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天府新區考察時指出:「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自然生態優勢是鹹寧最大的優勢,近年來鹹寧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積極開展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
鹹寧市與韓國義王市於2015年締結成為友好城市。2017年底,「大韓民國城市大獎」頒獎典禮如期舉行。該獎項對韓國229個地方政府在城建方面的業績進行評價,最高獎「總統獎」,每年僅1個地方獲得。義王市2017年奪得「總統獎」。
鹹寧、義王兩市在生態條件、發展理念等方面有相似之處。因此我對義王市進行了深入調研,同時也對首爾、蔚山和內浦3地進行了實地調研。首爾為大城市,蔚山為工業城市,義王為生態良好但發展受限的小城,內浦為新城。通過對這4種類型進行分析,學習它們在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中的方法經驗。
一、簡要概述——韓國自然生態城市建設總體情況
韓國森林佔國土總面積65%,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卓有成效。
(一)「自然生態城市」定義及發展歷程。韓國把自然生態城市定義為「具備人與自然相互協調且共生體系的城市」。上世紀70年代起,韓國經濟開始騰飛,在發展的同時如何保護好生態,也成了韓國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上世紀90年代至今,韓國自然生態城市建設核心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遷,涵蓋內容越來越豐富。
(二)核心理念。共7個。1.親環境的土地使用。土地開發須考慮自然地理及適當規模、密度;2.綠色交通體系。如大眾交通建設等;3.高效的城市管理。如使用大數據開展城市管理;4.建構綠色網絡體系。如建設大面積公園等;5.調節和使用水資源。如確保優質水源和生態面積覆蓋率等;6.打造親水空間。如利用天然河川以打造親水空間;7.構築居民共同體和設置便利設施。如建造適合開展文化活動的綠色空間等。
(三)規劃基調。共6個。1.自然城市。完善環境保護系統, 使居民和自然環境共同發展。2.市民城市。城市應具有使市民和環境共生的功能,市民也要對城市抱責任心。3.文化城市。城市的歷史文脈能得以延續。4.福利城市。建設城市的根本目的是讓人類生活更舒適。5.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充分考慮城市的自立性、穩定性、循環性。6.智能城市。採用智能信息系統,使民眾更加便捷地工作生活。
二、具體案例——以首爾、蔚山、義王、內浦四地自然生態城市建設為例
(一)首爾特別市——「I SEOUL U」
首爾是韓國首都,城市口號「I SEOUL U」。
1.制定自然生態城市建設規劃體系。共分為四個系統,不同系統有不同分區,每個系統、分區的開發限制均不相同。如風景區建房限高3層,建築密度30%,容積率0.9以下; I類居住區限高4層,容積率2.0,Ⅱ類居住區限高10層,容積率2.5等等。
2.打造「顯山親水」的總體景觀。首爾被山脈環繞, 漢江穿城而過。因此首爾以「江」「山」開發為中心。「顯山」,即對山腳地區綠化率和建設開發做限制。「親水」,如「漢江復興計劃」即從2007—2030年擬共投資5431億韓元(約31.4億人民幣)治理漢江首爾段,包括遷移重汙染工廠,將自然河岸的比例提高到87%,增加居民親水空間,建設11個市民公園、33個生態島,建立沿江步行系統等。
3.推行「綠帶」政策。首爾從1908年的16平方公裡左右發展到1994年的600平方公裡左右後,未繼續擴大,是因實行了「綠帶」政策,其主要內容即設定為環城15公裡半徑左右區域為「綠帶」,總計1567平方公裡,域內開發活動受嚴格控制。「綠帶」政策成功控制了城市的無序蔓延,保護了周圍的自然環境。
4.建設綠色智能的大眾交通系統。即從以車為中心轉為以人為中心,減少尾氣排放及噪音汙染。一是增加公共運輸路線及車輛。環首爾都市圈公共運輸已一體化。二是鼓勵自行車使用。不斷開發自行車道和停車位。三是倡導交通安寧體系。通過建立公交信息管理控制中心、禁鳴、建設塑膠步道、控制交通流量等,達到交通安寧化、平穩化、鎮靜化。
特別值得讚賞的有四點:一是韓國交通智能化程度高。Naver軟體可直接查詢全國任一公共運輸工具此刻正在何處、正在如何移動。任一站臺都有電子顯示屏,滾動顯示經停本站的交通工具此刻在哪、還需候車多久。二是首爾都市圈內地鐵站點多、密度大、延長線長。如可從忠南道直接乘坐地鐵返回首爾市內。三是城市道路過街天橋均附建有升降電梯。四是道路兩旁人行道大多鋪設綠色塑膠跑道。
5、全面立體綠化政策。不僅包括地面植樹造林,還包括屋頂綠化、壁面綠化、建設生物生命通道,建設水生物生態浮島等,形成了從天空、地面、水面到地下的綠化。
6、與生態城市建設有關的其他政策。 主要有垃圾分類投放處理案、環境保護案、水系控制案、汙水處理案等。
(二)蔚山廣域市——「打造面向未來的生態之都」
蔚山是著名的工業城市,城市口號為「打造面向未來的生態之都」。
1.打造美麗森林、清靜河川的環保生活空間。一是將閒置或「不潔之地」打造成公園。如把原垃圾焚燒廠改造成無題燈公園。二是推進河川修復。如大淵川生態河川修復項目。
2.打造盡享清靜空氣、蔚藍天空的居住空間。如把因隧道而阻隔的居住空間改造成門峴隧道頂部公園。
3.打造市民、兒童共同實踐的綠色生活。一是引導居民開展保護自然的活動。二是踐行綠色文化。如生態植物體驗課堂,即組織少兒同生態專家一起體驗自然。
(三)義王市——「市民幸福的新義王」
鹹寧市友好城市——京畿道義王市位於首爾南部,城市口號為「市民幸福的新義王」。
義王全市86%的面積屬於首爾「綠帶」,雖生態良好,但可開發面積少,因此把城建的重點放到發展綠色產業上,取得明顯成效,2017年榮獲「大韓民國城市大獎」最高獎項「總統獎」。其主要做法如下:
1.打造環保居住區。如白雲谷城市開發項目等。
