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觀看這部影片是在大學期間,但是看的時候只是囫圇吞棗,前一段時間又重新回溫了一遍,發現其中原來含有眾多隱晦的含義。
看完這部成人動畫,坐在電腦面前不知道該如何下筆。作為不思凡的第一部院線長篇動畫,網上的評論褒貶不一。
豆瓣評分7.8,不到5%的觀眾打出2星以下的評分,雖然說這年頭豆瓣也不可信,但是從底下的評論可以看出還是有很多的觀眾對於這部影片還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從評論可以看出,誇《大護法》好的人,認為該片有內涵,有思想,以複雜黑暗的主題作為掩護,暗喻當下的政治形式,另一部分不喜歡該片的人,則批評它臺詞太長,就像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角色刻畫無釐頭,故事呈現混亂,最重要的一點是缺少電影最基本的要素——對視聽語言的把控。
影片講述的是奕衛國大護法為尋找失蹤已久的太子,來到這個陌生小鎮。這裡的居民外形酷似花生,面部只有一雙眼睛、一隻嘴巴,並用畫出的「假眼假嘴」粘貼著,神情呆滯。他們並不知曉自己從何而來,只是機械、順從地生活著。他們反對一切外來事物,麻木而愚昧。當這些居民身上長出鬼蘑菇時便會被守衛槍決。在躲避守衛追殺的過程中,大護法偶遇太子,並一同捲入了一場關於欲望的冒險故事。
該影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鮮明的特色,以至於有觀眾將他們與當下社會做了一個明確的對照。
《大護法》人物分析。
花生人:被統治階級壓榨的無知愚昧者。
花生人最顯著的特色用電影中的話來講就是「一邊壞,一邊蠢」。他們是小鎮掌權者眼中的商品,如同豬玀一樣的存在,他們愚昧、麻木、自我欺騙,對統治階級言聽計從,毫無自我意識。
太子:充滿理想卻委於現實。
其實我們身邊充滿了很多像太子這樣的人,一個充滿無數的理想卻最終回歸於現實的人,太子就好像年輕氣盛的我們,充滿了少年意氣,尋找最為本真的自我,但是在面對無數的困難和失望之後,最終回歸,與整個社會融為一體。
小姜:堅持自我善良之心的人。
小姜作為片中唯一的一個孩子,他保持了孩子最為童真善良的一面,在隱婆發起所謂的革命後,並沒有無腦的跟隨,他只是一個希望所有人都能夠好的孩子。
庖卯:極端化矛盾者。
就像人性善與惡的結合著,有過對於自己是否在殺人的人性的掙扎,雖然有過一定的對善良的回歸,但因多年自己所執著的理想,因為習慣因為一直以來的價值觀還是理所當然的選擇了殺人。
雖然影片中充滿各色的鮮明的人物形象,但是從簡單的試聽語言來看,《大護法》其實並不是非常的完美。
該片在畫面表現手法上有一個鮮明的特徵,就是大量的運用低機位大遠景,向觀眾展現一種從遠處窺視的神秘感,一部好的影片在表達上要學會與觀眾產生共鳴,使觀眾能夠融入到影片當中去,但是過多的神秘感會使觀眾產生距離感,拒絕影片與觀眾產生情感,讓觀眾永遠作為一個局外人的心態。這樣的手法太過於前衛,是當下觀眾所不能理解並共融的。
壓抑,悶。是我第一次觀看《大護法》的第一感受,再次觀看,發現這種感覺是影片的鏡頭語言給我的。印象最深的的就是開頭,大護法和太子的對話,太子在向護法闡述自己不願意回去的原因,臺詞持續二十秒之久,而畫面始終保持太子的近景,完全沒有任何的景別變化,也沒有任何的場面調度。這也是為什麼部分觀眾說該影片是依靠臺詞壘砌而成的,毫無畫面感可言。
在我自身而言,部分觀眾不能接受的是,整個影片沒有任何的情感可言,無論是人物面對死亡還是太子和護法爭吵的時候,整個畫面過於平靜,而且臺詞節奏也特別的平穩,沒有一個遞進過程,也沒有情感的升華。
但是就整個國漫動畫市場來說,《大護法》無論是畫風上還是主題表達上,其實已經做的很好了,我國國產動漫近幾年來正處於一個大步發展的階段,從故事內容和畫風上已經擺脫動畫片低智化的階段,受眾面已經不僅僅是局限於兒童,我們需要給國產動漫極大的寬容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