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的發展,軌道交通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國常見的軌道交通有地鐵、輕軌、市域鐵路等等。值得指出的,不少人潛意識中的軌道交通就是地鐵。但對於地區發展而言,無論哪種軌道交通方式,都有積極的意義。
關於地鐵和市域鐵路,舉個例子,目前浙江開通地鐵的城市僅有兩個,就是杭州和寧波。而溫州的軌道交通S1線是市域鐵路,嚴格意義上不算地鐵,但也是軌道交通的範疇。目前,很多圖表統計中,也把溫州的線路歸為地鐵。其實對於城市的提升,溫州的S線和M線,同樣適合自己。
幾個月前,有機構公布了一份中國最新的地鐵運營裡程表,地鐵線路最長的十個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南京、成都、武漢、重慶、天津和杭州。我國各地區的發展基礎不一樣,地鐵開通的年限與速度也完全不同。中國內地建設地鐵最早的三個城市依次是北京、天津以及上海,其中北京建設於上世紀70年代初,而上海始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
從之前公布的這份地鐵裡程來看,我國排名前十的城市可以分為四個梯隊,上海和北京為第一梯隊,深圳和廣州為第二梯隊,南京、成都、武漢和重慶為第三梯隊,而天津和杭州為第四梯隊。從地鐵裡程十大城市來看,剛好也是符合了我國綜合實力十強城市的格局。地鐵的發展,早已經成為了每一座城市的軟實力標配。
前幾日,關於成都新增五條地鐵的消息,再次熱鬧了起來。截至目前,成都軌道交通已經累計開通了13條線路,運營裡程已經超了500公裡,正式向廣州看齊。也有網友提出,從運營裡程來看,成都已經超越了廣州。但我們認為,各大城市的地鐵建設都在進行。
根據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廣州地鐵將新建廣州地鐵8號線北延段、廣州地鐵10號線、廣州地鐵12號線、廣州地鐵13號線二期、廣州地鐵14號線二期、廣州地鐵18號線等十多個項目。到2023年,廣州的地鐵裡程將累計開通超800公裡。所以每一座城市都在動態發展的過程中,確切來說,成都只是暫時領先了重慶、武漢、南京等城市。
西南地區另一個核心城市重慶,於2001年首次開通第一條軌道交通線路。目前為止,重慶已開通運營8條線路,共計329公裡。業內學者表示,重慶的軌道交通主要骨架網絡已經形成。公開資料顯示,至2025年,重慶的軌道交通運營裡程也將達到750公裡。重慶的發展,對成都而言,意義同樣非凡。
城市群、都市圈的時代已經來臨,地鐵裡程確實很重要,但更應理性對待。比如深圳、廈門等城市面積過小,地鐵裡程的上限必然有所限制。我們應看重都市圈內部的城際聯動效應,通過市域鐵路聯繫周邊地市,更是未來突破自身瓶頸的關鍵。所以,成都、重慶兩地的發展需要攜手前行,這也是年初國家主導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