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下足球》的20周年特別節目引來一波回憶殺,其中評選出的世界足壇二十年最佳陣容成為球迷討論的焦點。所謂最佳陣容其實是一個偽命題,我們的慣有思路是在每個位置上填入自己心中的最強球員。然而,足球比賽雖然強調紙面實力,但無腦堆砌巨星並不一定能達到預想中的強強聯合的效果。
在這套3-4-3陣型裡,鋒線上從左到右依次是四座歐冠得主C羅、三屆世界足球先生大羅和六獲金球的梅西,僅就個人實力選20年最強三叉戟毋庸置疑。中場方面,米蘭傳球大師皮爾洛和大滿貫球員齊達內在陣,巴薩傳控治世時的中場核心哈維與伊涅斯塔也雙雙入選。後防線則是由德國傳奇隊長拉姆、雙料足球先生卡納瓦羅和足壇榮譽全滿貫得主之一的拉莫斯組成。門將位置,卡西利亞斯作為西班牙國家隊大賽三連冠時期的隊長兼皇馬隊長成功當選。
最佳陣容的豪華程度無需贅述,但在實戰中這11人的合作很可能令球迷大失所望。當最佳陣容以3-4-3陣型呈現時,我們就應當意識到評選者的宗旨是儘可能堆砌進攻球員。3-4-3是典型的攻強守弱陣型,利用前場人數優勢強調持續的高位壓迫和掌控球權,以攻為守。而三前鋒也可以有效控制對手的四後衛,為前插的中場球員創造出空間。正所謂得中場者得天下,伊涅斯塔、皮爾洛、齊達內和哈維四名中場全部為進攻屬性,每一個人單拎出來都是大師級球員,該陣容策動進攻的能力近乎拉滿。不過設想一下,如果中場兩翼都向前推進,球隊一旦失誤就會被對手抓住機會打反擊。與此同時,三後衛的薄弱防線也容易被對手從兩側或者大範圍轉移打穿。
進攻意味著創造得分機會,防守則是避免對手得分,前者具有更直接的勝利意義。因此,進攻球員總是能夠獲得比防守球員更多的關注,這也是足球場上的位置紅利。近年來,在足壇主流戰術思潮中,傳控逐漸式微,防守反擊成為大勢所趨。值此大背景之下,頂級後防人才成為轉會市場上的香餑餑,後衛球員的身價也比從前有了質的飛躍,範戴克、庫利巴利和馬奎爾等優秀後衛的存在讓球迷看到來自防守球員的「反擊」。當評選歷史最佳陣容時,我們的刻板印象會不由自主向進攻球員傾斜,但若真正排兵布陣參加比賽又將是完全不同的情況。
在足球世界中,防守球員不受重視已是老生常談,但隨著戰術變革和後衛能力愈加全面的演化趨勢,足壇重攻輕守的傳統理念終會日漸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