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末日災難片,也就會有人想要成為末日下的英雄。市面上末日生存遊戲其實並不少,這些年來從無到有,從單機到多人聯機,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遊戲時代的更迭,還是人們的腦洞大開。從遊戲來看,我們也看出了玩家的需求,過去到現在,從手繪畫風到虛擬實境,從端遊到手遊,《明日之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讓我們回到還沒有《明日之後》的時候,我們都在玩哪些末日生存遊戲?《饑荒》,被稱為良心之作的遊戲。畫風來看,說它不精美,但它又是自己獨特的哥德式畫風,這個畫風讓越來越多的人記住,慢慢就成為了饑荒特有的畫風,以至於類似的畫風都會讓人想起它。遊戲規則很簡單,就是要讓你操縱的小人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小世界中活下去,要活下去得讓自己吃飽穿暖,還得有法子對抗野獸。對於饑荒玩家來說,每一個夜晚,是孤獨而又漫長的,但每一次天亮都會是又一個新生。
《喪屍圍城》,卡普空遊戲的神來之筆,對喪屍遊戲界影響深遠。《喪屍圍城》是一款第三人稱遊戲,遊戲根據需求,玩家可以走劇情也可以選擇自由模式。這樣說來難免有些籠統,簡言之,《喪屍圍城》就是一款打喪屍的遊戲,而遊戲突出點就在於玩家可以多種方式來進行收割,玩家通過解鎖圖紙、收集組裝零件來組裝出自己心儀的武器,但武器有耐久,可千萬不要做了新武器就丟了自己的保命武器。但這款遊戲對大部分玩家來說難度不小,難就難在它很難找到存檔點,存檔點不固定,人物死掉了就得再回去玩一次。不僅如此,如果你選擇跟著劇情走,主線留給你做任務的時間極為有限,而絕大部分時間還是耗在路上清喪屍和開車。但不論如何,作為一款末日生存的遊戲,《喪屍圍城》還是比較成功的,它走出自己獨特的一條路,它把花式折磨喪屍做到極致。
同是末日生存遊戲,大家口味不一,遊戲成敗與高低的評判難免存在主觀性,但不論如何,是它們促進了這類遊戲的成長,它們也將長存於遊戲界與老遊戲迷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