束,所以,我自認為我們倆的感情還不錯。
七年,按說都像一家人了。
每年春節都是平均分配去過。今年在我家,明年在他家。
在一些正經事上,我從來不無理取鬧。
這也是他能包容我的原因之一吧。
02
剛認識那會兒,我倆都處於工作空白期。後來,我們才各自開始工作。
小木是國家型人才(公務員),工資雖然不高,但穩定。我是企業員工,工資還比他低1000塊。
工作穩定之後,我們才開始談婚論嫁。
也許,除了戀愛期間的卿卿我我恩恩愛愛,碰到現實第一大難題,就是彩禮。
平時小木為我買禮物,衣服,也從未出現「摳門」現象。當然,這跟我喜歡的東西有關,我對名牌不感冒,崇尚適合自己的。衣服從幾十到兩三百之間。
所以,小木這個有心人,就特別會迎合我的興趣買。既花不了多少錢,又能投其所好,博得我的歡心。
這也是令我對他入迷的地方之一。
對我們來說,一次性出資的彩禮錢,是個稍大一點的數目。
我父母提起彩禮,就有些擔心。
擔心什麼?
擔心小木不願意拿。
剛開始我根本不相信。戀愛七年,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又何況我們愛了這麼久。
當我們真正面對這件事的時候,果不其然,幾天後,小木告訴我,這八萬彩禮,讓他家裡有些犯難。
在我們這裡,一般彩禮是八萬起。依據各家情況,上不封頂。當然,這不是絕對的。比八萬低的也有。
而且房子全款。
我父母的意思是,他們就這麼一個獨生女兒,出嫁是一輩子的事,依小木家情況,一般面上能說得過去就可以。
但絕對不能湊合。
經過幾次商討,小木家首付在市區買了一套房,婚後我倆供房貸。房本上寫的是小木的名字。
房子裝修他家出了三萬。
這個彩禮錢,一降再降。從八萬降到六萬。
但是小木家還是拿不出。
所以,因彩禮問題,我們的婚期一再擱置。家具也沒買,我媽的意思,給了彩禮後,用一部分彩禮錢買,他們再出一部分。
彩禮錢一再商討,沒有結果不說,還越來越傷我們的感情。
經過無數次爭執,我結婚的心都沒有了。
一方面戀了七年,還有感情。另一方面,錢財擋路,退不得進不得。
有一次小木說的話,令我很不舒服。
我是無意中跟他說,也許這個彩禮錢到最後我媽會給我。沒想到,他就記住了,我們再提彩禮時,他就開始說這個事了。
他的意思是,如果我媽把這個錢給了我,也就等於給了他。
他還給父母。
我聽了特別無語。
03
讓我喪失結婚念頭,是最近一次跟小木的微信聊天。現在想來,我們真的已經走到了盡頭。
我家認為,8萬彩禮,全款買房,下降到六萬彩禮,又下降到四萬,首付買房。已經做了很大讓步。
小木給我的理由是,他爸的工錢還沒拿到,他爸在項目上打工,工程款沒下來,就拿不到錢。
他的意思,就是什麼時候工程款下來,什麼時候結婚?
不是。
他說他媽關心的是,彩禮錢最後在哪?錢最後在誰手裡?他的原話是:「是在你爸媽手裡,還是在我們兩個手裡,還是回到我爸媽手裡?」
我回他,這個錢回到他爸媽手裡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個錢也許在我爸媽手裡,也許百分之五十在我手裡。
如果錢不在我手裡,你們就不準備出了,不結婚了是嗎?
他說:「如果我家有,而且是我自己出,無所謂。這個錢是我父母借的。你爸媽也知道,他們也說過,擔心我父母的收入,以後還帳也不容易。你也知道,我們家還幾千塊錢都有多不容易,何況幾萬塊?」
我說:「這個彩禮錢,必須你媽還。」
接下來,小木就給我算了一筆帳,如果他家出了彩禮錢,又拿這個錢裝修房子買家具,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你們家出了什麼?就單單只出了你一個人嗎?
這道題能這麼算?
小木說他們那邊的彩禮錢是一萬一,女方可以什麼都不用再出。而且這個數意味著萬裡挑一。這個錢也是給小家庭過日子用。
我不同意。我家的意思早已表明,四萬是底線。
小木說了句:「那我沒什麼可說的了。我家沒有抱著一萬一不放,想讓你生活好,平常對你好點啊,用彩禮錢提現對你好不好,算什麼?」
聊天到死角。
我就說他在逼我,是在讓我體諒他家沒錢,體諒他爸媽還錢不容易,最後一萬一就足夠了,不是嗎?
誰知小木說:「我今天可沒有堅持一萬一,我要逼你,我完全可以一分錢不出。
可以借三四萬,加上我這裡有一萬多,也能拿出來,但我感覺沒必要。借錢就不還了嗎?這個錢誰還?」
我氣到無語:「這是我要考慮的事情嗎?如果是我家借錢出嫁妝,還出家具錢,房子裝修錢,我自己還要還彩禮錢,這就不合理,甚至很可笑了,再說了,我家現在不是要十萬八萬,也不是六萬。」
他隨口接了一句:「沒錢。我只能跟你說沒錢,而且我不願意讓我爸媽借錢。」
說的如此斬釘截鐵。
我說:「那就不結了吧,不為難你爸媽了。」
他:「嗯。」
我:「分手吧,不會有結果的,這個問題談了很久了,沒有任何進步,到這一步已經沒辦法了。」
結束了。也許我們的感情也到此為止了。
@紫晴(伏筆無痕)
有時候,覺得晚婚挺好,感情成熟,經濟基礎也已經打牢。這兩個首先條件說明,我們完全可以確定彼此都是今生想要的人,懂得如何經營感情和婚姻。更懂得孰輕孰重。
更甚者,結婚儀式想怎麼辦都可以,兩個人商量著來,家長處於當地風俗,需要拿多少彩禮,沒問題,咱有,拿!
您看出來了嗎?當你有財力時,彩禮只是過場的一種儀式;而財力達不到時,彩禮就變成一種負擔。
尤其,那些錢,還得無能為力的父母出。
這應該嗎?
在中國,彩禮都是父母出,因為兒女不管是否有能力結婚,僅是按「風俗」結婚,到年齡了,該結婚了。
其實,我想插問一句:你真的為結婚準備好了嗎?態度,方法,還有婚禮如何進行。
完全依賴父母的不在之列。
事實上的婚姻,應該是兩個人為主,雙方家庭為輔。
父母把孩子養大成人,到18歲已成年,剩下就是自己的路自己走。走什麼樣,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或者再晚一些,到你大學畢業,有工作能力了,完全可以自己計劃怎麼結婚。老人可以輔助一把,但不能以其為主。
因為,你長大了,該有自己的生活了,該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了。
在這方面,我比較喜歡西方的做法。
如果一直寵孩子,他就會成長緩慢,成熟的晚,這跟年齡無關。所以,那些啃老族不就是教訓嗎?給父母帶來的教訓,你不放手,他就不會長大。
其實現在年輕人成熟的比較早,懂得也多,所以,很多都已經很獨立,這是值得欣賞的地方。
在人世間存活,最終需要你承擔起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