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用來自嘲因為貧窮而沒有見過世面。
比如說:2018年9月20日,網上爆出了一張出自「西郊5號」的天價菜單,共有20項菜品,其中包括有機泡菜、蘆筍、涼拌菜等素材。但也包括「鱷魚尾燉湯」、「清酒凍半頭鮑」、「野生大黃魚」在內的山珍海味,單價均在萬元以上。僅「清酒凍半頭鮑」單價就1.28萬,8份共計花去了10.24萬元,一頓飯更是吃掉了41萬,普通人一套房的首付被吃沒了。
網友更是紛紛感慨「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開始猜測是誰這麼「壕」無人性。有爆料說是某稀土礦公司家的公子,也有說是某開電競俱樂部富二代的。最後,經過各方網友求證和發圖人自證清白,還是某杜拜王子來中國宴請好友比較可信。
不管是一頓飯吃掉平常百姓家的一套房,還是所謂了「別拿你一年的工資,來和我一周的零花錢比」,又或者是王思聰日常買豪車跟買衣服一樣,其實都反映了國內的貧富差距相當的大。首先是中國太大了,其次是人口太多了,這就導致了貧富的兩極分化。
華東、華南很多地區已經實現了小康,而西北山區很多人才剛解決溫飽。中國人口多到有14億人,其中9.04億網民中超過6.5億(72.4%)的網民月薪不足5000。剩下還有近5億用戶不上網,不上網的人,他們能有多少收入大家可想而知。
總理也在一次訪談中說過:「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原本的帳還有500萬貧困人口,受到疫情衝擊,可能會有一些人返貧..」。隨著經濟的發展,貧富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富人的財富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窮人則因為缺少賺錢的能力,僅能維持基本生活。
1949建國以來,中國當時有5.4億人,其中農村人口就佔到了89.36%,我們大多數人上溯三代,全都是農民,在70年代各家庭的財富差距也不大,因為家家戶戶都很窮。但現在窮的人依然還是很窮,富的人卻富可敵國。為什麼會造成現在不同家庭之間,財富差距這麼大呢?
79年進行的改革開放,無疑是改變財富分配規則的最大的一次變革。改革開放以前,我們是按照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平均主義來分配財富資源,由於生產勞動幹多幹少都拿一樣多,就導致了生產積極性不足,生產效率低下,社會沒有競爭力。
改革開放以後,我們構建起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也就是大家機會均等,多勞多得,靠自己的能力獲得財富。「先富帶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一部分人靠著拼搏和機遇,在改革的浪潮中實現了先富,但還有一部分人因為各種原因,至今未能脫貧。
改革開放後,大致有2波造富浪潮,3大類的財富新貴。
第一種是80年代下海經商的,那時候靠著優惠的招商政策,大陸吸引了大量的服裝廠、鞋廠、電子廠以及其它輕重工業落戶。部分人靠著勤勞和努力掙到了初始的資本金,後來自己開工廠做貿易,憑著農民企業家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一些過人的才能,將企業越做越大。
第二種是科技新貴,網際網路浪潮湧向國內後,現在的阿里、騰訊、小米等公司的崛起,第一批開始接觸網際網路並抓住了機遇的人,都成了科技新貴。每一個網際網路企業的上市,都會批量成就一批百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
例如,今年騰訊員工的平均月薪已經達到了7.5W,超過全國四分之三的人一年掙的錢。包括BAT、華為及一線網際網路公司的年終獎都十分的豐厚,達幾十萬之多。據傳聞即將上市的螞蟻金服,上市消息確認的那天,整棟樓都在歡呼。
第三種是最多的人群,因為中國國運昌盛,城市的地價和房價不斷上漲,原本就在城市裡生活的人,房屋的產權也水漲船高。拆遷隊一不小心在自家牆上畫了個大寫的拆,說不定幾套房或者幾百萬上千萬就到手了。2019年6月30日,深圳的城中村白石洲拆遷,批量造就了1878位億萬富翁。各個城市拆遷或者高鐵、道路建設,也造就了不少富人。
我們都知道,一個經濟社會的結構偏向於橄欖球形狀時,是相對較健康的。也就是富人和窮人都佔橄欖球兩端的小部分,中間的主體由大多數的中產或平民人群構成。這樣的社會結構相對健康,富人和窮人也不會非常的對立,但是或許我們太過於理想主義,當前距離這個目標還比較遠。
如果用數據來說話,可以用基尼係數指標來衡量國家貧富差距。也就是當社會體系中,每個人的收入都一樣、收入分配絕對均等時,基尼係數為0。當全社會的收入都集中於1個人,收入分配絕對不均等時,基尼係數為1。
按照國際慣例,我們將基尼係數低於0.2時的狀態,稱之為絕對平均,0.2-0.3時,稱之為比較平均,0.3-0.4之間時相對合理,0.4-0.5時貧富開始差距過大,大於0.5時貧富之間差距懸殊。並且習慣將基尼係數超過0.4作為貧富差距過大的「警戒線」。那麼我國的基尼係數到底是多少呢?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的基尼係數在2019-12-01時達0.465NA,相比2018年的0.468NA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在0.4NA的警戒線之上。全球的發達國家的基尼係數,一般是在0.24-0.36之間,由此看來,我國的貧富距離發達國家還有一段的差距。
總的來說,一個社會在按勞分配的大體制度下,資源和機會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公平,誰來當這個家也做不到,只能是盡力的將一碗水端平,做到相對的公平。其實中國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相對40年前,大家都吃不飽穿不暖日子,已經好了太多了,而現在就是「不患窮,而患不均」。
但我想說的是貧富並非是對立的,正如一句話說的:「前30年靠出生,後半生靠自己」。在按勞分配的制度下,勤勞的人基本不可能窮困潦倒。抱怨社會的不公平也沒有什麼用處,因為是上帝也做不到絕對的公平和機會均等,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去努力爭取。
窮人家的孩子,也就是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越努力,越幸運,相信總有一天,大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和家人都過上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