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一如外界所料,傑昆菲尼克斯憑《小丑》大熱奪得最佳男主角獎。生于波多黎各的傑昆菲尼克斯,過往三度獲奧斯卡提名,而小丑這個角色,早已為他帶來金球獎、英國電影及電視藝術學院的影帝殊榮。
過往美國超級英雄電影,為外界視為商業片,即使獲提名或得獎都以幕後技術獎為主,直到2009年,已故影星希斯萊傑憑《蝙蝠俠:黑暗騎士》小丑一角,榮登最佳男配角寶座,雖然他他無法親自領獎,但開始令影評人明白,英雄電影同樣可登大雅之堂,同樣可視為藝術創作。
2018年,福克斯電影《金剛狼3》入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此片是休傑克曼《金剛狼》三部曲最終章,電影風格大走寫實路線,金剛狼由不死英雄逐漸轉成凡人,一樣會老、一樣會死。去年漫威大放異彩,《復仇者聯盟4》固然成為全球影壇焦點,為十年漫威宇宙帶來最高潮的戲碼,而幾乎全黑人上陣的《黑豹》,單是奧斯卡獲七項提名,最後贏得最佳服裝設計及最佳製作設計。
筆者從小喜歡看英雄電影,80年代初,有《超人》,80、90年代有《蝙蝠俠》,千禧年代開始有《X戰警》、 索尼版本《蜘蛛俠》、《神奇四俠》、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等,尤其2008年上映的《鋼鐵俠》,不僅成就了小羅伯特唐尼,甚至挽救財困的漫威,繼而展開漫威宇宙。
自迪士尼收購漫威後,漫威電影及商品加快發展,一年上映兩、三出電影,將來甚至有DISNEY +美劇登場,單是今年排期已有《黑寡婦》及《永恆族》,明年有梁朝偉參演的《上氣S》。隨著鋼鐵俠、美國隊長及黑寡婦退出漫威宇宙第三階段,看來漫威不急於在第四階段初期,再花十年時間營造新反派,而是先引入更多新英雄,看誰能夠一夜成名,可能隨時成為新一代復仇者聯盟的話事人。
反觀歷史更悠久的DC電影,華納電影公司最初想仿效漫威宇宙,繼而在2013年起,陸續推出《超人:鋼鐵英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聯盟》等,但成績未算理想,反觀獨立的《神奇女俠》大賣收場,以色列小姐蓋爾加朵成為一線女星;溫子仁執導的《海王》,傑森莫瑪同樣上位,甚至擔正APPLE TV主打美劇《SEE》。
筆者覺得《正義聯盟》內容不算差,只是覺得華納太急進,希望DC宇宙的成績,能夠追趕上漫威宇宙,結果觀眾對部分英雄人物認識不深,加上賓艾佛力版本的蝙蝠俠,未能做到智勇雙全的感覺,令到《正義聯盟》票房欠佳,打亂華納公司部署DC宇宙。
其實過往DC電影也有佳作,包括鬼才蒂姆波頓執導的首兩集《蝙蝠俠》、諾蘭《蝙蝠俠》三部曲,還有上文提到的《海王》與《神奇女俠》。
筆者去年看過《沙贊》頗有好感,沙贊本身集合六眾神之力,理論上能力與超人匹敵,加上本身中學生變身設定,帶來幽默輕鬆效果;曾獲奧斯卡及金球像提名的瑪格羅比,有份監製《猛禽小隊》,她的演出比起《自殺小隊》更放更癲,且加入類似《死侍》的第四道牆,即望看熒幕跟觀眾說話,而電影亦明顯有女性主義味道,配合好萊塢影圈盛起的ME TOO﹝女權運動﹞浪潮。如永高所說,《猛禽小隊》部分動作場面,有點像昔日港產片,也許勾起我們港人回憶;五名女角各有平衡戲份,部分男角成為花瓶,筆者覺得電影不俗。
總括而言,筆者認為華納電影不用急於再推DC宇宙,照拍獨立電影也好,照拍寫實電影亦好,總之觀眾追求的是好電影。反觀若急於拍《正義聯盟2》,但觀眾接受不了角色大換血(包括新蝙蝠俠),結果又是失敗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