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見過這樣的場景「細雨濛濛中,一條碎石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路旁邊是一片青翠的竹林,霧蒙蒙的,望不到頭。翠竹一根根卓然挺拔,竹枝有的已經探到路上,枝葉上滿是水珠。一陣清風徐來,水珠隨風掉落。」
這不是那位畫家的作品,這是細雨中的雲棲竹徑。你是否有來過?它是杭州西湖新十景之一。
晴天裡看古木參天,感時光荏苒。細雨中聽瀟湘竹音,知心曠神怡。
雲棲竹徑,只聽名字就很美,為什麼是這個名字?
只因雲棲竹徑緊挨五雲山,常有五彩祥雲環繞盤踞,恰巧一片茂林修竹,故稱「雲棲竹徑」。
五雲山上曾有一座古寺,現已荒廢。清朝時期,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經常來此地避暑納涼。
如今的雲棲竹徑並非帝王將相專享,半開放的狀態已然成為當地居民和遠來遊客度假休閒之勝地。當外面已是炎炎夏日,酷暑難當。竹林中依然輕風拂面,清爽怡人。
走進景區,高高聳立的千年楓香便首先進入人們眼帘。樹徑足有四人合圍那麼粗。龜裂的樹皮和粗壯入雲的枝蔓,仿佛都在與人們傳遞著來自千年的滄桑。
一塊塊小石頭碼成的景區小路,已經被高大的竹林所遮擋,夏日的陽光照進來,只剩下斑斑點點的竹影。
不斷出現的參天古木,仿佛是雲棲竹徑歲月的年輪。使人不禁肅然起敬,感嘆時光荏苒。
路邊有一小亭子,我們走進去坐下歇會兒。
旁邊有一小池子,山上流下來的泉水在這裡聚集。水清清的,稍遠一點都能看清水中的水草和池底的小石子。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閒坐之餘,讓我很自然地想起了王維的這句詩。
前方的美景還在等待著我們,坐了一會兒便離開了這裡。
小路幽幽伸向遠方。一陣清風徐來,竹林中傳來刷刷的聲音,我也為之一振,好像剛才還沉浸在王維的琴聲之中。
前面又出現了一個亭子,一塊石碑上寫有「雲棲竹徑」四個大字。走近前,發現是我們的前國家領導人陳雲同志所題寫的。
在亭子的對面還有他親手栽種的三棵樹木,牌子上註明已有三十五年。現只剩下兩棵,其中一棵據說被移栽到上海。
此時已值中午,遊客卻不多。竹林之中更顯幽靜,只有幾縷陽光照進來。幾隻小鳥在竹林中跳來跳去,嬉戲打鬧,清脆的鳴叫聲傳得好遠。
再往前,便到了一個三叉路口。一條是回去的小路,一條通往山上古寺。
據說上山還要差不多五公裡的山路,我們便選擇回去的小路。
回去的小路上,我們又遇見了幾棵參天古木。
兜兜轉轉的,我們又來到了先前的洗心亭這裡。稍坐了一會兒,我們便回去了。
感覺身體輕鬆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