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三創四建」活動,對於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升級加力和拓展延伸「雙創雙服」和「三深化三提升」活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加快構建科學規範、富有效率、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
■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不斷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堅決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
「三創四建」是指創新、創業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體系、建設一流營商環境體系、建設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深入開展「三創四建」活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對於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升級加力和拓展延伸「雙創雙服」和「三深化三提升」活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廣大幹部群眾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開展「三創四建」活動的重要意義和著力點,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快節奏做好各項工作,不斷開創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局面。
深刻認識開展「三創四建」活動的重要意義
開展「三創四建」活動,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有效載體。新發展理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基礎上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新時代抓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開展「三創四建」活動,就是要貫徹創新發展的理念,通過創新、創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解決發展活力問題;貫徹協調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建設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體系來解決城鄉「品貌」提升的問題;貫徹開放發展的理念,通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一流營商環境體系來解決經濟增長與產業轉型升級問題;貫徹共享發展的理念,通過建設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來促進民生幸福、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開展「三創四建」活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高質量發展是注重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開展「三創四建」活動充分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創新、創業,可為高質量發展培植「創新基因」,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創新型河北建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體系,能更好地塑造城鄉「顏值」和「氣質」,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實力,加快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建設。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一流營商環境體系,建設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能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高質量發展。
準確把握開展「三創四建」活動的著力點
聚焦創新驅動,培育新動能。一是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積極培育創新主體、搭建創新平臺、發展數字經濟,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全力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創新孵化體系。二是著眼於破解創新驅動發展瓶頸制約,深化有利於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改革,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加快構建科學規範、富有效率、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三是加快新一代眾創空間、眾創社區等新型平臺載體建設。順應網際網路跨界融合創新創業新趨勢,引導和鼓勵行業領軍企業、國有大中型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投資機構、行業組織等社會力量,加快創建跨地區多元合作的眾創空間、眾創社區等新型創新創業載體,同時為創新創業提供更加高端化、專業化、定製化的增值服務,不斷提升創新資源集聚能力、創新創業服務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聚焦轉型升級,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一是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圍繞破除低效供給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堅決化解鋼鐵、水泥、煤炭、平板玻璃等過剩產能,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和「萬企轉型」行動,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二是努力搶佔高新技術產業高地。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大健康、文化旅遊、體育健身等現代服務業。三是做大做強做優園區經濟。著力抓好自貿區建設,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展產業發展平臺,完善各類開發區管理機制和配套設施,提升項目承載、產業集聚功能。四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深入推進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改革,加大扶持力度,深入實施民營企業「百千萬」提升工程,推動民營經濟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健康發展。
聚焦城鄉融合,提高城鄉發展水平。一是按照「城鄉融合」的思路統籌推進城市群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堅持以交通引導城鄉空間聚集和功能布局優化,切實完善規劃布局,加快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探索構建高效、持續、良性的城市經營運作模式。加快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積極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帶動城鄉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大提升大轉變。持續開展城鄉環境整治行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紮實推進垃圾汙水整治,營造乾淨整潔、舒適優美人居環境。三是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全面提升城市影響力。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實施「建設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行動,不斷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
聚焦營商環境,全面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一是改進和創新行政審批制度與方式,探索「負面清單+免於審批正面清單」並行制度,實施並聯辦理、多評合一,「最多跑一次」審批承諾制。免於審批的投資項目,推行企業投資不再核准、備案的項目承諾制,進一步強化企業投資自主權。二是全面推進行政管理標準化、行政審批標準化,完善行政審批設置的審核認證機制和定期評價機制。打造審批事項、網上審批、中介服務、窗口管理、督查機制標準化流程,形成獨具特色的行政審批標準化範本。建立嚴格的行政審批設置審核認證機制和定期評價機制,不允許任何部門或個人任意設置前置審批事項。三是探索智慧政務管理模式,推動實行「大數據應用管理、智慧化審批核准、移動網際網路上辦理、雲平臺政務服務」行政管理新模式。積極推進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化技術成果,推行電子化審批和審批信息共享,提升審批效能。四是配套實施行政監管新機制,規範監管行為,加快形成事中事後監管的制度框架和有效運行機制,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五是借鑑先進經驗,結合我省實際,探索新時期「重心下沉」的市縣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更接地氣」的黨政幹部正向激勵機制。
聚焦社會治理,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建立起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借鑑四川成都、北京海澱區的實踐經驗,建立和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治理合伙人制度。發揮監督作用,借鑑浙江義烏、陝西西安等地經驗,探索社會治理「體驗官」制度,通過小「切口」找到政務服務全過程的難點、堵點,打通政務服務「微循環」。二是加快推進城鄉社會治理現代化。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科技力量,探索「網際網路+社會治理」等新模式,把最新科技成果應用到基層,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三是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四是建立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堅決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