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說《駱駝祥子》裡面有一處疑問:駱駝不能走山路嗎?

2020-12-22 老羊鏟史

題記:老舍先生在《駱駝祥子》裡所寫的駱駝不能走山路,是不準確的,從承德至北京,駱駝不但能走山路,而且走的還很好呢。

1.

經典作品裡面的一句話,就能讓你記住一輩子:

戰爭的消息與謠言幾乎每年隨著春麥一塊兒往起長,麥穗與刺刀可以算作北方人的希望與憂懼的象徵。

——老舍《駱駝祥子》

北漂青年祥子是個拉車的,就如同現在的計程車司機,最早是租車,後來自己買了一臺車。

戰爭的消息每天都在流傳,每個拉車的都不敢出城。為了兩塊錢,祥子的車被人騙出城後,被當兵的搶走了,還有祥子自己。

正如後來若干年人們總結被騙集資的那句話:你要了人家三分五分的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

教訓慘痛呀!

好在祥子丟了車以後,拉回了三匹駱駝,從此得了一個很響亮的名字:駱駝祥子。

現在的人不明白駱駝的價值,在老舍寫的《駱駝祥子》生活的那個時代,駱駝非常有用。

如果說祥子拉的車相當於計程車的話,那麼駱駝在那個時候,就是現在的大貨車,超載還橫衝直撞的那種。

京西的門頭溝和房山盛產煤炭,阜成門即為明清時期駱駝運煤進城的重要通道。

鑿斷山根煤塊多,拋磚黑子手摩挲。

柳條筐壓高峰處,闊步搖鈴擺駱駝。

這是北京運煤「大貨車」。

2.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軍閥混戰,從庫倫叛亂到兩次直奉戰爭,承德都被深深的捲入了戰爭的漩渦。

戰爭表面看來是戰場上的戰士在拼殺,但真正打的是物資,是運輸。

而在那個時候,鐵路不通,公路不發達,長途的貨物運輸,夏天是水運,冬天就是駱駝。

祥子在磨石口長城遷來的駱駝,顯然是直奉戰爭中,直系部隊用來運輸物資的。中國軍隊有用駱駝運輸軍需品的傳統,直到祥子牽駱駝的十幾年後,還是這樣。

日本人佔領承德以後,進攻喜峰口、冷口、古北口長城。中國軍隊抗擊侵略時,還是用駱駝運送彈藥和給養,這也是熱河失守和長城抗戰失敗的原因之一。

熱河淪陷以後,胡適在他憤怒的評論《全國震驚以後》裡引用宋子文的話說:

但依我們的觀察,此次大潰敗的主要原因有這些:

(1)軍隊全沒有科學的設備,沒有現代的訓練。3月5日宋子文院長發表談話,敘述熱河的情形,「我國守熱河之軍隊絕無所謂參謀工作。軍事長官逍遙後方,遲遲其行。太古式之車輛用作運輸,自北平至前方用駱駝須數星期方能運達。最前線各部軍隊一無聯絡,高射炮及排壕工具絲毫未備。軍士所受者僅操場之訓練」。他又泛論吾國「養兵數百萬而器械窳(yǔ)劣,衣食不周,幾等烏合。這是政府最高官吏的評語。

... ...

宋子文所說的太古之車輛,一點都不誇張。

太古了。

現代化戰爭已經來了,我們還在用冷兵器時代的運輸,仿佛回到了元朝、明朝和清朝。

3.

雜沓氈車百輛多,五更衝雪過灤河。

當轅老嫗行程慣,依岸敲冰飲駱駝。

這是元代編修官迺賢在灤河上遊的多倫諾爾看到的一個老婦人趕著駱駝景象。

駱駝號稱「沙漠之舟」,身軀粗壯,體質結實,肌肉發達,耐飢耐渴耐酷熱,負重力而能致遠,性溫善且能解人意。

成年駱駝短途輓車,每車能載八九百斤。馱運時,每峰駱駝馱載三四百斤,日行六七十公裡,不顯疲倦,一星期不吃不喝還能連續役使。

駱駝在六七歲就是成年,相當於一匹挽馬,接近兩頭犍牛,可乘可挽可馱,自古以來就是荒漠半荒漠地區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承德地區,夏秋的時候,貨物運輸主要靠水運,冬天河水結冰的時候,長途的貨運就靠駱駝了。

康熙皇帝在平定噶爾丹的時候,過多倫時候寫過《出塞詩》,其中一首是這樣:

森森萬騎歷駝城,沙塞風清磧路平。

冰泮長河堪飲馬,月落大野照移營。

郵籤紀地旬餘驛,羽轡行邊六日程。

天下一家無內外,烽銷堠罷不論兵。

平定噶爾丹後,北方遼闊疆域社會的穩定,內地商人赴蒙古草原經商政策的放寬,蒙古族商人和貴族以及清軍駐軍對內地商品需求激增,促進了蒙古草原和內地之間商貿活動的發展,因此,漠南蒙古各地商埠的長途運輸業——駝運業也應運而生。

4.

