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近30所高校公布了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的退學名單引起社會關注,人民日報對此點評,指出「大學絕不是混日子的地方,進校門讀研不等於學位到手」
我們先來看看幾所學校退學的公告:
1、上海交大
對符合應予退學情形的21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原因:一是規定年限內未完成學業;二是休學期滿後未復學;三是2019年秋季學期起未註冊。
2、四川大學
對因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的17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
3、吉林大學
擬對超期研究生進行學籍清理。
4、深圳大學
從2017年到2019年,對57名無法完成學位論文的研究生進行結業處理,其中博士15人、碩士42人;對317名研究生進行退學處理,其中未註冊218人、學習年限超期89人、成績不合格10人。
5、廣州大學
72名研究生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博士7年、碩士5年,下同)內未完成學業,學校決定對這72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
高等教育背後的問題
中國大學的教育模式日益固化,遭到很多人詬病,「教育學」中一直流傳著家長和老師教育學生孩子的那句話:只要你上了大學,你就輕鬆了,激勵他們在壓力最大的時期中學階段獲得學習的動力,讓他們有了對上大學美好憧憬。等我們真正上了大學,發現其實被騙了,因為真正開始學習知識其實都是在進入大學校門之後才發生的事。很多人憧憬了這麼多,苦讀那麼多年書終於上了大學,發現與認知不一樣,於是他們你也就失去了繼續學習的動力。60 分萬歲成為他們的學習準則,能看劇睡覺旅遊絕不會選擇學習,他們踐行了上大學就輕鬆了這句話,然而等到了大三大四,即將踏入社會,發現大學沒有學到任何東西,他們對未來感到害怕和迷茫,又匆匆選擇繼續考研究生這一條路……
在你考上研究生之前。【頭懸梁」、「錐刺股」、「目不窺園」……付出巨大的努力
但是考上研究生之後呢?
大多數人,是繼續像考研時代一樣拼,還是等著混畢業證?
很不幸,依舊有人選擇「超級節能模式」,他們對於「學歷價值」沒有認知。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
因為這麼多年,你一直在寒窗苦讀,在認真學習,但是,你幾乎從來也沒體會有過那份對於知識本身的好奇心與追逐欲望,而從來都是依靠外部激勵,調用最為稀缺的意志力,來完成「學習」這項艱巨的任務。外部的激勵突然消失,而你的意志力也已經同時被一次次的大考消磨殆盡的時候,你累了,只想混著畢業
的確在中國學生在上大學期間普遍面臨著一種「嚴進寬出」的現象,這種現狀也是導致一些學生在大學期間不努力讀書、不求上進的原因之一。而此次多所高校清退不合格學生的做法事實上也是在向高校治理的「嚴進嚴出」方向邁進。
希望給每個學生敲響警鐘,拒絕混日子,在讀大學 或者讀研究生期間能夠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學歷價值,前者是說,你來讀研,學到了的本事。後者是講,你的一紙學歷證書,能否讓僱主把你和不具備學歷的人區分開,對你更加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