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早造車的企業,三菱汽車歷史

2020-12-08 騰訊網

三菱汽車隸屬於日本三菱集團,1970年從三菱重工獨立後又於2004年回歸三菱集團。最初以「MMC三菱汽車」作為品牌的商標,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使用 「 MITSUBISHI MOTORS」的商標。在目前的一線日系車廠中,三菱的規模應該算是中遊位置,不過它卻擁有日系中最悠久的造車歷史。

商標上的「三菱」(Mitsubishi)最早出現在十八世紀的晚期,它最初是以商會的形式出現,後來經過發展,演變成為了三菱合資會社。第一次大戰帶動了海陸空移動工具的發展,三菱也藉此機會發展技術。1917年,三菱將主力業務的造船業獨立出去,「三菱造船」開始試行運營,開展了以造船為主的多元化的運營策略。

圖:三菱A型,模仿了菲亞特的汽車設計風格。

1918年,三菱造船成功打造了一款搭載內燃機動力系統的四輪汽車「三菱A型」。 三菱A型可以說三菱汽車的發足點,它採用全手工打造,整個設計是參照Fiat Zero和Fiat 3所造的,而充當動力的引擎則是由同為三菱合資子社的三菱內燃機(後來改名為三菱名航)負責製造。即使設計是參照回來的,但依然改變不了它既是日本的第一臺全國產汽車,同時又是日本第一號量產型汽車的事實。三菱A型在1918年發表當時只有兩臺試驗車,而到了1921年,連同試驗車型合共生產了22臺,當中12臺作銷售之用。

三菱在成功製造了第一款汽車後並沒有繼續發展它的汽車製造業。即使說一戰只為亞洲的汽車業埋下種子而已,時機尚未成熟。參考一次大戰的經驗,飛行工具的運用更受重視,而負責三菱A型動力部分的三菱內燃機原本就是設立為專門針對飛機研發內燃機的公司,三菱沒有繼續從事民用汽車的開發也就是因為發展的方針上得偏重。顯然地,他們選對了,因為戰爭再次爆發。

這段期間裡的三菱沒有太多值得提及的地方,1934年三菱造船改名為三菱重工並投入到軍用飛機的生產,以此進行資本與地位的積累。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前身為中島飛機的斯巴魯在二戰期間同樣為軍方提供軍用飛機,論實力,中島飛機略佔上風,三菱與斯巴魯兩者微妙的競爭關係其實早在這一個時期已經確立。1950年,過上了一段好日子的三菱重工因反壟斷政策而被拆分為三家公司,汽車業部門被分配到其中一所,此時三菱重新開展了汽車的業務。同年九月,作為「新」業務的第一步,三菱開展了美國車「Henry J」的組裝銷售業務(Henry J是美國Kaiser汽車推出的車型,三菱引進其部件並現地組裝銷售)。1953年,三菱又承包了Willys牌吉普車的生產銷售業務。

圖:Kaiser汽車的小型轎車Henry J。

不過三菱在戰後重新開展汽車業務的十年裡並沒有拿出真正自己的產品,在戰前已經擁有汽車製造技術的它在戰後卻比其他日系車廠落後了一拍。1955年,日本推動了國民車政策,以廉價造車為主導方針推動汽車普及,1958年由巴魯推出的Subaru 360打響了頭炮,廉價的微、小型車成為了市民的新寵。日本汽車的冒起也為三菱的一個轉機。直到1964年,被分離的三家公司重新合併,正式改名為三菱重工業。1970年,三菱為了與克萊斯勒建立業務合作關係,獨立了汽車部門,即三菱汽車公司的正式成立。

於1960年推出的「Mitsubishi 500」是三菱戰後首款轎車,外觀元素參考了歐洲的Bubble Car,搭載排量為493cc的後置二缸引擎而得名「500」。Mitsubishi 500的受歡迎程度一般,因此只存在過兩年。隨後三菱又推出了K-Car的Minica及商用車的Mitsubishi 360。

1964年經重新合併後的三菱逐步地擴充汽車的種類。針對家用車的發展,先後開發了當時旗艦級的高級轎車Debonair,緊湊型轎車的Clot(馬駒)系列,Van(MPV)的Delica(德利卡)系列,還有中級車型的Galant(格蘭)系列。

