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這部動畫,我本來是不想看的,以為這只是傳統動畫。
可沒成想這傳統動畫,竟也這麼好看。雖然說這裡面的內涵與思想其實都是從《三國演義》裡面照抄的,可是能把畫面做的如此貼合文本倒是挺厲害的。而且最主要的是,他增添許多讓現代人能夠理解的詞彙,同時也不會尷尬。這裡我就順便提一下,有的作品他就是為了讓觀者能夠理解,結果就放棄了作品本身的思考力與觀念。或者說把市場的那一面奪得了原來的地位。簡單的說來就是,在某些情節當中穿插讓現代能夠理解的東西,但是這種的東西卻並不符合當時的情況。所以我們就說他為了討好觀者,而去玷汙內容本身。而更好的情況應當是,我們內容做得不錯,人人都過來看——給與一定的評語。而不是我們去討好他,雖然我們要照顧他的感受。
這種東西就是赤裸裸的異化。說白了,就是經濟基礎搞得。如果不是觀者提供這麼一個經濟基礎,那麼也就沒有多少人會製作藝術作品。
倘若沒有人提供消費,那麼作品也就製作不起來。人人都要吃飯。正是這麼簡單的東西,才恰好造就了異化本身。也就是說我為了經濟基礎不得不去降低藝術內容。這是人的現實問題。但偏偏我們在考慮藝術問題的時候,不能把他當作一種現實的產物來考慮。也就是說一種是現實,而一種是理想。
自然理想會屈服現實,到底人是生在現實世界之中的。但偏偏我們又能創造那麼一個非現實的理想世界,所以這就產生一定的衝突。也就是異化的來源——看起來的是異化,其實恰好是符合了經濟本身。所以我們也無可厚非,但是對於藝術作品來說——那就有可多話講。
我們生活在異化之中,本身就是一件很難受的事。結果在自己創造的世界,還存在異化的影子,甚至讓異化的東西擺布了我們。這東西是體現我們平凡人的無奈。雖然說我們不去試圖改變異化現狀,但是我們同樣也難以不被異化改變。可是我們的想法確實不願意被異化改變,這就是現實衝突。這樣的東西不只是體現在動漫身上。要知道動漫不是生而有之的東西,他是人來進行構造的,也就是說是人發生的異化,才導致的異化本身。
可是我們也有反異化的觀念存在呢,為什麼沒有讓他擺布呢?因為這樣的力量太過軟弱,比不過現實的力量那麼強硬。再進一步推論,到底是什麼導致我們異化的呢?或者說我們異化是人類誕生以來就有的嘛,自然不是。是人類創造的社會環境就帶來的,所以我們要破除那種能帶來異化的——社會環境嘛?但這顯然不現實,因為沒有人能找到這樣的東西。即便找到了,一己之力也很難做到。所以還得自我反思與思考,這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