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造就英雄,也造就了無情的人。三國歷史上有很多知名的武將,他們各有各的典故,各有各的傳說,最著名的有兩個狠,一個是吃人眼睛的夏侯惇,另一個是刮骨療毒的關雲長。在這場三國比狠的比賽中,到底魏、蜀兩位重量級選手,誰更狠?
古代戰場都是刀槍棍棒十八般兵器齊上陣,刀劍無眼,即便是關雲長這樣實力蓋天的將軍,也稍不留神就會受傷。東漢興平元年(194年),曹操起兵攻打徐州,沒想到後方被呂布給搶了,徐庶率領軍馬,跟從荀彧、程昱、李保三城。
《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拔箭吃眼"事件,就發生在夏侯惇反擊呂布的戰鬥中。夏侯惇在呂布手上已經吃了好幾個虧,這一次他又中了一箭,而且箭不偏不倚,正好射中了他的左眼。按照羅貫中的說法,其其實是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觀念,直接吞噬了眼球。
從這點來看,夏侯惇是當之無愧的殘忍之人,畢竟普通人絕對做不到吃自己的東西,而夏侯惇沒有用"麻沸散"直接拔箭,普通人身上的疼痛,可能會直接落到地上。他的做法大概是出於一種本能,既在大庭廣眾之下保留了面子,也顯示出了將軍的霸氣風範。
不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時的男人也很珍惜自己的容貌,雖然不知道自己的容貌如何,但男人的自尊心讓他無法接受"瞎子夏侯"的綽號,每次照鏡子都會生氣,聽到別人這麼偷偷叫他,就會發脾氣。無情就是無情,因為瞎了眼變得玻璃心,但這也是人之常情。
說關羽關雲長,是因為羅貫中的偏愛,關羽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英雄傳奇,基本半真半假,但"刮骨療毒"這件事確實存在,只是為他療傷的人不是華佗,而是一個無名之輩,夏侯淵傷了左眼,關羽傷了右臂,傷口雖然癒合了,但每次一到下雨天,骨頭就隱隱作痛。
無名氏建議關羽掰開手臂露骨,刮骨去毒,關羽也真的聽進去了,可能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英雄氣概,當時他還在刮骨方與部下喝酒吃飯,別人估計早就疼得皺眉大叫了,關羽卻能忍住疼痛,面不改色地講起了笑話。
關羽失去痛覺了嗎?顯然不可能,也就是說,關羽當時能明顯感覺到疼痛,身體的感覺他無法控制。但我的人都在這裡,我還能做什麼?在他們面前大喊大叫,乞求無名氏住手?關羽也是個自尊心超強的人,為了面子肯定做不到。
再說了,關羽做這件事是有好處的,痛是痛了點,但可以消除後遺症。與之對比的是,關羽刮骨療毒不是自主決定的,他要想確保馬戰不受阻礙,就必須這樣做;而夏侯惇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是最好的選擇,他不想拔就不拔,不想吃就不吃,相比之下,夏侯惇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