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辦園公益園搖號結束,
沒搖中的家長就要抓緊考察私立幼兒園了,
除了學費貨比三家外,
最難的是如何區分各園的不同教學理念,
蒙氏、華德福、瑞吉歐、高瞻等等。
幼兒園是孩子開啟教育的第一步,
但不同的教育體系會教出不一樣的孩子嗎?
國內是否真的需要五花八門的幼教理念?
對此,大家看法不一,
今天,就和園助一起聊聊吧~
近兩年最熱門的幼教理念,莫不過蒙氏、瑞吉歐、華德福和高瞻這四大。
蒙氏在早年間被引進中國,一直備受家長的青睞,以成都為例,中心城區的蒙氏園就不下50家,相反瑞吉歐、華德福和高瞻,因為引進時間晚,更小眾,因此家長在選擇上還處於慎重階段。
△蒙氏,溫江溪水幼兒園
不過,這些理念是否兼容本土教學也一直存在很大爭議,有人格外推崇,認可它們形成了國內幼教領域的百花齊放,但也有人覺得四大教育理念的湧入衝擊了國內幼教市場,導致一些過度追求小眾教學,擇園先看理念,將理念作為噱頭等現象的產生。
因此,五花八門的幼教理念向來是家長們討論的話題,褒貶不一。
在園助看來,世上沒有完美的教育,四大幼教理念落地中國,一定程度上會存在消化不良,這體現在給家長擇園時增添了許多困難。
一方面,家長對於理念混淆不清,有時候更易產生反感,教育焦慮變大;二則,這類幼兒園學費普遍較高,根據2019年學前教育報告《你好,幼兒園》統計,依據四大教學理念開設的幼兒園學位均價在3.5w/年,部分園區還有專設課程,因此額外學費開支並不少見。
另一個原因,則是以四大理念舉辦的部分幼兒園未形成規範化的管理,沒有統一的門檻去對園區教學或師資進行認證考核,過於包容自由,有時候就會容易引起幼教生態的不良反應。
當下,似乎誰都能標榜是蒙氏或高瞻教學,但教師是否受過正統蒙氏教學培訓就很難界定,所謂「真假蒙氏」就是如此。因此,與其牴觸國外的教學理念,倒不如說我們更需要一個領頭機構去規範管理,這樣才能最終保證家長的利益,促進幼教生態的良性發展。
四大幼教理念引進也有諸多優點,因為幼教理念的多元,教學模式的豐富性,家長在擇園時有更多選擇,完全可以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匹配更適合他們的幼兒園。
比如蒙氏強調感官教育,重視教具,採用混齡班教學;瑞吉歐看中孩子的創造力,採用項目制教學,很多時候老師會帶孩子用一個月或更長時間來做一個項目;華德福則是自然教育,強調自然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給孩子選擇幼兒園,不是越貴越好,而是結合自身需求,遵循孩子天性,有些孩子專注力較差,就可以選擇蒙氏教學,有些孩子性格偏內向,華德福這類外放性的教學模式就可以帶動孩子外向發展。
國際化理念潮流來襲的當下,對幼兒園老師一樣是挑戰,外來理念與自身專業背景的碰撞,督促她們需要不斷學習調整,還要結合地域及自身園所的特點,融合創新,專研出更適合自身的課程。
任何教育理念都要經歷時間沉澱,一種理念能否被大眾接納,需要長時間的紮根和堅持,借用某一位老師所說,「每一位從事幼教領域的人,都需要摒棄浮躁,把教育當做工藝品耐心打磨,在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時,不僅要有對自身文化的自信,也要有借鑑的精神,堅持用心地做好教育。」
教育是一個開放進步的過程,理念多樣化是好事,但需要規範管理,也需要每一位幼教領域從業者的自省與堅持,若只是追求噱頭,大可不必。
#今日話題#
你是否認可多元化的幼教理念?
你有特別喜歡的幼教理念嗎?
留言區告訴園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