駝運過程中,各商號都有自己的拉駝人,也叫「駝官」。他們常說的有兩句話:「八溝熱河喇嘛廟,西口到東口再到喇嘛廟」。八溝指平泉,熱河指承德,喇嘛廟指多倫諾爾,西口指呼和浩特、包頭,東口指張家口。這是當時形成的兩條繁忙的駝運路線。

在承德各縣的縣誌裡,都有駱駝運輸的歷史記載,尤其是上面所說的平泉和承德,駱駝運輸的記載更多一些。

光緒年間到民國,是平泉駱駝運輸比較繁忙的時期,據《平泉的駱駝隊》一文說:民國初年統計,平泉回民栓駱駝的有21戶,漢族有2戶,飼養駱駝數高達2086峰。

駱駝隊馱著京津的百貨北上,經商貿重鎮赤峰、烏丹、林西等地源源運往蒙古各旗。每經一地,貨物都有裝卸。然後,再把草原上盛產的皮毛和甘草、麻黃等藥材運往京津。每頭成年駱駝要馱400斤貨物,母駝也馱380斤左右,日行程30公裡。從北京到赤峰400多公裡,再到草原經棚喇嘛廟,往返需四五十天。

民國十年(1921年)以後,軍閥混戰,各系軍閥抓駱駝運輜重、運軍備、運糧餉,直系軍閥南退,駱駝隨之進關,奉系軍閥東歸。駱駝隨之入關。連續繁重的運輸,駱駝累的精疲力竭,年老體弱的駱駝紛紛倒斃,栓駱駝的人家不堪驚恐和危險,受不了打罵和欺凌,許多駝主只好丟棄駱駝隊逃回。

祥子撿到的駱駝,應該就是這樣被人丟掉的。

老舍先生在《駱駝祥子》裡所寫的駱駝不能走山路,是不準確的,承德的駱駝不但能走山路,而且走的還很好呢。

在承德西大街旱河沿和糧市街、草市街上,都有多家供駱駝隊食宿的旅店,糧市街的養心店、旱河南岸的泰和店、元成店,草市街的劉家大店、邱家老店、大於家溝裡的馬家駱駝場子。

這些店家都是高門大院,便於駱駝的出入。

5.

尹忠《熱河記憶》裡說,承德市區糧市街的養心店,院落佔地面積不少於三千多平方米(足有半個足球場大小),可容納眾多駱駝、牛、馬及車輛,南側的牲畜棚和草棚子就有三十多間。運輸隊伍常年不斷地在這裡居住。

駱駝隊那時是主要運輸力量,尤其是運送熱河北部及內蒙古一帶的貨物,冬天又寒冷,一般過於遠程的,馬車就不如駱駝方便。那時倒運客商都坐馱轎,也很方便,馱轎腳夫也都住在這些店裡。

駱駝隊也有個編隊組織,六匹駱駝稱做一個撥子,由一個腳夫趕著,六七個小撥子,要組成一個大撥子。還要選個頭目,便於召集眾人,統管路上行動,協調各方關係。

駱駝隊的腳夫們也非常辛苦,遠程行路,風來雨去,冰雪備嘗。他們多是老熱河北部的經棚、林東、林西和內蒙古通遼那邊。特別是秋冬季節,駱駝隊運輸活計比夏季多些。

尹忠是土生土長的承德人,他說,記得那時候,在家裡睡到半夜,聽到牆外有「駝鈴」聲響起來,就可以想到又過駱駝隊去前街住店啦。當年,在冬季一看身著白板老羊皮袍子,腳底下穿著一雙大氈疙瘩鞋,腰裡帶著大菸袋荷包和取火的火鐮,頭上帶著大狐狸皮帽子的,那就是拉駱駝的「老客」,有的人還背著火槍。

6.

摩託車的取締了驢馱,拖拉機取締了耕牛,公路和鐵路運輸發達後,駱駝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就如同高鐵開通後,承德通往沿路城市的公路長途客車就要衰落一樣,從承德到北京坐高鐵不到一個小時,而長途客車要三個多小時,誰還去坐長途客車呢?

