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2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進一步提高「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水平,提升「一站式」訴訟服務質量,加強對當事人和法院幹警的心理疏導,九原區法院成立「第六個中心」——心理諮詢中心,全力打造一站式訴訟服務新格局,「第六個中心」的成立標誌著九原區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再上新臺階。
近年來,隨著法院案件受理數量大幅增長,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凸顯,一線法官長期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心理負擔大,設立心理諮詢中心可以建立起幹警心理關愛機制,以心理輔導的方式幫助法官緩解心理壓力、調節工作情緒、集聚正能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時,設立心理諮詢中心、聘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也是九原區法院積極推進多元化解糾紛解決機制的一項創新舉措,通過專業資詢手段對當事人再進行心理幹預,幫助其樹立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和對事物的正確看法,避免矛盾激化。
一、 心理諮詢中心的功能
九原區法院心理諮詢中心設立在訴訟服務中心,共有心理沙盤、貝克焦慮量表(BAI)測評服務、音樂心理減壓服務、未成年人個案心理諮詢服務等功能,全方位、多角度的為幹警和當事人提供心理疏導。
二、心理諮詢中心的作用
(一)化解信訪矛盾、處理家事糾紛
在法院審理後一些當事人上訪、信訪案件中,部分案件是由於當事人思想認識上存在偏差,武斷認為自己的敗訴就是法官徇私枉法造成的,於是開始上訪、纏訪,或者直接對承辦法官進行人身攻擊和傷害。對於這類案件,通過專業的諮詢手段對當事人進行心理幹預,使其重新建立正常的行為模式,恢復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讓當事人對法院的判決有一個理性的判斷,從而達到案結事了,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2020年9月,一起涉傳銷的刑事案件宣判,由於被害人年齡較大、法律意識較為薄弱,對於判決結果理解程度相對較低,因為涉及人數較多,可能演變為群體上訪事件,九原區法院高度重視,在承辦法官為這些被害人做了細緻的判後答疑後,派心理諮詢師為他們做心理疏導。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找到他們對判決不滿的癥結所在。運用心理學的「共情」,站在被害人的角度分析現狀,引導他們接受判決結果,同時還運用心理學技能讓被害人接受現實,走出不良經歷帶來的負面情緒,重新開始生活。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疏導溝通,大多數被害人穩定了情緒並表示願意通過合理途徑解決問題。
(二)幫助罪犯迷途知返、重塑人生
一些刑事案件起訴到法院後,面臨接受審判的犯罪嫌疑人情緒容易出現波動,甚至存在負隅抵抗、頑固到底的思想,特別是一些青少年,由於一時的衝動導致犯罪,思想上陷入迷茫、徘徊,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的想法,對犯罪嫌疑人實時引入心理幹預機制,通過心理諮詢師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使之摒棄不良的思維習慣,構築正常的邏輯思維模式,重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開啟新的人生之路、早日回歸社會。
(三)幫助幹警舒緩壓力、減少不良情緒。
因為法院工作的特殊性,部分當事人對法官工作缺乏理解和尊重,甚至有時惡語相加、威脅利誘,對法官、幹警身心及個人安全構成較大壓力和威脅。部分女幹警承擔著家庭和工作帶來的雙重壓力,長期的壓力導致心理狀態極其不良,急需得到舒緩。設立心理諮詢中心,可以隨時關注幹警的精神狀態,與幹警進行溝通、交流,傾聽幹警的心理訴求,幫助他們疏解心理壓力,宣洩不良情緒,從而提高幹警的心理承受能力。通過進行焦慮量表測評和心理疏導,九原區法院幹警表示,心理諮詢中心的設立是疏解職業壓力的又一有效渠道,對緩解辦案壓力、促進身心健康有著良好的效果。
心理諮詢中心的建立有力推動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在更深層次上落到實處,對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具有積極地推動和促進作用。下一步,九原區法院將繼續通過專業的諮詢方式對當事人的困惑和不解進行心理幹預,使當事人重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幹警的壓力和焦慮進行有效疏導,促進幹警身心健康水平不斷提升,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文字:王芳
原標題:《【提素質 樹形象】九原區法院建立「第六個中心」——心理諮詢中心,全力打造一站式訴訟服務新格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