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元野自然,了解更多自然
要說哪種蛋龜最適合家庭飼養,大部分蛋龜都適合,但是單從體型上來講的話,果核泥龜應該是最適合家庭飼養,尤其是對家裡可用的地方比較少又想養龜的朋友來說,果核泥龜是蛋龜中成體體型相對最小的品種,不僅體型小,在熟悉環境後,與主人的互動性也是比較高的。
果核泥龜
果核泥龜產自北美,分布跨度較廣,熱帶溫帶都有分布,在野外基本活動在水流緩慢的沼澤泥潭或者湖泊的邊緣泥地中。果核泥龜的成體體型較小,人工環境下一般雄性個體在9釐米到10釐米,雌性個體偏大,一般在12釐米13釐米的樣子。
果核泥龜龜甲整體圓滑,龜甲邊緣沒有鋸齒狀盾片,當四肢和頭尾收縮的時候,其形態仿似一顆果核,果核之名也由此而來。背甲的顏色以及肉色紋路上有著南北之分,大概說就是南種顏色較淺,北種顏色較深,具體本篇後文會說到。
果核泥龜的飼養環境以及管理
果核泥龜是蛋龜的一種,蛋龜的水性一般都比較好,但是果核泥龜在蛋龜裡面水性算是排在最後面的,所以一般不建議太深的水飼養,深水的話水深維持在20釐米左右,另外還需要提供可以墊腳呼吸的曬臺,沉木或者石頭之類的都可以,石頭注意不要有太過鋒利的稜角,以免劃傷果核的腹甲,蛋龜的龜甲一般而言都偏軟,在放置沉木和石頭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不要有太過狹小的縫隙,以免果核被卡住,導致溺亡。
淺水飼養的時候,水位維持在超過龜背甲兩到三釐米的位置,以果核伸長脖子口鼻能露出水面呼吸為宜,水位不能過低,過低的水位有可能導致果核翻到後無法翻身,最後溺亡。
在所有的蛋龜中,果核對水質的要求相對較高,尤其是龜苗的時候,很容易發生腐皮的現象,所以飼養果核的話,有條件的話可以使用一個過濾器,可以有效的淨化以及維持水質的穩定。
果核的食性很雜,建議以龜糧為主,魚蝦等活體飼料為輔。
關於果核的發色,淺色環境發色,深色環境養紋路,所以就看你想將果核向什麼方向去培育了。
果核泥龜的冬眠
果核泥龜是可以冬眠的,但又不是必須冬眠的龜種。我們知道,一般而言,有冬眠習性的龜我們都會讓其自然冬眠,一是為了尊重他們的自然習性,二也是為了其繁殖的原因,冬眠可以促進冬眠龜性腺的發育成熟。但是果核卻有些區別,果核可以冬眠,健康的個體在環境溫度五度左右可以順利過冬。果核加溫過冬的話,也能夠正常生長繁殖,並不會對其性腺的發育造成多少負面影響。
果核泥龜的繁殖
成年後的果核泥龜交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出現不願交配情況的,一般都是雄性種龜,在混養情況下,雄性種龜個體較小,一直被壓制,處於緊張的狀態,這種情況下,可以試著將雄性種龜隔離單養一段時間後,再選擇與其體型相近的雌性種龜試著交配。
一般而言,果核泥龜雄性種龜體型達到7釐米,雌性種龜體型達到9釐米,就可以參與繁殖了,但是考慮到人工環境下,果核泥龜食物充足,生長較快的情況,所以建議以年份來算,以從出殼算起,成長四到五年後再參與繁殖。
果核泥龜的性別分辨,一般需要達到亞成,體型5到6釐米的時候才能夠進行精準的判斷,腹甲尾盾呈W型的是雄性,腹甲尾盾平滑的是雌性。
果核龜蛋的孵化和大多數水龜都類似,孵化周期看孵化溫度在80天到90天左右。
果核泥龜的南北種之分
果核泥龜有著南北種之分,屬於地域種的區別。
南種果核的背甲比較亮,呈現淡黃色,北種果核的背甲顏色較深,同時有較為明顯的三條龍骨線。
關注元野自然,了解更多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