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他國航母戰鬥群的威脅,我國在「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方面,發展出了一系列打擊航母的手段,其中最具代表性就是反艦彈道飛彈了。
目前,我國已經先後推出了至少4款反艦彈道飛彈,分別為東風-21D、東風-26C、東風-17以及此前轟-6N轟炸機掛載的某空射型彈道飛彈。拋去尚未未公開的空射型不算,19年才問世的東風-17反艦彈道飛彈(也被稱為高超音速飛彈)應該是其中性能最為先進的,打起航母來也更為「專業」。
首先說一說東風-21D和東風-26C,這兩款反艦彈道飛彈搭載的都是雙錐體彈頭,走的是「水漂彈道」,雖然它們在再入大氣層時可以依靠彈頭上的氣動舵進行機動以規避攔截,但是「水漂彈道」的大部分飛行軌跡還是普通的彈道飛彈彈道,在進入大氣層「打水漂」之前還是有可能被中段反導系統攔截的。
但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就不一樣了,東風-17採用的乘波體彈頭,可以根據射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飛行彈道,選擇再入滑翔彈道(也叫「錢學森彈道」)時,東風-17的最大射程可達2500公裡左右;選擇全程滑翔彈道時(全程在大氣層以內),東風-17的最大射程在1500公裡左右。
而東風-17飛彈的滑翔彈道,則是其在進入大氣層邊緣時會釋放滑翔彈頭,在滑翔飛行時可依靠彈頭的氣動外形以及四個「小翅膀」(氣動舵)進行機動,而這種飛行方式的機動性能更佳,東風-17彈頭的這種機動除了可以規避防空反導系統的攔截之外,還可以一次次修正目標位置進行更為精確的打擊。
另外,要知道東風-21D和東風-26C反艦彈道飛彈今年8月份海上演習時,已經飛行數千公裡精確命中了南部海域的移動靶船,說明打擊移動中的航母已經沒有問題,而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比這兩款飛彈有著更強的機動性以及精確度,所以東風-17打擊移動中的航母自然也不在話下。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東風-17飛彈因為採用的是端羥基聚丁二烯(HTPB)推進劑和鋼製外殼體,所以這使得東風-17的生產成本也十分便宜,大概只需要1000萬-1500萬人民幣一枚,而這也是該飛彈得以大量生產的原因之一,所以即便用幾十枚東風-17去摧毀一艘大型航母,也是一點都不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