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個月月初,就聽聞4月7日-8日夜間將出現今年最大的超級月亮。
作為一名業餘的月亮愛好者,過去,我只在市區林立的樓房間隙抬頭仰望過超級月亮,那時並不覺有多大,所以這次,果斷選擇了在空曠且美麗的西湖岸邊進行觀賞。
傍晚6時許,西邊的餘暉還未散盡,在山頂抹上了一層橙色的暈,漫步斷橋之上,一個轉身卻見天空中,那輪巨大的銀盤已悄然升起。
這月亮,確實比平日裡看到的大得許多!而且天公作美,起初那薄薄的雲霧散開後,就只剩一片晴空萬裡,正是賞月好時節!
要說這在杭州賞月,確實比在其它地方更有韻味,尤其是在西湖岸邊。
我們都知道,西湖有十景,其中兩景便與這月亮有關。
一曰「平湖秋月」。
據說,有一年的八月十五,紹興才子徐文長路過杭州時,想起友人曾提過西湖賞月,景色尤佳。於是,他來到了西湖邊的望湖亭。當時正有許多文人雅士在此吟詩作對,可在徐文長看來皆是平庸之作。
於是,有人便請他當場作畫作詩。
只見,徐文長在紙上畫上了眼前的湖光月色,並配詩道:
平湖一色萬頃秋,湖光渺渺水長流。秋月圓圓世間少,月好四時最宜秋。
大家看後連連稱讚,不僅畫好詩好,而且它還是一首藏頭詩,連起來正是「平湖秋月」。
至此之後,「平湖秋月」就成了中秋西湖賞月的代稱,直到康熙南巡至杭州,親筆書寫了匾額之後,「平湖秋月」的觀賞點才被固定在了白堤西端。
另一處叫作「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第五套人民幣一元紙幣的背面就印有它的圖案,同時,它也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
不知你還記不記得,小學課本裡也曾有一篇文章,專門介紹它。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某個特定時刻,湖中會同時出現33個月亮!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原來啊,秘密就在這三個小石塔上。
石塔的塔身被做成了鏤空的圓球形,上面各開有5個桃型圓洞。如果在塔內點上蠟燭,又在洞口湖上桃花紙(就是古代用來糊窗戶的紙),當燭光從圓洞裡透出,遠看就像一個個小小的月亮,一個石塔有5個月亮,那麼3個石塔就有15個月亮,當它們都倒映在水中時,就成了30個小月亮。
再加上天空中的那輪真月亮,水中月亮的倒映,不就有32個月亮了嘛。
那最後一個月亮在哪裡呢?
答案就是在你心裡。月亮會倒映在湖面之上,自然也會倒映在你心裡,那就是你的心中之月。
清末詩人丁立誠曾在《三潭燈代月》裡寫道:
「三潭各分一月印,一波影中一圓暈。下弦無月悵夜遊,塔裡明燈火四流。依然幻作三潭月,波綠燈紅鬥顏色。湖平風靜波不興,繁星更放荷花燈。」
過去,每年八月十五,石塔中的燈光才會被點亮,而如今,塔中蠟燭被換成了燈片,每逢節假日遊客都能觀賞到印月之景。
不過啊,據當地划船多年的老師傅說,除了要有天時地利之外,光是站在岸邊還不能一睹32個月亮的全貌,必須泛舟湖上,穿梭與三塔之間,月光之中,才能將它們一覽無餘。
說完了杭州的景點,再來說說杭州的植物。
杭州的桂樹也與月亮有關。倒不是因為它這裡的桂樹與其它地方有何不同,而是因為白居易的一首詩為人所熟知: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在古代的神話故事中,月宮裡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桂樹,被稱為「不死之樹」。故事的主人公吳剛,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激怒了玉帝,於是就被罰去砍樹。(民間流傳幾種版本,有說他為修仙終日不務正業,有說他因妻子與人通姦,他一怒之下殺了對方;也有傳他痴戀嫦娥,激怒了玉帝)
總之無論哪個版本,這個叫吳剛的人最終都被罰去砍樹,而這棵不死之樹擁有強大的自愈能力,每砍一下,傷口就會癒合,於是,吳剛成了中國的西西弗斯,永無休止地與這棵桂樹糾纏在了一起。
如果要說月亮與中國文化的關係,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講不完。
過去,每逢中秋抬頭望月時,我總覺得那輪圓月孤獨而高冷,靜靜地掛在高空中俯視地上的人約會、聚餐、遊玩,似乎在中秋這一天,很少有人會認真抬頭看看月亮,也看看自己的心中之月。
而昨晚,我卻突然覺得她充滿了力量,或許是因為她離我們近了,而且因為天氣晴好,她渾身散發著純潔的光芒,又或許,是因為我們終於安靜下來,只為賞月而賞月,那一刻,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標。
更何況,在這一充滿能量的時刻,武漢宣布重啟,那真可謂福星高照,時來運轉啊。
最後放一張自己拍的月亮。
我看出了一個太極圖案,你看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