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貿易金融
作者 | 中國銀行北侖分行
交易銀行部陳志挺
來源 | 貿易金融
受益人準備投巨資興建發電廠,為的是造福一方。找誰造呢?空有錢,沒技術、缺能力,可不行呀!
找基建狂魔唄。
向基建狂魔廣發英雄帖,激起好漢無數。有一申請人奮勇當先,義無反顧,揭下了帖子。
受益人對申請人的態度看在眼裡,表示很滿意。申請人心裡惦記著巨資,嘴上說著:「既然大家都很有誠意,那就趁熱打鐵,趕緊籤合同吧。」
受益人擺了擺手,說:「老哥,別急。籤合同是小事,項目執行是大事。你們帶著工程隊,跨越萬水千山,對我們國家的環境也不熟悉,要是項目執行出了差池,我這損失可就巨大了。」
申請人滿臉笑意,回應著:「搞這些跨國工程項目,我們經驗豐富著呢。你要是不相信,我們可以在合同裡約定損失賠償,我照賠不誤。」
「合同約定是常理。我得要一個快速止損的方式。」受益人沉吟了會兒,說道:「這麼著,我們現在就籤合同,合同裡約定開工的前提:我得拿到我們國家A銀行的履約保函,明確見索即付。」
申請人的臉垮了下來,心想:銀行的履約保函不是白開的,我在A銀行,沒有任何授信額度,難不成在A銀行開戶,質押全額保證金?!
申請人思忖著,為了真金白銀,先應下來再說,籤了吧。
帶著合同,揣著疑慮,申請人回到國內,諮詢了B銀行。
B銀行盯著合同的金額,抑制不住喜悅,滿口答應著:「放心,這是小事,我們給您解決。」
申請人狐疑地想著:B銀行還能把我的授信額度轉移給A銀行?
B銀行沒做解釋,火速草擬了保函文本,發給申請人,讓其告知受益人,由受益人以及A銀行確認保函文本是否合適。
來來回回,申請人成了傳聲筒。幾番激烈回合後,歸於平靜,保函文本終於塵埃落定。
申請人一直覺得神奇的業務模式也揭曉:B銀行為A銀行提供放心丸,向A銀行開出反擔保函,A銀行再據此為受益人開出履約保函。
申請人滿心歡喜地開工了,可很快陰影就籠罩著他。
受益人隔三差五的拖後腿,配合工程進度工作滯後,申請人無法安心繼續建設工程。
申請人說受益人嚴重違約。
受益人回擊申請人:你也違約了。
雙方你來我往,好不熱鬧。眼看工期將至,也沒爭出個結果。受益人不再理會申請人的說辭,瞧著履約保函的效期快到了,向A銀行提交了索賠函,聲明申請人違約了,並告知A銀行:保函不延期即賠付。
受益人想的是:申請人,我給你留了點餘地,要是保函延期了,咱們繼續磨;要是不接受延期,那就直接把損失賠我,落袋為安。
A銀行一看形勢不對呀,保函有效期馬上就到了,我要是再折騰保函要不要延期,過了反擔保函的有效期,我找誰哭去!
直接向B銀行索賠。
A銀行很果決,B銀行發愁了,他被法院要求止付,不準賠款。這是為何?申請人一紙訴狀,告到了當地法院。當地法院看到的是受益人欺詐的事實。受益人違約了,怎麼能說申請人違約,這是欺詐!
B銀行賠也不是,不賠也不是,裡外不是人。他知道很快就會等來A銀行的起訴。
A銀行上訴,理由:保函與合同相獨立,合同上的爭議,不能關聯到保函。合同項下誰是誰非,該另案裁決。申請人無法證明受益人濫用索賠權,即使能夠證明,也不能證明A銀行向B銀行惡意索賠。
A銀行吃的虧,怎麼可能自己兜著!
誰是倒黴鬼?我A銀行決不做!
B銀行也承受不起呀。
江湖上一直有傳說:先賠付,後爭議。
A銀行上訴的結果不言而喻,B銀行賠了,賠得損失慘重。
B銀行成了冤大頭?申請人在後。
申請人賠得起嗎?
申請人不知前路在何方。合同下的爭議仲裁,遲遲未有結果。高額債務背負在身,衣不避寒,能否扛過嚴冬,只有天曉得。
前方路茫茫,不知申請人看清了嗎?
受益人在偷偷地笑,似乎在說:「倒黴鬼不是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