送戰友,踏徵程,默默無語兩眼淚,

耳邊響起駝鈴聲... ...

越是年老,越是懷舊。北京地鐵都那麼發達了,還有人想前門的駱駝。

梁實秋比老舍大十二歲,正好一輪,他到臺北後,經常去動物園看駱駝。

他在《駱駝》裡寫道:

我之看得駱駝則是另外一種心情,駱駝扮演的是悲劇的角色。它的檻外是冷清清的,沒有遊人圍繞,所謂檻也只是一根杉木橫著攔在門口。地上是爛糟糟的泥。它臥在那,老遠一看,真像是大塊的毛薑。近一看,真可嚇人!一塊塊的毛都在脫落,斑駁的皮膚上隱隱地露著血跡。嘴張著,下巴垂著,有上氣無下氣地喘。水汪汪的兩隻大眼睛好像是眼淚撲簌[的盼望著能見親族一面似的。

腰間的肋骨歷歷可數,頸子又細又長,尾巴像一條破掃帚。駝峰只剩下了幹皮,像是一隻麻袋搭在背上。駱駝為什麼落到這種悲慘的地步呢?難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過如此麼?

我心目中的駱駝不是這樣的。兒時在家鄉,一聽見大銅鈴丁丁當當響,就知道是送煤的駱駝隊來了,愧無管寧的修養,往往奪門出視,一根細繩穿繫著的好幾隻駱駝,有時是十隻九隻的,一順的立在路邊。滿臉煤汙的煤商一聲吆喝,駱駝便乖乖地跪下讓人卸貨,嘴角往往流著白沫,口裡不住的嚼——反芻 。有時還跟著一隻小駱駝,幾乎跑步在後面追著,面對著這樣龐大而溫馴的馱獸,我們不能不驚異地欣賞。

梁實秋所說的管寧的修養,是東漢的一個故事,管寧自從避難遼東及後來回到中原後,常坐在一個木榻上,持續了五十多年沒有席地而坐,因為屈膝而坐,膝蓋頂起被褥,小床上的被褥與膝蓋接觸的地方都磨穿了。

其實,坐功超人的管寧也想向小駱駝那樣,無拘無束的跑來跑去。梁實秋對駱駝的情感,是每一位遊子都有的思鄉之情。

7.

承德有許多方言土語,都與蒙古語、滿語有關,有的還和習俗有關。

承德人張雪儒退休以後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收集整理承德的土語,編著了一本書《承德土語》,裡面對「擺鼻」這個詞這樣解釋:

不聽話,使性子,鬧意見。

例如:小李子,你甭擺鼻,看我怎麼收拾你!

前兩天,和承德著名文人步九江說話,說起了這個土語,討論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我倆首先想到了南方的水牛,用繩子把鼻子栓起來,剛栓的時候,肯定不服主人的管教,擺動鼻子,於是,就有了擺鼻這個詞。

現在看來,在中國沒有水牛的北方,「擺鼻」這個詞應該來自於駝隊,五六峰駱駝,用繩子在鼻子上串起來,馱著重重的貨物,行走在沙漠、隔壁、山間,開始的時候,肯定不會特別聽話,擺鼻都是常有的事。

後來習慣了,也就溫順了。

只是到了老舍的筆下,溫順了的駱駝成了這樣:

駱駝——在口內負重慣了的--是走不快的。

不但是得慢走,還須極小心的慢走,駱駝怕滑;

一汪兒水,一片兒泥,都可以教它們劈了腿,或折扭了膝。

駱駝的價值全在四條腿上;

腿一完,全完!

