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家網購或打開朋友圈,「大牌原單」、尾單、尾貨這樣的字眼並不少見,不少消費者期望在裡面撿漏。但這裡面,假貨卻是濫竽充數,大行其道。長久以來,奢侈品都與假貨離不開關係。在高額的利潤下,總有人想盡辦法只為了「賺錢」。
最近,全球跨境奢侈品電商平臺萬裡目,第一次在奢侈品領域引入百億補貼的「大殺器」引發業界關注。市場上大家對百億補貼奢侈品基本上都是舉雙手歡迎,因為是真的能獲得實惠。但是也有不少人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正品問題如何得到保證?就像有的粉絲說的,對於奢侈品,正品比低價更值得關注。
是的,正品才是奢侈品電商能否成功的最核心法門。今天,筆者就針對「正品」,對萬裡目發出三問,考究一下背後的真相。
一問:模式能保證正品嗎?
一個公司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其商業模式所決定的。同樣,一個電商能否保證正品,也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模式所決定的。
有沒有注意到,電商大戰的焦點經常是模式,C2C、B2C、B2B、C2B、B2B2C、S2B2C……無論是淘寶和京東的電商大戰,還是瓜子二手車、優信二手車、人人車等的二手車電商大戰,模式都是大家聚焦的核心話題。
直接說結論,筆者認為:只有自營模式才是正品的底層保障。
所謂平臺模式,就是平臺搭臺,由第三方商家來賣貨,淘寶是典型的平臺模式。之所以平臺模式很難保證正品,是因為第三方商家層次不齊,很難保證他們不會為了高額利潤的誘惑販賣假貨,尤其在高客單價的奢侈品領域更是如此。
這從淘寶的打假史可見一斑。淘寶的成長,就是一部和假貨做鬥爭的歷史,目前淘寶有數千人參與打假工作,還有強大的AI、大數據進行輔助,但是依然沒有辦法根治假貨。馬雲當年一句話道出了實情:「現實世界裡的假貨源源不斷地從黑工廠中產出,像霧霾一樣四面八方襲來,充斥在大街小巷。」
如果整個社會不能杜絕假貨,你就很難杜絕有不良商家在平臺上賣假貨,就是這麼簡單。
但是自營模式不然,自營模式是平臺自己參與到電商供應鏈環節,像萬裡目,就是堅持全站100%自營,由自己的專業買手隊伍從源頭直採,從而在模式上能夠為正品奠定基礎。因此,自營模式是正品的重要前提。
二問:能保證各個環節沒有假貨隱患嗎?
只有自營模式,還不能100%保證正品。縱觀電商領域,也曾經出現自營電商有假貨的案例。那麼,第二個疑問就是萬裡目能保證各個環節沒有假貨隱患嗎?
電商打假,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例如,淘寶強調大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定位售假賣家與線下售假點;京東強調對賣家的抽檢工作,每周多次涵蓋對全部分類產品的質量抽檢,並以高額違約金規範賣家自律;還有的電商用「間諜」方式打假,通過神秘買家對平臺內的產品進行質量檢查……
但是,筆者認為:打假不能一招鮮,而是要多管齊下,系統施策,必須在全流程杜絕假貨的隱患。什麼是全流程?就是從商品的源頭到送達用戶手裡的每一個流程。如果站在商品的角度,它從最源頭到用戶手裡的整個旅程上,都需要有針對性地有正品保障的措施。
縱觀萬裡目的供應鏈,可以發現它就是這麼做的,是全流程舉措:
在源頭,通過買手直採,主要是和品牌供應商與歐洲買手店進行合作採購。在和品牌供應商合作時,萬裡目的團隊要掌握每一個產品的鏈路圖,以保障商品的穩定和安全;歐洲買手店是奢侈品電商常見的供貨形式,Farfetch也主要是採用這種模式,歐洲買手店有近百年的歷史,以目標顧客獨特的時尚觀念和趣味為基準,挑選不同品牌的時裝、飾品、珠寶、皮包、鞋子以及化妝品等商品售賣,可以理解為精品店,買手店主通常經驗和資源豐富,和他們合作能夠很大程度上保障正品。
