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人工智慧定密關鍵技術

2021-01-0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軍事經濟學院專家團隊集智攻關突破人工智慧定密關鍵技術

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喻華剛 李楠責任編輯:湯傳飛2017-03-21 09:03

近日,由軍事經濟學院楊興博士領軍的專家團隊集智攻關,突破人工智慧定密關鍵技術,研發的某智能化輔助定密系統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在保密工作中,定密是一項源頭性工作。為進一步推動軍事領域「準確定密、科學用密、及時解密」,軍事經濟學院利用院校信息化建設優勢,積極發揮科研人才優勢,組織院校科研骨幹力量,向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某智能化輔助定密系統進軍。

在科研實踐中,他們精誠協作、攜手攻關,克服中文文本數據挖掘、研究領域空白多、涉及新型信息化要求高等多重難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據悉,國內突破人工智慧定密關鍵技術的,僅軍事經濟學院課題組一家。人工智慧定密技術,在未來軍事定密工作中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通過人工智慧可對目標進行自主分析,並選對超越秘密範圍的目標進行鎖定,全程不需要人工介入就能完成。

過去,在定密操作過程中,由於缺少相對集中的依據和輔助手段,往往出現涉密信息混亂、信息泛化、解密期限過度延長,甚至「拍腦袋」定密現象。歷時3年多時間,軍事經濟學院某智能化輔助定密系統課題組,深入不同兵種部隊進行廣泛調研,持續開展信息採集、分布式資料庫建設、軟體測試、優化效率等工作,並綜合應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進一步提升了定密的嚴實性,增強了定密時效。(喻華剛、李楠)

