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北京城內最大的寺院,距離市中心約30公裡,風景優美許願很靈驗
北京是一座有著800年歷史的古都,似乎這裡的一切都披上了一層神秘的皇家色彩。除了珍貴的建築,胡同和王府,皇家公園之外,北京的寺廟也非常的尊貴。佛教自從西漢時期傳入我國,到唐朝世紀發展鼎盛,一直對我國歷史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所以現如今從歷史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蹟。而北京也留存了數量眾多的古寺,今天寫者就給大家介紹一座位於北京的寺廟,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廟。
潭柘寺位於京西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上,距離市中心約30公裡。這裡群山環抱,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從西北方襲來的寒流,因此這裡氣候溫暖、溼潤。古樹參天、建築古老精美,風景非常不錯。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民間諺語曾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之說。
明成祖朱棣當年在修建故宮時,很過故宮內的建築就是仿照了潭柘寺的設計風格。最為明顯的就是故宮內的太和殿就是仿照寺內的大雄寶殿而建的,用的建築風格都是重簷廡殿頂。這座京城的皇家寺院,處處留下皇家的遺蹟,每逢初一和十五這裡香火非常旺盛,不論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都會雲集這裡,虔誠地上香,祈求菩薩保佑。
從山門入寺,寺內的中軸線上分布著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閣等建築,左右兩側有梨樹院、行宮院等,都可以步行一一參觀。寺內的建築風格統一,大多有鮮豔光彩的彩繪,而且布局十分精緻,其中不乏當年曆代皇帝來此居住的行宮,所以十分精美。除了建築外,院落裡還有很多參天的古樹,樹木參天蔽日,更是給人古老幽靜的感覺,拍照攝影也十分不錯。
潭柘寺內有千年古銀杏樹和二喬玉蘭花,是為潭柘寺之植物二寶。大殿前兩棵巨大的古銀杏,東側一棵植於唐代的銀杏樹,已有1400歲的高齡,樹身需六七個人才能合抱,西側為遼代的。當年乾隆皇帝到此處遊玩時,將此樹封為「帝王樹」。從那時起,每一位新皇帝登基後,都會從此樹的根部長出一枝新幹來,以後逐漸與老乾合為一體。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在後來到潭柘寺遊玩時,曾指著帝王樹上東 側一根未與主幹相合的側細幹說:「這根小樹就是我,因為沒有成材,所以它才長成歪脖樹」。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言,是不是真實的還有待考證,但也從側面體現了這棵千年銀杏樹的震撼。
潭柘寺的文物二寶是寶鍋:其一為大鍋,直徑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個小時才能煮熟,賑災的時候,災民可以在這裡得到施捨的粥飯。還有一個就是石魚,觀音殿西側有龍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魚,長1.7米、重150公斤,看似銅,實為石,擊打可發五音。據說身體有病痛時,摸摸石魚就會好,每年春節排隊摸石魚的人會非常多。
寺內會為遊客準備免費的香,但是在沿途的路上依然會有香販向你兜售,千萬不要相信香販口中的話,一直往前走就好。從市區到潭柘寺距離比較遠,而且寺院周圍基本上沒有吃的東西,所以最好自己帶些吃食,以防不時之需。周末的時候在寺院中聽聽禪音,能夠讓人的心境瞬間安靜下來。如果不想進寺,旁邊還有山道可以走,邊走邊聽撞鐘聲也是一享受。不知大家有沒有去過潭柘寺,對於這個寺院都有哪些要說的,歡迎在評論處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