圖:Colt系列的第一代出現在1962年。

圖:1969年登場的Galant系列第一代使用了Clot Galant的名義,進軍美國後才單獨使用「Galant」。

圖:圖中為第四代Delica。

1973年,「Lancer」(藍瑟)系列第一代的誕生,成為了三菱的一張利器,為其後誕生的眾多車型打下重要的根基。事實上,Lancer最初的設計目的是代替笨重的Galant出席拉力賽事。這款緊湊而具操控性的車型,意外地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通過Lancer系列的不斷曝光,三菱在世界拉力賽上(WRC)贏得了擴展了品牌的名氣。不僅如此,1982年推出的四驅越野車山貓Pajero(帕傑羅),在達喀爾拉力賽場上打響名堂,九十年代初期的越野風潮就是以Pajero為中心。1992年,集合了Galant引擎、Lancer車架、Pajero四驅技術的Lancer Evolution更將三菱的拉力事業推上高峰。

圖:第一代Lancer誕生於1973年。

圖:第一代Pajero於1982年推出。

圖:第一款Lancer Evolution誕生於1992年。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機促使了日系前驅車的普及,三菱的第一款前驅車誕生於1978年。Mirage(蜃景),Colt的後繼者同時又與Lancer存在姊妹的關係,在日本以外的市場上以「Colt」的名義發售。這臺小巧靈活的車型為日後三菱車系前驅化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而當三菱宣布停產Mirage系列後,新型的Colt系列則繼承了其定位。另一款比較有代表性的運動車型是1994年推出的FTO,用以對抗諸如日產Silvia、豐田Celica、本田Integra等車型,有趣的是三菱在FTO的宣傳方面堅持以在「自動擋「上著墨。

圖:「Mirage」是對應日本國內專屬的名字,而在美國、歐洲等地的Mirage則繼承了「Colt」的名義及車型定位。

同樣地,三菱亦實行了國內外不同的汽車發展計劃。日本國內以上述車型為中心進行開展,並偏向小型化汽車的開發路線。踏入二千年後,日本內的三菱基本上已經撤離了中、高級車型的市場。推出中、高級市場後的三菱,於2006年成功開發出電動車i-MiEV,09年開始大批量產,以此為中心推動新能源車的發展路線。

自1970年與克萊斯勒的合作以下,三菱把握了美國汽車市場的銷售渠道,開展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銷售策略。作為國際銷售戰略的一環, 1971年Galant系列率先登錄到美國,隨後,Galant的基礎上派生出一臺肌肉感十足的Galant GTO。自此,三菱在美國的印象越來越偏向「運動」。 1981年,三菱汽車於美國設計分公司並著手準備美國市場上的擴充。

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機過後,美國市場對於小排量車型的需求急劇上升,這點對於習慣造大車的克萊斯勒是個痛心的問題,另一方面,由於當時美國對於外國汽車進口有數量上的限制,由日本進口的車量未能滿足暴增的市場需求。為解決這一局面,1985年,三菱汽車與克萊斯勒於美國創辦了合併汽車製造公司DSM(Diamond Star Moters),專門向美國市場本地製造三菱與克萊斯勒的車型,包括Starion(斯塔利昂)、Eclipse(日/月蝕)和GTO。轎車方面則以Colt、Lancer、Galant三款車型作為中心。

圖:三菱Starion發表於1982年。

圖:第一代Eclipse發表於1989年。

圖:三菱GTO發表於1990年。

三菱汽車1993年全額收回DSM公司,1995年改名為美國三菱汽車製造公司MMMA(Mitsubishi Motor Manufacturing of America),2002年又改名為北美三菱汽車MMNA。1998年,戴姆勒與克萊斯勒的合併使三菱與戴姆勒建立了資本與業務上的合作關係,直到2004年,戴姆勒-克萊斯勒所擁有的三菱汽車股份返回到三菱重工的手上,三菱汽車重回三菱集團的旗下,基於重組的關係,三菱的WRC車隊於2006年開始休業。就這樣,三菱與克萊斯勒長達三十多年的合作就此落下帷幕。

