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形勢愈發嚴峻,多個國家前往中國「搶購」抗疫物資。但在防疫物資出口熱的情況下,卻出現一些不和諧聲音。
德國媒體報導,荷蘭衛生部28日宣布召回從中國進口、但已經分發給醫療機構的數十萬隻口罩,理由是這批中國口罩質量不達標。西班牙媒體報導,西班牙衛生部26日宣布,該國計劃退還進口自中國的9000個快速檢測試劑盒,因為其檢測靈敏度不夠高。
接連不斷的負面消息,給防疫物資出口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將中國的KN95、KP95等口罩生產標準列入認可名單後僅半個月,美國FDA在3月28日更新了Non-NIOSH批准口罩的緊急使用授權,將中國上述口罩生產標準從認可名單中刪除,此舉再次引起市場對出口口罩質量的關注。
這份文件提到:其他國家提供的呼吸器產品,使用與NIOSH相似的一些方法對這些產品進行了評估。根據美國FDA已發布指導意見,中國的KN95口罩不再獲準在美國使用。該指南將中國排除在Non-NIOSH的國家名單之外。包括KN95、KP100、KN100和KP95,中國製造的口罩都將不在EUA名單之列。
而此兩周前的3月17日,美國疾控中心(CDC)公布了「優化N95呼吸器供應的策略:危機/替代策略」,批准了其它國家與N95同級別的口罩可以在美國替代使用,名單中包含巴西、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歐洲、墨西哥和中國(含國內的四個口罩型號:KN100, KP100, KN95, KP95),共七個國家和地區。對比先後兩個通知,美國之外7個擬被認可標準的國家名單中,唯獨缺少中國。
另有海外醫院相關人士表示,此前正在聯繫中國方面的供應商,希望獲得口罩等醫療物資,如今看來,這個通道正在被FDA堵死。
據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官網上明確列出,未經NIOSH認證的,就是假冒產品。聲明稱,僅允許使用經NIOSH認證的呼吸器。
KN95和我們日常聽說的N95口罩有區別嗎?KN95口罩究竟能不能用於一線防護?
防護口罩標準主要技術指標比較分析
圖片來源:江蘇市場監管
教育部產業用紡織品工程中心副主任、東華大學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系主任靳Z向煜教授在接受經濟日報採訪時介紹,N95是美國呼吸器的認證等級,由美國國家職業安全健康研究所(NIOSH)認證。這類口罩在指定氣流量(85L/min)條件下,能夠過濾掉超過95%的非油性顆粒物(氣溶膠),所以得名N95。而如果能夠過濾超過99%的顆粒物(氣溶膠),就稱為N99口罩。
另外,與N95對應,KN95是經我國GB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標準認證的口罩。
KN95和N95口罩防護級別相當,只不過是遵循不同國家的測試標準。KN95口罩遵循的是中國標準,N95口罩遵循的是美國標準,二者對於非油性顆粒物(實驗用氯化鈉顆粒物)的防護效率皆不小於95%。
靳向煜介紹,KN95口罩和N95口罩都包含醫用和非醫用的類型。其中,KN95/N95口罩中有「醫用」標誌的口罩可以用於醫護人員抗疫期間的一線防護,沒有「醫用」標誌的口罩不建議醫護人員使用,普通人可以用。符合GB19083的1級以上口罩,既能達到95%的過濾性,也能防液體的滲透,可以用於醫療機構各類操作。
按照《中國標準GB 2626-2006》,KN95、KN100,用氯化鈉顆粒物檢測的過濾效率分別≥95%、≥99.97%,KP95、KP100用油類顆粒物檢測的過濾效率分別≥95%、≥99.97%。這些標準,與美國國家職業安全健康研究所(NIOSH)標準相同。
另據一家檢測機構提供的美國FDA註冊醫用口罩認證性能指標,除了對顆粒物過濾效率指標,增加了血透指標。一位口罩生產企業人士對媒體指出,國內對N95醫用口罩,有合成血液穿透防護指標要求,避免病人血液噴濺到口罩上穿透,而對KN95則沒有這方面的要求。「但普通居民佩戴KN95,足以滿足新冠肺炎防控需求。」
荷蘭購買的中國口罩不合格?中方回應
針對近日有荷蘭媒體稱從中國購買的口罩不合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4月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那批口罩是荷蘭代理商自己採購的,中方企業發貨前已告知荷方此批口罩為非醫用口罩。」
醫用與非醫用口罩有哪些區別呢?靳向煜透露醫用類型口罩外表面經過疏水處理,GB19083-2010和YY0469-2011的醫用外科口罩清楚提出了「合成血液穿透」的要求,「表面抗溼性」的參數指標,明確了醫用防護口罩對血液體液等液體的防護效果。通俗講就像水滴落在荷葉上會滾落一樣,液體在口罩表面無法浸透,這就能將醫護人員經常碰觸到酒精、血液等擋住,不讓它快速滲透;而非醫用類型的KN95/N95口罩則不會經過這一特殊處理。
KN95和N95防護口罩最起防護功能的是過濾層,該過濾層採用聚丙烯熔噴超細纖維駐極材料,口罩外表面未經過疏水處理,應用時接觸到水、酒精等會破壞掉該材料的結構,使過濾作用大打折扣。更何況,血液中常含細菌、病毒等,醫院的應用場景又決定了醫護人員大概率暴露在病人的血液環境中。因此,醫用口罩表面的疏水處理必不可少。
口罩分為不同的防護標準和等級,也有日用防護和專業醫用之分。荷蘭此次購買口罩就在採購時買了非醫用口罩,故而不具備醫用防護口罩的合成血液穿透防護指標要求。
這次事件也許是一個烏龍,但對口罩廠商也是一個警醒:質量不過關的防疫物資一旦出口到國外,不但自身面臨索賠風險,還有損國家形象,特別在這個輿論關口,有任何瑕疵都可能會被放大甚至扭曲。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建議,口罩出口企業要先衡量產品能否達到國家相關標準,更重要的是,能否符合出口地區的質量標準,如果不符,就儘可能不要捐贈或出口,因為無法提供合規有效的質量報告、合格證書和相關文件,否則,後患無窮。
本文綜編自經濟日報、賽柏藍、江蘇市場監管、財經雜誌、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