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迪馬股份(600565.SH)之後,實控人重慶富豪羅韶宇的這家公司在資本市場又火起來了,但這次是因為不斷上漲的股價。
最近,智慧農業(000816.SZ)連續16個交易日,拉了13個漲停板,成為資本市場的又一隻妖股。
筆者注意到,在智慧農業復牌之後,曾有媒體突然報導「東銀集團債務(智慧農業的控股股東)已重組順利完成,羅韶宇的財務危機相應解除」的內容。後智慧農業開始大漲。
後智慧農業發文否認了上述說法,表示「公司目前經營情況正常,東銀重組仍在進行當中」。
有業內人士表示,有可能是故意散布消息,從而操縱股價。
自智慧農業10月27日摘帽復牌至今,公司股價已經從1.65元/股漲至4.8元/股,近六個月公司股價漲幅高達269.23%。
13個漲停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智慧農業到底是怎樣一家公司呢?
重慶首富的「殘局」
從智慧農業的股東結構看來,江動集團作為公司的控股股東持有25.95%股權,而重慶東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則是江動集團的控股股東。
東銀國際控股是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實控人是羅韶宇,這位重慶富豪名下同時持有智慧農業及迪馬股份兩家A股上市公司。
20年前,羅韶宇創立中奇汽車,也正是如今的迪馬股份,一度登上重慶首富。1998年,羅韶宇聯手江蘇江動集團組建重慶東銀集團打造「東銀系」。
但沒過多久,2017年「東銀系」爆雷,東銀控股及其控股子公司出現貸款逾期,智慧農業、迪馬股份直接控股股東東銀控股所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權全部處於質押狀態,並被司法凍結。
隨後,2017年11月6日,東銀系旗下另一重要上市公司智慧農業(000816,SZ)亦披露,東銀控股控制的江動集團9億元債務出現逾期。
2018年4月,因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淨利潤虧損為負,智慧農業被戴上退市風險警示*ST;後由於業績扭轉,公司於今年10月27日正式摘帽。
但最近,突然有媒體發文稱「東銀集團債務(智慧農業的控股股東)已重組順利完成,羅韶宇的財務危機相應解除」,之後智慧農業股價連續漲停。
智慧農業在11月14日發布公告澄清,經向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核實,目前重慶東銀控股集團各項債務重組工作仍在有序推進。且原本11月12日到期的凍結股份,凍結期限將一直持續到2023年11月11日。
持續低迷的業績
雖然智慧農業已經摘帽,但公司的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仍然低迷。
公開資料顯示,智慧農業的主營業務分為機械製造、供應鏈貿易、有色金屬採選及農業信息化四大部分。儘管公司曾嘗試開拓後三種業務,但始終未能真正發展起來,從收入結構看來機械製造佔比較重,2019年以前佔比總收入的91.32%。
對比智慧農業近一年的業績,公司營收表現也不佳,已經連續3個季度的複合增長率為負數。智慧農業2020年一季報、2020中報、2020三季報的營收分別為2.42億、5.20億、10.35億,營收相應同比下降32.39%、28.29%及2.48%。
從盈利表現來看,智慧農業去年至今,連續3個季度實現盈利。今年一季度、中報及三季度的淨利潤分別為435.51萬、2302.61萬、4498.52萬,同比增長率為分別為40.39%、197.67%、139。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慧農業這樣的業績背後,還有一部分「水分」。例如,在三季度報告中,智慧農業將政府補助計入「其他收益」,該部分收益較上期增長102.53%,同時營業外收入較上期增加2663.27%,主要為社保減免。兩部分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共計1650.78萬元。
因此業內人士也提醒大家,在投資時要謹慎,如果上市公司扭虧的手段主要是出售子公司或資產、獲得政府或大股東資助、債務重組等非持續經營方式,這類公司雖然可能暫時擺脫了退市風險,但未來仍有可能再次陷入困境。
ST「史詩級」行情先驅
智慧農業的前身「江蘇江淮」,是一家江蘇的上市公司,前身是新四軍槍械修理所,是國內較早專業研製動力裝備的企業。如今,智慧農業的業務範疇包括動力裝備、農機裝備、農業信息化、零部件研製,兼營礦業與國際貿易。
2018年4月,因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淨利潤虧損為負,智慧農業被戴上退市風險警示*ST;後由於業績扭轉,公司於今年10月27日正式摘帽。
摘帽後,智慧農業的股價一路上漲。業內人士分析,智慧農業大漲離不開公司所涉及的眾多熱門概念:三農概念、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等。另一方面,智慧農業能夠成為ST史詩級行情的先驅,正是因為其具備高主營、低價、低市值、非無法表示意見、低市淨率五大集中條件。
智慧農業的瘋狂走勢也帶火了一波A股的「摘帽」概念股,近期不少ST股、*ST股頻繁漲停。據16日最新數據,共計10家ST股、*ST股封上漲停板。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近期這種對摘帽概念股的炒作,投資者需保持警惕。每年年底,A股市場都會炒作一些摘帽概念股,但是隨著監管趨嚴,跟風炒作摘帽概念股面臨的收益波動風險較大,投資者應理性參與。
本文完
版權歸原作,若有異議,煩聯繫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