相關焦點

  • 保密微課堂|準確把握原始定密和派生定密
    準確把握原始定密和派生定密如何區分原始定密和派生定密從目前的法律規定和定密實踐看,區分原始定密和派生定密,關鍵是看某一具體事項作為國家秘密是否為初次產生、之前是否已經被定過密。實踐中,一些事項在定密之前,其作為國家秘密的屬性已經明確,有權機關已經依法將其確定為國家秘密。之所以需要再次定密,是因為這些已定密事項在執行或者辦理過程中,會發生形式牙的變化,即通過使用、處理、加工會形成形式上不同的事項,需要通過定密程序,再次明確其涉密屬性和保密管理要求。因此,從本質上看,原始定密新增加了國家秘密事項,而派生定密並沒有新增國家秘密事項,只是對已定密事項作出了變形。
  • 曠視科技開源天元共建底層生態 助力AI基礎層關鍵技術突破
    近日發布的《全球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戰略與政策觀察(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就指出,我國在AI基礎理論、核心算法框架等關鍵技術方面與國際領先水平存在差距,開源工具運用水平有待提升。面對這一亟待解決的挑戰,曠視科技等人工智慧企業正通過開源開放等舉措,助力我國AI基礎層突破。
  • 《流浪地球》裡的「火種計劃」應當如何定密
    今天「保密觀」要跟大家聊的是電影中「火種計劃」的定密問題,其折射出的信息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人類歷盡千辛萬苦,作出了巨大犧牲,搶運火石,重啟了地球發動機,卻錯過了地球逃逸木星引力的最佳時機,木地相撞將成為必然結果。
  • 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面臨的難題與潛力分析
    在新發展階段,我國要大力開展自主創新,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不能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面亦步亦趨,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雖然面臨許多難題,但也有巨大潛力技術創新不是「碰巧」發生的事情,而是一個國家有意識長期投資的結果。技術創新的實質就是知識創新。
  • 新一代人工智慧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 將迎來那些技術突破?
    「十四五」將至,我國人工智慧產業迎來重要關鍵期,將迎來那些技術突破,產業發展前景如何?當今,新一代人工智慧正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能,並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人工智慧的發展,關乎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實現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與生產力的整體提升。張崢在講座中指出,人工智慧的應用需要解決數據的獲取、數據的清洗與數據的洞察三方面的問題。
  • 英偉達創新技術 開創性人工智慧先河
    英偉達待發布最新研究成果,通過現有數據集模擬新圖像,以期突破人工智慧訓練的潛力。 從數據集中,英偉達開發的人工智慧能夠創建新的圖像,複製原始藝術家的作品,這些圖像可以用來幫助進一步升級人工智慧模型。 人工智慧通過應用一種突破性的神經網絡訓練技術取得了這一重要的成就,這種技術類似於流行的NVIDIA StyleGAN2模型。
  • 數字經濟發布|中控技術登陸科創板市值突破500億;中國人工智慧專利...
    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量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從2020年開始,全球5G網絡將有三分之一來自中國技術。中國5G技術世界領先,專利申請數優勢明顯,華為排名第一,中興通訊第三。中控技術是杭州高新區的優秀企業,21年專注流程工業智能製造領域,實現了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國有化和自主可控,是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開拓者、改革者和引領者。作為我國起步較早、核心技術完全自主研發的智能製造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中控技術逐步突破自動化控制系統領域的「卡脖子」技術,研發出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集散控制系統(DCS)、安全儀表系統(SIS),並成功投入產業化應用。
  • 霍爾發動機關鍵技術被突破,中國彎道超車歐美,多項技術全球首創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霍爾發動機上突破新高,在關鍵技術上實現了彎道超車趕超美俄,那我們究竟突破了什麼技術呢?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完全掌握了20千瓦霍爾推力器的關鍵技術,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部分國家的技術還卡在離子推力器的關鍵技術上,這兩個技術雖然類似,但是在功率上卻天差地別,這也就是中國航天技術能夠取得這麼快速發展的原因。
  • 人工智慧立法的「技術—社會+經濟」範式
    隨著人類對技術經濟意義追求不斷升級,甚至引發了對於技術的膜拜,促成一種技術統治乃至技術壟斷的技術意識形態後果[3](P43-62)。  一、問題的提出:人工智慧時代科技立法範式轉型的背景  人工智慧因機器學習等新方法和新技術的突破,成為當前最引人關注的新科技主題之一。
  • 光大科技正式加入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人工智慧分委會
    8月6日,光大科技正式加入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人工智慧分委會,成為首批人工智慧分委會成員單位,與業內領先企業共同承擔人工智慧領域標準化制定工作,為促進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做出貢獻。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信標委」)成立於1983年,是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共同領導下,從事全國信息技術領域標準化工作的技術組織。
  • 逆行出徵的抗疫英雄、勇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尖兵……看...
    它進入大氣層之後完成的最後一個動作,就是發了一組信號,告訴『家人』,我安全回來了,這是給搜救直升機群、車隊標記位置,我們的團隊為嫦娥工程研發了這項技術,這項技術還成功運用到了載人航天工程。」吳健說。吳健長期從事電離層物理、空間環境監測技術、電波傳播等領域研究,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在電離層新概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 管控為先,防範定密涉密文件「失位」風險,宜春中院這麼做
    「宜春中院關鍵數據統一監管平臺」可以幫你解決問題!人民法院是重要的國家審判機關,其關鍵數據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涉密數據,即辦案過程中涉及到的國家秘密、以及一些不能公開的審判秘密等辦公秘密;另一類是敏感數據,即與個人或企業相關的一些當事人信息、財務、資質等相關信息。如何保護好這些關鍵數據的安全,確保業務工作的順利開展成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 人工智慧技術怎樣去突破算力極限
    人工智慧技術怎樣去突破算力極限 新華網 發表於 2020-01-14 15:57:19 高級人工智慧所需算力每三個半月就會翻一番 算法、數據和算力被視為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的三大要素
  • 大飛機國產發動機突破多項關鍵技術 相關公司有望受益(附股)
    原標題:大飛機國產發動機突破多項關鍵技術 相關公司有望受益(附股) 摘要 【大飛機國產發動機突破多項關鍵技術 相關公司有望受益(附股)】據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日前透露
  • 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核心技術突破要走好每一步
    企業心浮氣躁就會躲避對核心技術的鑽研和掌控,今天躲過去了,明天一旦技術獲得途徑受阻,就出現『卡脖子』問題。」李軍旗說。李軍旗在會上強調,核心技術是發展的關鍵所在,並列舉了工業富聯在突破核心技術上的成果,如霧小腦中控系統控制熄燈工廠,從而達到提質增效、降本減存的目標;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上開發專業雲,與其他製造企業分享自身行業領先技術和資源,讓中小企業快速獲取技能和訂單。
  • 從P-TMO模型看我國重大創新突破的關鍵因素
    另外,我國打造了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的世界級技術和品牌,如5G移動通訊、高鐵技術、基建工程技術、超高壓輸出技術、超級計算機、量子通信科技、太陽能發電技術、風力發電技術、核電清潔能源技術、人工智慧等等,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技術支撐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重構了世界產業版圖和創新版圖。
  • ...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解讀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nbsp&nbsp&nbsp&nbsp光明日報記者 詹媛&nbsp&nbsp&nbsp&nbsp「提出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並判別其優先順序,是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和動力源,是解決問題、難題,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
  • 地平線在邊緣人工智慧晶片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技術突破
    打開APP 地平線在邊緣人工智慧晶片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技術突破 地平線HorizonRobot 發表於 2020-12-07 15:17:56
  • 人工智慧在生物學上的重大突破,比肩DNA的發現,或徹底改變醫學
    DeepMind強大的人工智慧算法之一AlphaFold利用其深度學習能力預測蛋白質的三維形狀,精確到一個原子的寬度。這是一個讓生物學家困惑了50年的難題,以至於基於計算機的蛋白質結構預測已經變成了眾包遊戲,全球競賽。我們正處在拐點上。AlphaFold在一項名為「結構預測關鍵評估(CASP)」的長期挑戰中,以驚人的表現擊敗了約100個其他團隊。
  • 驅動人工智慧第二增長曲線,要突破三大關卡 - 推薦 - 中國高新網...
    刷臉認證、自動駕駛、智能音箱、手術機器人……近年來,人工智慧在我國進入爆發期,被廣泛應用於金融、電商、醫療、安防、教育等領域,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應用,由此引起的數據偽造、算法瓶頸、隱私安全、倫理困境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上述問題,包括很多人工智慧企業估值高、銷量少,其根源都要從人工智慧技術本身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