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牛魔王不會變,而青春靚麗的小甜甜則會變成鐵扇公主,變成牛夫人,變成黃臉婆…………
習武人吃的是青春飯,總有被嫌棄的一天。
蜘蛛人被UFC掃地出門,46歲「高齡」的他在抱怨老東家無情的同時,不得不找尋新的下家,但壞消息接踵而至,曾經有「UFC養老院」之稱的Bellator拒絕了他,以狠人扎堆著稱的PFL對他不感興趣,往日他根本不會考慮的裸拳賽也表示不需要他,老蜘蛛轉而對亞洲賽事示好,曾經多次接收過UFC明星選手的ONE冠軍賽並不領情,讓他吃了閉門羹,身為一名曾經獨霸天下在UFC擂臺上16連勝的風雲人物,竟然找不到賽事願意接收,難免讓人唏噓不已。
在推陳出新的大換血浪潮中,今年與UFC解約的還有很多,據悉其中就包括兩名中國選手,他們和之前的張鐵泉、姚志奎、寧廣友、王安瑩、王賽、楊建平、張立鵬等人一樣,成為了「前」UFC選手,因為在UFC的表現達不到大家所期待的「技壓群芳」,他們也極有可能會像之前離開的那些選手一樣將被某些拳迷冠以「被淘汰的」、「被掃地出門」、「一輪遊」、「打的那叫個難看」、「實力太差」或者「一試就顯出原形」的帽子,當年為他們進入UFC而歡呼雀躍的那幫粉絲,在轉而對他們進行挖苦諷刺嘲笑不屑的同時,也已經把火辣辣的目光落到了張偉麗、閆曉楠和宋亞東等排位靠前,風頭正盛的選手身上。而時光流轉,假以時日,誰又知道那些當紅的明星會不會也有被拋棄的一天呢。
賽事無情,可以理解,因為他們關注的只有利益;拳迷無情,令人唏噓,或許可以理解為,他們本來就無情。
02
打工人,打工魂,打七份工,做人上人
搏擊圈,照理說類似演藝圈,事實卻不然。
在演藝圈,既有億萬身價的大明星,也有混口飯吃的小群演,既有心懷大志的追夢人,也有安於現狀的小人物,既有享譽全球的大導演,又有拍抗日神劇的小導演,還有因拍電影而衍生出的形形色色的打工人,橫店都給了他們活路(舞臺)。
而搏擊圈呢?大家卻眼睛裡容不得缺憾。拳迷們看多了射燈下的豪華排場,聽多了賽事老闆們大筆融資的江湖消息,見慣了一波又一波明星拳手的粉墨登場,逐漸走入了一個滿眼繁華的幻境,比賽就應該是大場面的,老闆都應該是掙大錢的,偶像都應該是不能敗的。甚至連玩君都曾經認為,只要有一兩個大賽事就足夠了,賽事太多了就看不過來了,腰帶太多了就不值錢了。
但是,你可曾想過,中國有多少拳館在為拳手沒有比賽打而發愁?中國有多少想以打拳為生的人沒法靠比賽出場費支撐練拳?不誇張的說,疫情中,絕大多數拳館的絕大多數拳手都在為沒有足夠多的比賽打而發愁。
在資本的寒冬裡,崑崙決的諸神之戰不見了,峨眉傳奇只是偶爾帶著贊助商的名字跳出來宣示它還活著,勇士的榮耀的S級大明星們也很少出現在新聞裡了,偶爾傳出一點消息卻是因為跳槽,中國的大賽事們除了武林風在河南臺的溫室大棚裡活的還算正常之外,都失去了往日的囂張。
其他賽事呢?在疫情和資本的雙重影響下,日子過得更艱難,根據搏擊大數據統計,今年全年舉辦的的搏擊相關賽事只有809場,不到去年的一半(1689場)。
我們不能強求觀眾們買票去看比賽,壓根沒幾個人願意花錢,疫情期間這更不現實;
我們也沒法像美國那樣必須付費才能看直播,國內的賽事甚至沒有敢做收費直播的;
我們還不敢奢求粉絲們像日本拳迷那樣獨愛本國比賽,因為我們的粉絲對國外明星如數家珍,而對國內拳手知之甚少;
我們甚至不敢大聲呼籲孩子們應該走進拳館磨練自己,似乎練拳天生就該小眾,既沒有跑步遊泳實用,也沒有足球籃球流行,還沒有冰球和棒球高大上。
03
我們都是時間旅行者,為了尋找生命中的光,終其一生,行走在漫長的旅途上。
什麼都做不了,那該如何破局呢?
貌似……只有兩個字——活著,讓賽事辦下去,讓拳館經營下去,即便沒有好的團隊也堅持訓練不放棄,等到疫情結束,等到搏擊的春天來臨。
我們期待拳迷更理智更包容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應該放平心態,放低姿態,事實上,很多賽事已經在這麼做了。
追求豪華排場沒有錯,但燒錢不應該是每一個賽事的日常,節約應該成為常態;
勝者為王也沒有錯,但不應該是對每一名拳手的要求,誰不想贏?誰願意放棄?
關注國外賽事和網紅明星也沒有錯,但不應該是所有垂直媒體跪舔的唯一對象,多報導一些國內的內容吧!
作為搏擊人,在資本的寒冬中,疫情的陰雲下,別太在意別人怎麼看怎麼說,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活下去才有可能東山再起。
除了大牌雲集的夢幻比賽,我們更需要眾多簡陋到土氣的小比賽,去養活那些小老闆、小拳手、小裁判、勤雜工。因為,有朝一日,他們中會走出下一個白大拿,下一個庫克,下一個張偉麗,下一個泰森。
而現在,那些小人物正像當年在桑託斯將軍市的街頭擦皮鞋的帕奎奧一樣在商場裡、集市上、開業慶典中的擂臺旁忙碌。
在一天的工作結束後,他們會從老闆手中接過幾張大鈔,或買菜回家,或去拳館追夢,或與拳臺上的對手一起喝杯小酒,交流一下哪裡還有比賽可打……
炊煙嫋嫋升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