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的神童夢
小孩的童年應該是活潑快樂,無拘無束的,他們應當對許多事都充滿好奇,並且不斷探索與發現,這是一種成長的歷程。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都開始追捧一種「神童」。他們通常在某一方面擁有著超強的能力,這種能力甚至是同領域許多成年人和精英都不容易超越的。
但其實小孩子們往往不會因為自己成為「神童」而感到快樂,反而是他們的家長的虛榮心會得到滿足,會沾沾自喜,會同新朋好友炫耀:「我家孩子是神童一樣的存在」。
「天才教育」的方式
因此,在三四十年前就出現了一種特別的教育方法,這就是所謂的「神童」教育。
這種教育更像是一種程序,通過機械化的教學,強迫小孩子去無情感的學習一些技能或者是知識,最後培養出一個對於某方面鍾精通的孩子。
他們通常會被稱為天才、神童。
這種天才主要有天文方面,數學方面,書法方面,繪畫方面等等一些。
曾幾何時,這種機械的教育十分盛行,有很多家長對此趨之若鶩,也有很多孩子成為了所謂的「神童」。
其中有一個叫譚文西的孩子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親在他的童年實施了「神童教育」,每天幾十幅繪畫作品的練習,還有父親強硬的管教和控制,譚文西才成了一個繪畫方面的天才。
受人追捧的神童譚文西
在四十一年前,文西手持毛筆的照片登上了《人民畫報》的封面,為此,世界上非常著名的畫家大衛霍尼克還曾來訪問過他,同他一起交流書畫。霍尼克還將他寫進了自己後來出版的回憶錄中。
在回憶錄中他將譚文西稱為「小小畢卡索」,給予了如此高度的評價。甚至還說譚文西將會成為同他一樣優秀的藝術家。
隨著譚文西名氣的變大,他的父親開始越發的重視對他的「天才教育」帶著他在世界各地訪求名師,遊歷學習。
那些年譚文西保持著很高的熱度和出鏡率,這段時間在譚文西後來的回憶中被稱為:耍猴。
成績很糟糕但也能上高校
在譚文西九歲的時候「繪畫天才」的名號就已經開始享譽世界,並且舉行了世界巡迴畫展了,他畫在當時無論到哪裡都會在短短幾日內被一搶而空。
即便是霍克尼也未必有過如此盛況。正是因為每日忙於繪畫,導致譚文西連小學都沒有讀完,中學也是破格進入的,他的成績一直墊底,文化課一塌糊塗。
在他14歲的時候曾經有過企業家想出巨資送他出國去讀頂級的美術學院,但被驕傲的他拒絕了。
最後,雖然他文化課的成績一塌糊塗,但仍然可以憑藉繪畫的成績考入了中央美術學院。
一場事故失去所有
在進入大學以後,早就負有盛名的譚文西成為了校園內的焦點人物,有太多的東西可以由他選擇由他揮霍,美麗的女人,大把的金錢,還遠離了經常訓斥他的父親,他可以放肆叛逆,可以隨意放縱。
於是,在聖誕節前的一個狂歡夜,他騎著豪華摩託,衝向了隔離帶。一聲巨響下他被撞得支離破碎。
醫治了幾年後,他才能勉強拄著拐棍走路,這時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平凡人,曾經那些榮譽和利益早已經隨著那一撞化為烏有,他所擁有的只有一副殘缺的身體,他失去了所有。
變成為生計所困的平凡人
他從天才神童變成了一個平凡人,提起筆也再找不回當初的那種感覺了。終於,生活的負擔開始困擾他,他的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不再是那個隨隨便便一幅畫就能上千上萬的神童,也失去了那些花團錦簇,百般無奈的他只能自己開一間小小的畫室,通過教兒童畫畫勉強維持生計。
生活將這個神童也壓迫成了一個艱難生存的人。曾經的繪畫天才就此落幕,讓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