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會有人提問,我有多多萬的資金,應該如何理財才最合適?類似的問題答過很多了,重申一下觀點:只看有多少資金量,是無法給出切實的理財建議的。
必須參考投資者具體的現金流向、風險偏好,以及資產用途,綜合考量才能做出有理有利的決策。
首先,是花了多久攢下的這50萬?一年攢下50萬,跟10年攢下50萬,同樣是50萬,理財建議絕對是完全不同的。其次,是能夠承擔多大的風險波動?虧20%面不改色,跟虧2%就輾轉反側,理財建議也是完全不同的。其次,多久會用到這筆錢,三年之內沒有大額開銷計劃,跟明年就要買車買房, 同樣是50萬,理財建議還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是年收入很高且穩定,比如極端一點,假設每年都能攢下50萬的剩餘資金,那麼當然可以做高風險激進投資,因為虧光了也沒關係,後面很快還會有後續資金跟上,無論是攤薄解套還是應付日常開銷,都綽綽有餘。
如果同時這筆錢也短時間內也不急用,投帥會推薦風險收益都比較高的理財產品,比如pr3級別以上的銀行理財,上下區間幅度較大的結構性存款,平衡型基金,甚至股票型基金等等。
這種後續資金充裕,流動性壓力小,同時也可以承擔較大的本金回撤幅度的條件下,就不該只注重本金安全了,承擔一定的風險來博取超額收益,才是明智之舉。
反之,如果是多年辛苦才攢下的50萬,那麼當然會對本金安全格外重視。首先是保本,收益性反而在其次。因為一旦發生虧損,可能要很久才能填上這窟窿,另外由於每年的現金流入有限,對資金的流動性上也會有一定的要求。
這種情況,投帥一般建議留出10萬左右的流動資金,分別投資於貨幣基金或者銀行的智能存款、現金型理財產品等,以便家裡有事可以臨時應急。注意要分別購買不同的投資產品,因為從去年六月開始,網際網路貨幣基金,每日只能有一萬的實時贖回額度。
然後拿出20萬做不同期限的短期理財投資,比如30天、60天、90天、120天之類,注意期限的錯配,以便於在保持一定流動性的基礎上,為資產爭取更高一點的收益。
另外剩下的20萬可以做一些期限較長但是總體風險可控的投資,比如pr3以下級別的長期理財,或是高等級的債券型基金。簡單來說,原則就是,可以少賺但一定要穩賺。
綜上
如何理財,不僅要看資金量,還要看獲取資金的能力。同樣的資金量,不同收入群體的理財策略和方案是完全不同的,理財要顧及自己的實際需求和期望,千萬不能機械照搬。
我是仁義禮智投,國有商業銀行總行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有關投資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相互探討交流。碼字不易,各位老鐵都看到這了,不妨點個讚再走吧。PS:我不是什麼小編,如果嫌ID太長,一定要起個暱稱的話,就叫我投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