2.打造企業友好型城市。如引進全球著名企業DENSO、韓國農協整合IT電算中心等。
3.打造休閒旅遊產業。開發鐵路自行車旅遊及大型逗留型綜合旅遊園區項目。目前義王已從一個無名小城變成為著名旅遊區。
(四)內浦新城——「開啟新的歷史篇章」
作為忠南道道政府搬遷地的新城,其城市口號為「開啟新的歷史篇章」。
1.進行功能分區。劃分行政區、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
2.開展綠化。建設大型城市公園、小型街角公園、各種口袋公園等。此外還有樓頂綠化、壁面綠化、水體生態系統等。
3.以人為本的交通體系。加強步道、自行車道的建設。
4.注重空間環境的營造。主要是精心設計開敞空間,使市民不但能享受城市便利,還能盡享自然風光。
5.將生態城市與安全城市相結合。在通過智能信息系統做好安保工作同時,做好生態建設。值得讚賞的是,該市公共智能攝像頭與安保系統和保健系統連接。
三、他山之石——對我市建設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借鑑意義
借鑑韓國四地的經驗,努力將鹹寧建設成更好更美的自然生態公園城市。
(一)把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與生態循環體系建設結合起來。綜觀韓國四地生態城市的建設實踐, 都把構建完善的生態循環體系作為重要目標之一。
1.構建地面小生態系統。美化環境。
2.構建生態通道。修復因道路、居住區建設而被破壞的連接各生物圈的移動通道。
3.構建水體生態系統。指水資源保障、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保護、水經濟發展等。
4.構建壁面綠化系統。韓國規定,超過10棟樓的居民區都有義務進行壁面綠化。如首爾市廳大樓,1到7樓的內部壁面框架上種滿了常春藤等,總面積達1516平米,2013年作為世界最大的垂直庭院,被收錄于吉尼斯世界紀錄。
5.構建屋頂生態系統。參考首爾「天空樂園21」項目,把綠化的概念延伸到生態公園的概念,建成2年後樓頂植物達153種,昆蟲達28種,大廈取暖能源減少了14%。
(二)把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與構建綠色智能交通體系結合起來。這是其中的重要一環,也是韓國生態城市建設的特別之處。2017年4月,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推進交通運輸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要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交通運輸發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因此。參考韓國四地經驗,可考慮以下幾點:
1.優先發展公共運輸。提高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
2.推進交通運輸智能化。利用信息技術提升交通運輸系統運行效率,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真正實現與武漢交通「一卡通」等。
3.加強交通運輸生態保護和汙染綜合防治。降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加強旅遊公路沿線生態資源環境保護等。
4.強化交通運輸行業大氣汙染防治。鼓勵使用清潔能源等。
5.建設更多步行道、自行車道。條件允許的話,可參考韓國,儘可能在道路旁鋪設塑膠道,吸引市民綠色出行。
發展綠色智能交通體系所需資金,按照通知要求,可在充分利用中央資金支持政策的基礎上,鼓勵交通運輸企業積極運用碳排放權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第三方汙染治理等市場機制籌措綠色發展資金。
(三)把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與平安城市建設結合起來。
指通過「環境設計預防犯罪」的原理,從城市景觀環境設計角度,為平安城市建設(韓國稱「安全城市」)提供支持:
1.對住宅區的環境設計。如小區,圍牆採用通透的柵欄、灌木等。
2.對公共區域的環境設計。如公園,要在適當的地方布局照明,避免形成可窩藏犯罪的場所。
3.對交通要道的環境設計。如人行道及自行車道布局於有充分交通通行量的地方,儘量採用直線設計。
韓國的住宅小區並未像國內一樣常用密閉性的磚牆包圍起來,而是使用通透低矮的柵欄、間隔種植的灌木等,安保工作主要通過智能監控設備完成。因此,路旁住宅小區內的景色就成了行人視線可達的美景,這樣不僅讓人覺得視野開闊,也為動植物的遷移保留了「生態通道」,值得借鑑。
(四)把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與文明城市創建結合起來。
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不僅包括硬體建設,還要求生態文明意識內化到生活和理念各方面。參考韓國經驗,還可把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與「創文」結合:
1.堅定不移推動垃圾分類投放處理。出臺具體方案並穩步推行。
2.開展廣泛的自然生態教育。引導全體市民形成熱愛自然的生態觀。
3.倡導市民自發開展與保護生態活動,共同實踐綠色生活。參考蔚山市,以體驗型實踐的方式引導公眾共同關注環境問題,切實投身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中來。
(市政府辦 唐芬)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金雞」築巢引鳳來 ——鹹安區大幕鄉金雞山村的脫貧振興之路
【來源:鹹寧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