相關焦點

  • 三菱汽車奄奄一息?三菱集團遠比你知道的,要強大很多
    日系汽車在中國,乃至全球銷量其實都是如日中天的,但是唯獨有一個日系汽車品牌,銷量卻是非常的低迷,筆者說的這款汽車品牌就是三菱汽車。想當年三菱汽車在我們國內也是一個有頭有臉的車企。
  • 幾年之後,你還會記得那個曾經的三菱汽車嗎?
    但誰敢保證,如今在國內已經逐步邊緣化的三菱汽車,在三五年之後不會因為其全球戰略的調整而離開中國呢?即便不退出中國,在當下,三菱也面臨著國內戰略調整的重任。】撰文|張大川、編輯|禾 子同樣受到疫情的衝擊,三菱在國內的表現卻遠遜於其他企業。
  • 日產尼桑汽車歷史、聯盟、召回問題車
    ,英語:Nissan Motor;簡稱日產(NISSAN),漢語又譯尼桑)是源自日本的跨國汽車製造商,總部位於橫濱港未來開發區,旗下擁有「日產」(NISSAN)、「英菲尼迪」(INFINITI;主要在日本以外銷售)、「達特桑」(DATSUN;1932年至1983年期間使用,2012年在海外重啟)等多個品牌;為日本歷史上第一家專做汽車為主的企業,於1912年成立,與勞斯萊斯和通用汽車同期,現在是日本第二或三大汽車製造商
  • 日本三菱鉛筆,靠筆年營收39億,它跟造汽車的三菱有關係嗎?
    說起三菱,大家應該不會陌生。它作為日本六大財團之一,掌控的資產幾乎「富可敵國」。它涉及的業務非常廣泛,包括汽車、重工、化學、礦業、半導體等領域。 除此之外,「三菱」還製造鉛筆,是不是很有反差萌?
  • 為什麼日本三菱汽車在中國慢慢消失了?
    而且這個最後10%的股份預計也將在兩年內被完全出售,從那以後三菱汽車恐怕與三菱再沒有任何關係了!提到三菱,估計大多數人都會想到 EVO和帕傑羅。前一款車是平民跑車,後一款是硬派越野車。兩款車在各自的領域都非常出色, EVO不僅性能出眾,而且還擁有巨大的改裝潛力,如圖中9代 EVO原裝缸體不強化可以達到4500匹;帕傑羅的越野能力不言而喻,機械性能一度讓普拉多望塵莫及。但兩輛好車最後都無法走下去,為什麼?由於三菱汽車嚴重的技術導向,說到底,「工程師思維」多少有點「看不起」消費者,他們總覺得自己很優秀,懂得很多,他們會為消費者做出最好的選擇。
  • 日本三菱電機向歐洲車企出口大量不合規產品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15日報導,近日,日本三菱電機表示,該公司曾向歐洲車企出口大量不合規產品達3年之久,為了掩人耳目,三菱電機還在出口這些產品時偽造了大量虛假文件。據報導,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三菱電機向歐洲車企出口了約33.5萬件車載音響零件。
  • 川崎是日本的重工,為什麼要造摩託車?為什麼沒聽說過川崎汽車?
    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問題,我們看到日系知名的摩託車企業,Honda摩託車發展到汽車,SUZUKI也是從摩託車發展到汽車,而Kawasaki和YAMAHA都沒有選擇造汽車,YAMAHA還有情可原,再怎麼也和豐田合作過發動機,並做過豐田的供應商,據說因為協議YAMAHA最終沒有設計汽車領域,那麼Kawasaki
  • 日本三菱電機造假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15日報導,近日,日本三菱電機表示,該公司曾向歐洲車企出口大量不合規產品達3年之久,為了掩人耳目,三菱電機還在出口這些產品時偽造了大量虛假文件。據報導,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三菱電機向歐洲車企出口了約33.5萬件車載音響零件。報導指出,歐洲從2017年6月開始實施了無線電設備的新規,不過三菱電機這批零件並未達到新規標準,因此屬於不合規產品。報導稱,為了將這些不合規的零件繼續出口至歐洲車企,三菱電機向後者提供了偽造的文件,稱其出口的產品「符合規定」。
  • 日本四大重工企業之一,成立160年,為日本培育了「一車一人」
    日本各大財團都有自己的直系重工企業,像三菱財團旗下的三菱重工,就是日本最大的重工業企業。那麼作為與三菱齊名的另一大財團-三井財團,旗下的重工業企業是哪一家?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家企業的名字比較陌生-IHI,過去也叫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
  • 「汽車人」IT企業再掀造車潮
    「新勢力」發動的造車運動,已經基本塵埃落定。「第二浪潮」由信奉「輕資產哲學」的IT企業掀起。文/《汽車人》黃耀鵬這幾天,車圈兒沸騰了。以1月11日百度宣布「與吉利合資造車」為標誌,網際網路對造車的介入力度空前高漲。熱情當然不是這幾天才激發的,幾乎所有重量級IT企業都對造車有了或多或少的想法,都在尋求兌現的合適方式。
  • 三菱汽車究竟該何去何從
