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南海區九江鎮儒林初級中學(下稱「儒林中學」)發布2020中考喜報,該校共有20人次文化科單科滿分,55人上石門中學線,68人上佛山一中線,76人上南海中學線,650分(得分率90%)以上有91人,佔考生人數的22%。
在儒林中學初三主管餘福生看來,儒林中學這次中考湧現出一批能夠取得文化科單科滿分的尖子生,是該校長期堅持提供優質公辦教育的順帶結果。
他表示,儒林中學作為一所主要服務九江鎮西部片區學生的公辦鄉村初中,長期注重各學科優質均衡發展,堅持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優質教育的理念,同時通過對所有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持續培養,最大限度實現「低進高出」,讓更多學生能夠考上心儀的好學校。
統籌發展學科綜合能力
今年的中考對於儒林中學各學科來說算是一場豐收。據統計,該校獲得的20人次文化科單科滿分,包括歷史8人,化學3人,物理3人,語文2人,英語2人,政治2人。
儒林中學部分文化科單科滿分學霸合影。受訪者供圖
「今年中考題型進行了改革,取得這樣的成績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不容易。」餘福生說,以歷史科目為例,由於今年沒有考試大綱,老師們對題型變化、難度情況等信息在中考前都不清楚,只能通過加強對課程標準和近幾年中考命題趨勢進行分析,依據課程標準的能力要求,落實好平時的教學,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
一直以來,儒林中學對整個初中階段教學進行整體統籌,通過教導處牽頭,以科組為單位,按照點、線、面梳理學科知識點,構築各學科的知識體系,制定相應的能力達成目標,把能力的培養落實到日常的教學之中,真正做到「三年一盤棋」,全力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科綜合能力。
例如,在初一階段,歷史科組注重培養學生對歷史材料最簡單的閱讀能力,訓練學生如何從材料中提出基本知識點和信息點。
初二階段,歷史科組開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在提取材料信息點的同時,進一步分析歷史現象背後蘊含著的時代背景,學習運用已學知識對歷史事件背後的信息進行解讀。
初三階段,歷史科組則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學生在解讀材料提煉觀點,並用相關史實證明自己的觀點。
餘福生介紹,學生在每個階段思維和身心發展的程度不同,學校也是根據學生各階段特點進行針對性培養,實現學科學習能力梯度發展,同步提高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幫助其在面對新題型時輕鬆應對。
「這也是目前初中教育的新趨勢,要求學生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具備開放性思維,僅靠死記硬背是遠遠不夠的。」他說。
落實長期規劃強教學
「當學校制定了長期教學規劃後,老師是否能落地執行,成為學校最關注的問題。」餘福生說。
每年,儒林中學都會舉行中考解題命題比賽,組織全校文化科老師去解中考題,幫助各年級老師從中感受中考命題趨勢和學科能力培養的要求,並舉行校內沙龍講座對老師進行培訓,講解最新中考命題趨勢,整個教學團隊共同探討應該在課堂上重點培養學生哪些能力。
「初一初二的老師可能沒教過初三,這樣能引導他們更好配合學校整體教學規劃。」餘福生說。
同時,儒林中學也加強對教學的常規管理統籌,從教導處、科組、級組三個層面,夯實日常的教學常規管理,對老師的教案、作業批改等開展質量監控。
學生層面,儒林中學每個學期舉行2到3次的檢測,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對學生學科能力培養進度進行動態監控,並依據檢測結果布局下階段的教學活動,並加強對學生課堂筆記、答題規範、書寫工整等學習習慣的培養,確保學生在考試中能夠更穩定地發揮。
到了初三備考階段,各文化科教學團隊在上新課的同時,會開始組織三四輪的複習,老師們除了會幫助學生重溫初一初二的重點知識,還會幫助學生搭建知識結構圖,把零散的知識串珠成鏈。
同時,學科老師會訓練學生解答不同的題型,讓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掌握解題技巧,學生即使碰到新的題型也能舉一反三。
「這次中考歷史科目最後三條大題的題型以往沒出現過,但學生依然懂得怎麼去解答,8名學生取得了滿分。」餘福生說。
此外,儒林中學還在課堂上推行基於小組合作背景下的學科特色教學模式,提供平臺讓學生主動思考、合作探究、展示學習成果,老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交流,再將討論的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意識,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
「未來開放式的題目肯定會越來越多,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平時就要重視,這也是取得高分不可或缺的能力。」餘福生說。
【撰文】黃逸豪 趙進 梁平
【作者】 黃逸豪
佛山大課堂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