老舍的祥子、梁實秋的駱駝和魯迅的閏土,其實沒有區別。

相關焦點

  • 《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知識要點
    一.《駱駝祥子》:(小說)   1.文學常識類:   老舍,我國現當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新中國第一個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代表作品: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   劇本:《茶館》《龍鬚溝》   2.情節概述類:   (1)《駱駝祥子》一書中的祥子人生是三起三落,請你簡要概括。(必須牢記)   一起:來到北平當人力車夫,苦幹三年,湊足一百塊錢,買了輛新車。
  • 有一種悲哀,叫讀懂了《駱駝祥子》
    可當我讀完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才猛然發現有時就算你拼盡了全力,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現實社會是那樣的殘酷、無常,而生活也免不了遭受意外和挫敗。書中的男主人公祥子不就是這樣嗎?為了實現這個志願,祥子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三年裡,他起早貪黑,省吃儉用,病了都捨不得花錢買藥。一毛錢一毛錢的掙,一點點把錢攢起來。在買到車的那一刻,祥子幾乎要哭出來了,他的夢想終於實現了!祥子拉著自己的車,覺得生活更加有奔頭了。
  •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知識梳理:《駱駝祥子》
    他是一個典型的剝削階級人物,極端的自私自利,曉得怎樣對付窮人,什麼時候該緊一把,哪裡該松一步兒,有善於調動的天才,但他又講面子,絕不一面兒黑。平時嘴上掛著奸猾的笑,做事絕不含糊,人老,心可不老實。《駱駝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後流落到北平拉車。 8.老舍的作品在中國現代小說藝術發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與茅盾,巴金的長篇創作在一起,構成現代長篇小說藝術的三大高峰。 9.
  • 《駱駝祥子》:一個普通人跟命運搏鬥的故事
    《駱駝祥子》是著名小說家老舍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創作的一部作品,也是老舍先生知名度最廣、印刷最多的代表作。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駱駝祥子》的出版量一直雄踞中國小說榜首,僅人民文學出版社從一九五三年到二○○八年就印刷了四百零六萬冊。這個數字幾乎是中國小說界單行本的奇蹟了。
  • 由《駱駝祥子》看小人物的命運悲歌
    《駱駝祥子》是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品,描述的是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作者意圖借「祥子」這一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代表人物來揭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中國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的悲慘命運。
  • 《駱駝祥子》虎妞: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真的幸福嗎?
    年輕沒有經過生活的風吹浪打時,誰都不會考慮物質對婚姻的影響有多大,直到婚姻過成了一地雞毛,才會深深明白「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個道理。電影《駱駝祥子》中的虎妞,就是這樣一個悲劇人物。重讀《駱駝祥子》原著小說後,我找到了答案。強扭的瓜不甜和別的小說中,女主人公動輒「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不同,《駱駝祥子》中的虎妞,單從外表上看,實在不像個女人。
  • 《駱駝祥子》舊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
    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集《趕集》等。其《駱駝祥子》問世後蜚聲文壇,標誌著老舍現實主義風格的形成,達到了他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1936年在青島寫成。老舍從開始創作起,一直是以教書為正職,以寫作為副業。
  • 名著:《駱駝祥子》必考知識點整理-送給同為初中生家長的你
    作品有:《老張的哲學》《趙子日》《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月牙兒》《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 創作背景 《駱駝祥子》小說,以20世紀20年代的舊北京為背景。祥子所處的時代是北洋軍閥統治的時代。
  • 老舍《駱駝祥子》中的「性描寫」,有兩點比《金瓶梅》高明
    所以,好的描寫性的文字,有兩個特徵,一個是不得不寫。一個是要像寫詩那樣寫——換句話說,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從這個意義上說,老舍在《駱駝祥子》裡的性描寫,要比《金瓶梅》高明很多。  一、《駱駝祥子》的性描寫老舍的不得不寫  祥子是個老實,不善言辭,硬朗,有著清晰人生追求的年輕漢子。工作是在北京的街面上拉洋車,他的野心說起來很簡單:拉車、掙錢、攢錢、買一輛自己的車。
  • 《駱駝祥子》︱電影改編下的虎妞人物形象變化
    《駱駝祥子》是我國現當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於1936年的代表作,最早連載於《宇宙風》雜誌,小說通過描寫人力車夫祥子在北京城的買車、丟車、娶親、喪妻等一系列遭遇,展示了黑暗的舊社會對人們生存的擠壓與吞噬,小說一經發表就立刻收穫了廣大讀者的喜歡,在多年之後的文學批評中,《駱駝祥子》裡的祥子、虎妞等人物更是成為了如魯迅筆下阿Q、祥林嫂一樣具有典型性和符號化色彩的經典文學人物形象