    三菱汽車原本是三菱造船(三菱重工的前身)的一員,公司早在1917年就推出了旗下首款車型,是日本最早開始製造汽車的幾家公司之一,在三菱重工的資源支持下,加上日本當時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的環境,因此三菱汽車很快就在市場嶄露頭角,並且是把觸角伸向海外市場。
  • 日本工匠精神破滅?三菱電機偽造文件 向歐洲車企出口不合規產品
    對於不少消費者來說,日系車代表著「省心、耐用、省油、好開」,這一點從二手車市場,日系車「逆天」的保值率就能看出來。不過,近些年來,因為日系車企及零部件企業,相繼爆發出質量門事件,也讓背後有「日本工匠」精神支撐的日系車質量神話,蒙上了一層陰影。甚至因為造假事件頻發,不少人已經認為日系的「工匠謹慎」破滅。
  • 華為會不會成為一家不造車的汽車巨頭?
    文/劉戈「造車」還是「不造車」,這是個問題。華為將智能汽車業務劃歸消費者業務板塊,看起來這是一家企業內部組織機構的調整,但很可能是中國汽車業商業模式大迭代的一個關鍵時刻。華為這是不是要下場造車了?如果說華為只是提供智能汽車的軟硬體,那麼其客戶顯然應當是各汽車廠商,也就是所謂的2B。
  • 三菱汽車或永久關閉日本岐阜工廠
    據外媒報導,7月22日,兩位知情人士透露,日本汽車製造商三菱正考慮關閉其帕傑羅(Pajero)子公司,並關閉該公司位於日本中部的負責生產帕傑羅SUV的工廠。帕傑羅;圖片來源:三菱官網除了帕傑羅車型之外,岐阜工廠還負責生產三菱Delica D5小型貨車、三菱歐藍德SUV兩款車型。消息人士表示,在工廠關閉之後,三菱將在其他地方生產這兩款車型。
  • 無日本引擎,無國產汽車,為何中國造不出引擎?
    無論是高鐵,飛機還是戰鬥機,中國製造都令國人感到自豪,但國產汽車品牌仍然遠遠落後於國外品牌。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消費者的體驗感,都讓人望而卻步。有分析認為,國產汽車之所以無法與外國汽車相比,主要原因是中國汽車無法製造出像日本這樣的頂級汽車引擎。現在中國造得起全能的飛機,日本的發動機就擺在面前,搞不出來嗎?我們的汽車工業起步晚,先天不足。
  • 日本第一財閥三菱重工:遠超你印象中的汽車生產
    歷史沿革 1917年,三菱汽車註冊了三瓣菱形圖案的車標,這個圖案也蘊涵著一段家族歷史。三個菱形標誌最初作為九十九商會的船旗志,它是19世紀70年代日本著名的遠洋輪船公司,許多三菱公司都是日後從該公司發展起來的,三菱汽車也不例外。商標中三個菱形代表三顆鑽石,這三顆鑽石蘊含了三菱公司的三項原則:對社會的共同責任、誠實公平、通過貿易增進國際理解。這個圖形簡潔、明快,又與公司名稱相配,使它今天無論出現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人們都能識得出這一標誌。
  • 日本三菱電機自曝造假,向歐洲售假長達3年!中國企業或迎來機遇
    來源:金十數據近年來,日本製造業頻頻發生造假醜聞,然而就在外界以為告一段落時,又有日本巨頭被曝發生造假行為——日本三菱電機公司日前表示,公司曾向歐洲車企出售大量不符合當地規範的汽車零部件,還偽造相關證件,持續時間長達三年。
  • Jeep貼著三菱標,奔馳大G掛了個「B」標,真不是「套標車」!
    那咱們今天就來挑戰不可能——不談實戰,劍走偏鋒談談越野車圈的那些歷史冷知識。大眾出產過 豐田 海拉克斯皮卡 儘管現在馬斯克同志為了自家汽車上躥下跳得正歡,稱特斯拉質量絕對頂呱呱,但有人還是對此不屑一顧。他們說如果地球爆炸,那麼最後一輛被摧毀的車肯定不是特斯拉,而是豐田的海拉克斯。
  • 汽車的發展歷史,中國品牌的扮演了什麼角色
    汽車從誕生到現在不過百餘年的歷史,卻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那麼汽車從誕生到現在的蓬勃發展,中國自主品牌在其中到底佔有多大分量呢?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汽車發展歷史。英國人,豪車發展的推動者如果說發明蒸汽機的蘇格蘭人瓦特,直接拉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大幕,那麼英國發明家亨納特於1838年發明的世界第一臺內燃機點火裝置則可稱的上「汽車發展歷史上的一場革命」。
  • 三菱的光輝!JDM情懷車!成都錦和二手車市場帶看:三菱日蝕
    三菱最出名的是什麼?是他對性能車的追求!因為我們只要提到三菱第一秒肯定都會想到Lancer Evolution!這個大名鼎鼎的名字,自1992年開始就響徹車壇,以日本JDM文化的方式印在我們的腦海裡。雖然EVO很出名,但是三菱是不是就只有這麼一輛進入中國的車了呢?不是!我們一直遺忘了一輛車!他就是三菱日蝕Eclipse,國內又稱伊柯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