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Ani」網站報導,近日印度空軍全部戰機傾巢而出,輪番在北方邊界處現身,「耀武揚威」般展示肌肉。但根據巴基斯坦的說法,這些戰機雖然看起來很兇,但是其剛啟動就遭巴方部署的遠程雷達鎖定,根本跑不了,顯然,莫迪這回是踢到鐵板了。
由於國內外影響,印度近期在邊境地區動作頻繁,先是印巴雙方開始互相驅逐外交官,然後莫迪親自前往邊境慰問,現在又是擺「閱兵式」把所有飛機溜一遍,與其說是示威,不如說是大部分的飛機其實都沒怎麼飛過,正好趁著現在多飛一飛,萬一要用的時候摔地上那就又要貽笑大方了。不過單從印度放出來的所有飛機來看,目前的印度空軍確實已經達到了亞洲前列的規模。
蘇-30MKI和米格-29等經常出現的印度頂級空中力量不提,C-17「環球霸王」、伊爾-76等美俄運輸能力排前列的運輸機近期頻繁出動,向高原邊境處運輸大量的武器物資和人員,這充分說明了印度擁有較強的空中運輸能力,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快速投放。不僅如此,印度地對地飛彈和火炮也是非常大的威脅,如果配合其以T-90和T72為主的強大俄制坦克大軍,可以說在印度周邊平原地區是所向披靡的存在。
單純從數據上來看,巴基斯坦的能力也確實要稍遜一籌,巴方空軍的戰鬥機不僅在規模和數量上遠遠小於印度空軍,在紙面數據上也略遜於印方戰機。地面力量上的坦克數量也不足印度,型號更是比印軍坦克老了好幾代,如果印度全力以赴,巴基斯坦不可能是對手。不過很可惜,巴基斯坦並不需要擔心多線作戰,由於其國土面積也不大,所以也並不需要太強的運輸能力。由於巴基斯坦一直以來的訓練都是專門針對印度的,所以無論是在地形選擇和裝備選擇上都是以防守為主,而且在實戰層面,數十年來的爭鬥巴基斯坦都很少大敗而歸,反觀印度在佔有優勢的情況下還輸了去年的印巴空戰。
當然,究其原因,印度一直以來都把軍費花在了軍隊的進攻能力上面,卻完全忽視了協調的能力,「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這句話只是權宜之計,並不是長久的戰略方針。尤其是在面對巴基斯坦的防空武器時,印度是非常被動的。飛機和駕駛員非常貴,但能夠摧毀飛機和駕駛員的飛彈卻相對而言很便宜,早在印度飛機出動之前,巴基斯坦方面就已經將周邊雷達全部啟動,全天候嚴密監視著印度方面的動向,針對印度空軍進口的紅旗-16防空飛彈系統更是幫助巴基斯坦建立了較為完整和可靠的中程區域防空能力,印度的飛機只要被雷達發現,其實就已經暴露在了巴基斯坦防空飛彈的射程之內。
不僅如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印度一直以來對於周邊國家的態度都繼承自曾經的英國殖民者和現代美國,導致周邊國家對於印度早就恨得牙痒痒。而當疫情到來時,印度內外交困,頹勢盡顯,雖然有著足夠三線作戰的士兵數量,但是其後勤之差管理之混亂導致完全達不到三線作戰所需的要求,所以只能不斷對外「秀肌肉」,以暫時緩解國內民眾的激進情緒。或許單純的一個巴基斯坦或尼泊爾是可以付出代價就可以打穿的鐵片,但在印度自己的操作下,這些鐵片已經合在一起成為了鐵板一塊,莫迪政府是想踢也踢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