  • 駱駝祥子、海底兩萬裡名著導讀
    《駱駝祥子》《海底兩萬裡》人物性格特點賞析及典型故事情節《駱駝祥子》祥子:十八歲,身材高大,年輕力壯的洋車夫。為全書靈魂人物。祥子是個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夫,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許多優良的品質。孫偵探(孫排長):在祥子第一次買上車後,因一次冒險拉活,被大兵們逮捕,不但丟了車,還得天天伺候這些當兵的,這些個兵的頭頭就是孫排長,這時孫排長還並未露面。孫排長已經成為了孫偵探,可成為偵探的他依然擺了祥子一道,從祥子這把他所有的積蓄全都搜颳走了。祥子最後的墮落是因為夢想的破滅,原因有很多,可這個姓孫的就直接的兩次使祥子的夢想破滅。
  • 《駱駝祥子》:從土地、洋車入手,詮釋祥子悲劇產生的深層原因
    這部長篇寫實主義小說以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軍閥混戰時期的北京城裡市民生活為背景,以細膩生動的筆觸娓娓道來,刻畫了一位典型的「城市外來者」、人力車夫祥子的悲劇人生。本文將從社會背景、文明衝突、人物性格等方面切入,深入分析祥子悲劇產生的多重原因,並選取土地、洋車等作品內的標誌,對祥子這一經典的文學人物形象進行全方位的解讀。 一、悲劇之根源——病態的社會與扭曲的人生 1.
  • 2020初中語文名著知識點之《駱駝祥子》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初中語文名著知識點之《駱駝祥子》,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主要內容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中國北平城裡的一個年輕好強、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力車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歷。
  • 漂亮女演員殷新,曾在《駱駝祥子》中扮演小福子,還有人記得她嗎
    記得其中有那麼一張,畫面是電影《駱駝祥子》,一個大鬍子導演在給男演員說戲,那演員拉著一輛車。八十年代的很多電影其實是非常優秀的,只不過當年放映的第一時間沒趕上,長大之後再想看,常常會因為這些片子的清晰度和光亮度望卻步。
  • 青島市圖書館帶領大家探尋老舍先生《駱駝祥子》背後的故事
    老舍先生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駱駝祥子》正是創作於此。1936年春,山東大學的一位同事來老舍的黃縣路寓所聊天,講起他僱傭車夫的經歷,老舍覺得這故事頗可寫成一部長篇小說。老舍因出身貧苦市民家庭,從小就與下層民眾接觸,對勞苦大眾的生活狀況和心理有著較深入的了解,《駱駝祥子》的創作衝動緣此而萌發。
  • 《駱駝祥子》人總是把自己的同類驅逐到野獸裡去
    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不是他自己的過錯。」這句話是老舍對於自己筆下的主人公祥子悲慘遭遇的同情,也是對於當時黑暗社會環境的一種批判。祥子的夢想就希望在大城市中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洋車,然後過上自力更生的生活。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渺小的願望,卻永遠也得不到實現。他用自己瘦弱的身軀,一次又一次和這個無情的社會環境作鬥爭。
  • 駱駝祥子和虎妞的人生悲劇:不同的抗爭,卻是相同的命運
    (二) 虎妞——生錯了時代的女強人,封建體制下的可憐人虎妞一直是《駱駝祥子》裡爭議最多的人物,老舍先生把她的形象塑造得可謂是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於是我們就不能從單一的從上帝視角來評判她表象的一切。我們不能再簡單的說她就是個壞人了,塑造她的一切——她自私自利的父親,她無望的愛情夢想,她身處的封建殘餘的大背景,她擁有的來自上千年的女性評判標準和父權統治——都給了這個人物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都給了我們理解她的理由。
  • 老舍《駱駝祥子》:成人世界,別說「我命由我不由天」
    《駱駝祥子》便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文章講述了年輕上進的人力車夫祥子,三起三落的故事。早年間讀此書,多少對祥子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緒。然而重讀經典,我對祥子這個悲劇男主角多了份悲憫。02祥子的第二次起落,要從駱駝說起。被大兵擄走的祥子,趁亂逃出,還順走了3匹駱駝。平安回到北平後,他賣掉了駱駝,繼續拉車掙錢。
  • 駱駝祥子命運三部曲:如何從精神向上、不甘失敗到自甘墮落的?
    今天講的主題就是分析駱駝祥子這個人物的命運。祥子是這本書中的主人公,他從鄉下來到北平,那個時候的他,年輕,有力氣,又勤勞,不怕吃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勞動力。像祥子這樣的人,想要從底層中翻身,幾乎是不可能,就像是一隻螞蚱,雖然跳得自由,一旦被小孩子抓住,用繩子一綁,就是有一個下場:被人玩死。而祥子,就是如同螞蚱的人,最終抵擋不住悲慘的命運。祥子這一生算是三起三落,那他是如何從精神向上、不甘失敗到自甘墮落的呢?
  • 《駱駝祥子》成年人誰容易?一介車夫奮鬥掙扎幻滅,一生三起三落
    而我與《駱駝祥子》的緣分,在於「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青春少女時讀過它;等結婚生子,孩子上學後,又作為經典必讀書目推薦給孩子讀。然後,一個轉身,時間的腳步不容置疑地邁進戊戌年,生活中發生一些變故,一時間鬱郁難解。一位我敬愛的老師,有次聊天中對我說,有時間來青島吧,我帶你四處轉轉,散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