萬裡目官方向用戶公開了其全球供應鏈的貨源構成(《萬裡目全球正品貨源大揭秘》),一一介紹了平臺上貨品的採購源頭:護膚品主要來自於歐洲、韓國和香港的免稅店集團;LV、CHANEL等奢侈品包袋,來自全球幾十個國家的官網和專櫃;GUCCI、PRADA、BURBERRY等奢侈品牌貨源均來自百家歐洲頂級買手店……
甚至,萬裡目還大方地曬出了採購發票、訂單記錄等採買細節。
在接貨入倉時,萬裡目會對商品進行檢測;在倉儲環節,萬裡目也是自己建倉,而且還用一物一碼、全程溯源的方式全程監控;在國內入倉時,和中檢集團官方合作,對入倉貨品100%質檢;國內配送,是和順豐進行合作。
關於中檢集團,還想多說幾句。中檢集團是中國唯一「國字頭」第三方質檢機構,雲集國內眾多經驗豐富的奢侈品鑑定師及培訓講師,是最高法認可的司法鑑定機構、中消協委託的消費維權鑑定技術支持單位,其獨立、權威第三方的身份相當於為正品加上一道牢固的保險。
但是,可能還有消費者有疑問,這些措施再牢固,但是萬一買到假貨怎麼辦?這方面,萬裡目也想到了,推出了「假一賠十」的承諾。這個承諾對於萬裡目自己是一把利劍,對於用戶則是一個定心丸,能夠杜絕他們的後顧之憂。要指出的是,這個承諾遠高於法律和行業規定,按照新消法,是「假一賠三」,萬裡目的「假一賠十」是自己主動加碼,從側面也能看出對自己平臺正品的信心。
從源頭採購、入倉到配送到用戶手裡,全流程的正品保障,才是真正的保障。
三問:從金融科技到奢侈品,靠譜嗎?
在和一位朋友交流時,她對萬裡目做奢侈品電商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萬裡目業務屬於趣店集團的「跨行」之舉,在保障正品方面靠譜嗎?
在這方面,筆者進行了很多考證,發現趣店在電商上還真不是外行,相反,他們是電商老手。趣店CEO羅敏,在趣店之前曾經八次創業,其中不少都是電商相關。而萬裡目團隊更是很多人出身於電商,有美麗說的前任高管,有趣玩網的前任CEO。這或許可以部分解釋為何趣店在做著金融科技的同時,要進軍奢侈品電商,因為他們的團隊都是有電商基因的。
筆者一貫信奉基因論,即一個人或者一個公司在一個事情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基因決定的,而這個基因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其創始人的基因決定的。劉強東出身零售,所以做成了京東;馬化騰是產品經理出身,所以騰訊有著深刻的產品基因;李彥宏是技術專家,所以百度在AI上發展領先等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電商基因是什麼?本質上可以歸結為三個關鍵詞:成本、效率和體驗。成本和效率,指的是電商供應鏈,所以電商本質上是一個供應鏈平臺;體驗則是對用戶的,一個電商只有在產品、價格和服務組成的用戶體驗上不斷精益求精,才能贏得用戶。
回到萬裡目,筆者認為其之所以敢於在奢侈品領域第一次推出百億補貼,除了自身資金實力強,也有供應鏈方面成本和效率的把控能力保證。在體驗上,金融科技和電商看似是不同行業,但是在底層邏輯上是一樣的:都是用戶體驗導向的服務型生意。
零售講究人、貨、場,有沒有看到,筆者的三問,也是用戶所關心的三大疑問,恰好覆蓋了人、貨、場。操盤的團隊有沒有電商基因、電商能力、電商經驗,這是「人」是否專業;貨品從源頭採購到送達用戶的全流程是否能保障正品,這是「貨」的供應鏈是否專業;能否在模式上保證正品,這是「場」是否完善。
在人、貨、場的專業度具備的萬裡目,看來確實是要在奢侈品電商領域來真格的了。
對於現在這個電商背景來說,保證奢侈品是正品似乎是一個難題,但是萬裡目做到了!在未來,萬裡目也將藉助自身的平臺優勢,通過低價、正規渠道讓更多人能買到心儀的奢侈品,進一步促進國內的奢侈品市場健康有序的進行發展。
聲明: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