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西三百五十裡,曰天帝之山,上多棕枏(nán),下多菅(jiān)蕙(huì)。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谿(xī)邊,席其皮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鶉,黑文而赤翁,名曰櫟(lì),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狀如葵,其臭(xiù)如靡蕪,名曰杜衡,可以走馬,食之已癭(yǐng)。
天帝山
嶓冢山再西行三百五十裡,就到了天帝山。
天帝山上草木豐美,山坡上生長著茂密的棕樹和楠木樹,山腳下則布滿了茅草和蕙草。
山中生長了一種名為杜衡的神奇藥草,它的外形很像是山葵菜,散發著淡淡的清香,聞起來很像是蘼蕪的氣味。據說馬如果吃了杜衡,就可以成為日行千裡的良駒,如果人吃了杜衡就可以治癒脖子上長出的贅瘤。
谿邊
在天帝山中生活著一種名曰谿(xī)邊的野獸。
谿邊的外貌很像是普通的黑狗,善於攀爬樹木,據說將谿邊的獸皮製成座席或者寢具,人們坐臥其上,就不會中妖邪毒氣。
《事物紺珠》當中還提到谿邊的獸皮具有避蠱的效果:
谿邊如狗,席其皮闢蠱,蠱腹病或雲蛇蠱、金蠶蠱之類。
不過谿邊的神奇之處不僅於此,它還是一個身懷絕技的神獸。
谿邊雖然具有闢邪奇效,但是古人們卻屢屢無功而返,無法將其捕捉。據說谿邊平時就是小狗的樣子,但是一旦遇到危險,便會幻化為煙霧,隨風飄散。所以漸漸地,人們便開始用普通的小狗來祭祀闢邪。《史記》有曰:
今人殺白犬以血題門戶,正月白犬血闢除不祥,取法於此也。
民間流傳的用犬血在門戶上題字,在正月裡用犬血來闢邪驅除不祥之氣的風俗,都是來源於谿邊具有闢蠱驅邪的功能。
櫟
天帝山中還生活著一種名曰櫟(lì)的禽鳥。
櫟的外形就像是一般的鵪鶉,頸部長著紅色的羽毛,渾身布滿了黑色的花紋。據說人們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癒痔瘡。
櫟又叫做麴(qū)鳥、雷鷀,這種鳥在古籍文獻中多有記載:
《禽蟲典》曰:
其狀如雕,黑文而赤翁,名曰麴,食之已痔。
《事物紺珠》有云:
雷鷀已痔,數斯已癭。
以上就是筆者對於天帝山全部的講解了,有小夥伴想要探討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下一篇我們將要走進的就是臯(gāo)塗山了,小夥伴們敬請期待吧。
趣聊《山海經》|嶓冢山——其上獸多犀兕熊羆,鳥多白翰赤鷩
趣聊《山海經》|南山——猛豹不僅是大熊貓,竟還是食夢貘原型?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