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蘇宿遷沭陽青伊湖鎮的薔薇村成了網紅。它雖然只是一個村,但從2月7日開始,基本保持每天一輛大貨車發往湖北,每趟車上至少都裝著兩萬斤新鮮的「上海青」。2月26日,現代快報記者到這個網紅村「打卡」,正好看到第19次捐贈的貨車從蔬菜基地出發,這次的目標是湖北省浠水縣。到目前,薔薇村已向湖北共捐出385511斤「上海青」。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孫旭暉 文/攝
6:00
每個大棚兩人收割裝筐
2月26日早晨6點整,村民陳文香就來到了薔薇村的上海青蔬菜基地忙碌了起來。「疫情發生後,每個大棚的人數控制在兩個人,以減少人員接觸,所以割菜的效率會比平時慢點。」陳文香說,每個大棚大約有4000多斤菜,需要兩個人收割,裝到塑料筐裡。
每個塑料筐能裝30斤左右,工人們會放到旁邊的磅秤上稱重,然後以30斤一包打包成標準包。
8:00
三輪車開進大棚裝菜
上午8點左右,幾輛電動三輪車駛進蔬菜基地,停在大棚裡。
「從早裝到晚,早上裝好的菜都先放到冷庫裡暫時保存,下午的菜就直接拉到廣場上,等貨車來,和上午的菜一起集中運走。」蔬菜基地負責人李華忠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每天共有6個大棚的蔬菜用來保供湖北,工人們和志願者們從早上忙到下午,而運輸的車輛一般都是下午來這裡裝菜,裝滿後就立即發往湖北省。
11:30
微信群裡動態報告收割進程
李華忠不時通過微信聊天群,動態發布進展情況:上午11點半,基地C1至C3大棚收割過半,現場打包80包……
「這個群是我們村裡、縣裡和湖北四市兩縣交流的橋梁,除了菜從地裡到裝車的過程,包括駕駛員出發後在哪個服務區短暫休息、預計多久到達、什麼時候返程,每個細節都滾動發布。」
李華忠的微信群裡有基地相關負責人、貨車駕駛員,也有村、鎮相關領導,更有沭陽縣委書記、縣長,還有湖北省蘄春縣、麻城市、鹹寧市、武穴市、浠水縣、黃岡市工商聯相關負責人。
「把大家拉到一個群裡,既可以保證整個過程的公開透明,更能方便對接,保證蔬菜可以用最快速度送到目的地。」李華忠說,剛開始向湖北捐贈蔬菜時,就曾出現過運送車輛無法通過的窘境,當時沭陽縣副縣長範以環第一時間與相關部門和上級領導對接,打通了綠色通道。
15:36
貨車抵達基地,開始裝菜
15點36分,一輛貨車已抵達基地,開始裝菜。
李華忠和等在現場的兩名工人等在這裡把裝滿菜的電動三輪車停在貨車後面,兩名工人爬到車上,李華忠從三輪車裡一包一包地把菜遞到車上。
16:30
第19車蔬菜向湖北省浠水縣出發
16點25分,670多包「上海青」全部裝車完畢,司機張師傅和李華忠把車門關好,簡單道別後,張師傅開著車緩緩地駛出基地,前往湖北省浠水縣。這是薔薇村捐贈的第19批蔬菜。截至目前,薔薇村已經向湖北省四市兩縣捐贈了385511斤「上海青」。
「全程大概11個小時的車程,凌晨就能到。」李華忠介紹,「今天負責運輸的駕駛員,就是第一趟前往湖北的張師傅,他剛解除隔離,就又回來了。」
「網紅」薔薇村:
醫護人員在一線玩命,我們捐點菜算什麼呀
我們就是湖北人民的大菜園
在過去一個月裡,薔薇村因為以一村之力,持續不斷地向湖北支援蔬菜,成了「網紅」村。
記者梳理相關信息發現:
2月2日,薔薇村全體菜農發布聲明,疫情面前堅決守住「上海青」價格底線,絕不哄抬物價;2月7日,薔薇村向湖北省捐出第一批蔬菜;2月15日,第八批蔬菜發往湖北。到這天,薔薇村已向湖北捐出16萬斤蔬菜。也是在這一次,薔薇村放出豪言:「疫情不止,援助不停!薔薇村『上海青』基地就是湖北人民的大菜園……」
「這是我哥哥的主意,他是咱們基地的『大掌柜』。」李華忠的哥哥名叫李華平,是薔薇村村民,也是這片蔬菜基地的老闆。他目前正在北京。
李華平本是一名律師。2019年,他投資700萬註冊成立了江蘇潤格貿易有限公司。公司在村支部的協同、調動下,流轉了530畝土地,創立「鄉村振興實驗基地」。現在薔薇村以「黨支部+核心人物+鄉土能人+農戶」的模式,成立創業團隊來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疫情發生後,我就想做點事,在發出守住菜價的倡議以後,我就想到捐點菜給湖北。」李華平的想法得到了薔薇村的大力支持,村支部書記第一時間通過村口的大喇叭發出了倡議,不少村民更是主動要來當志願者。
「我們覺得很有意義。」村民陳文香說,菜雖然是免費捐贈的,但工人工資是繼續按時發放的。
2月5日到2月7日這幾天,他開始聯絡沭陽當地的百盟物流園尋找駕駛員。去一趟湖北,回來就得隔離14天,李華忠心裡有點沒底。
第一個報名的是貨車司機張師傅。他出發後,其他駕駛員也消除了顧慮,紛紛聯絡李華忠,參與到了這場愛心接力中。
薔薇精神:鄰居有難,能幫則幫
每天至少兩萬斤的蔬菜捐到湖北去了,基地日常的訂單怎麼辦?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薔薇村的確遇上過窘境。為了兼顧訂單和湖北的保供,村裡只好從周邊採購蔬菜,來交付訂單。
「一天有1萬斤左右是常規訂單,另外兩萬斤供給湖北,確保訂單不黃、捐贈也不停。」李華平說,「人家醫護人員在一線玩命,我們捐點菜算什麼呀!有點困難,村、鎮和縣裡都在幫我們克服。」
在疫情期間,李華平曾看到一檔關注一線醫護人員的節目,看完就產生了這樣的想法,要一直援助到疫情結束為止,讓薔薇村成為湖北人的「菜園子」。
「鄰居有難,能幫則幫」,李華平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個「薔薇精神」許多本地人從小就聽說過,所以在這次疫情發生後,大家都能踴躍參與到捐贈中來,有的幫忙運輸,有的幫忙收菜,歸根結底就是發揚互助精神,力所能及地幫助其他人。
「隨著天氣變暖,大棚裡蔬菜的產量提高了,訂單和保供湖北也沒有困難了。」李華忠介紹,「上海青」的生長周期比較短,第一茬蔬菜收割上來以後,再等一個月,大棚裡又是一批新鮮菜,所以後面每天捐贈兩萬斤蔬菜,問題不大。
李華忠甚至還排好了一份「援助計劃表」,表格中從2月7日開始排期,已經排到了2月29日,每天捐贈蔬菜總重多少,駕駛員姓名、電話,將蔬菜送往哪個縣、市,與當地什麼人進行聯絡,都詳細地排在了這份計劃表上。
2月26日下午4點半,張師傅出發後,李華平發了個朋友圈:薔薇村「上海青」,為湖北人民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