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1日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要面向世界匯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為海外科學家在華工作提供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的環境條件。由教育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29個城市(機構)協辦的2020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以下簡稱2020海交會)將於12月18—19日舉行。
海交會被譽為中國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力最強的海外人才創新創業交流平臺,迄今已成功舉辦21屆。據不完全統計,共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近5萬人參會,覆蓋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全國輸送近5萬個項目。據悉,為適應國際形勢變化和疫情常態化控制的相關要求,在繼承往屆大會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20海交會將採用「線下主陣地+線上廣傳播+海外分會場」的辦會形式。主會場設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展示規模將達20000平方米,規劃了10個以上展覽展示專區,10場以上專業論壇,展示項目超1200項,參會海外人才和留學人員超過2500名。同時,2020海交會將著力打造線上會場和海外分會場,致力為歸國熱情高漲的海外留學人員來華創新創業發展鋪路架橋。
市場化轉型 | 建立市場化機制,調動市場主體多元投入
2020海交會創新辦會模式,由政府全權包幹轉變為市場自主運營、政府指導監管。依託市場化辦會機制,調動各類市場主體多元投入,拓展各類合作渠道,引入人力資源、投融資、創業孵化、科技服務等多個行業的專業服務機構,共同搭建平臺,為海外人才、留學人員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全鏈條服務。
國際化升級 | 三大灣區八個國家開設海外分會場
2020海交會整合國際資源,在粵港澳大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英國、德國、比利時、以色列、白俄羅斯等地區開設分會場,以海內外聯動的方式擴大海外覆蓋面,為海外人才、留學人員參與海交會提供便利。
專業化提升 | 聚焦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2020海交會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慧、海洋經濟等領域,策劃系列生物醫藥專業活動和板塊,如廣州生物醫藥創新研發論壇、生物醫藥展區、防疫抗疫高科技成果展區等,形成政產學研集聚效應,打造生物醫藥行業機構、人才、項目集聚的盛會。廣州「1+4+4+N」高端戰略創新平臺體系中的「1」——明珠科技園、「4」個重大基礎設施、「4」個省實驗室、「N」個高水平創新研究院將齊聚2020海交會。
品牌化效應 | 以全鏈條科技創新發展服務體系提質增效
2020海交會將深耕人才項目落地服務,利用科技金融手段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建立海交會人才服務窗口、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國際科技孵化基地、服務機構集聚基地等線下服務實體,拉動海外人才的交流循環,不斷發揮「中國海外留學人員交流第一品牌」的效應。
智能化辦會 | 運用全新信息技術實現「線上海交會」
2020海交會將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打造「雲海匯」線上海交會平臺,全面推動傳統辦會方式的數位化轉型。搭建集政策諮詢、融資撮合、合作對接、人才招聘為一體的線上服務平臺,在會前、會中、會後的不同階段為參會單位、參會人員提供全終端的「線上海交會」服務,突破時間空間限制,為海外人才、項目的順利落地對接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服務平臺。通過建設海交會高層次人才及項目資料庫,建立全平臺線上需求採集、分析、跟蹤、對接、服務全鏈條需求跟蹤服務體系,引入市場資源,藉助市場力量提供常態化、專業化的優質服務,真正打造「永不落幕」的海交會。
免責聲明:本文為商業廣告,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遇侵權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