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蟲」羅德曼(Dennis Rodman)在1996年出版自傳《盡情使壞》(Bad As I Wanna Be),執筆《ESPN》資深作家基翁(Tim Keown)在喬丹(Michael Jordan)《最後一舞》上映之際,與羅德曼相處的點滴湧上心頭,表示喬丹或許是籃壇第一人,但羅德曼可以說是次文化的代表人物,對籃球無感的人,卻會關心羅德曼。
基翁在為期兩周貼身採訪羅德曼的行程,從等待羅德曼進行指甲彩繪玫瑰粉指甲油作為開場,坐上羅德曼法拉利名車副駕,基翁心中僅有一個念頭,「『超現實』是唯一能形容的字眼」。
基翁表示,羅德曼的體能驚人,即便是30歲,但在一夜狂歡後,隔天仍然可以打40分鐘、抓15籃板,他曾連續七季高居聯盟籃板王,36歲效力公牛隊時,在單季出賽80場、場均上場近36分鐘,反觀庫裡(Stephen Curry)場均上場36分鐘則是25歲。
而作家懷德曼(John Edgar Wideman)形容羅德曼的打法是驚世駭俗,羅德曼從不在乎是打什麼位置,像是公民執行義務,骯髒鄙事從不拒絕,與喬丹光芒四射的形象相反,但在羅德曼內心深處卻是充滿不安全感、懷疑自我與害怕失去。
羅德曼會刻意製造出訓練不積極的假象,但其實他是以即興訓練方式,隨機至不同的健身中心訓練,抓了一條毛巾就開始訓練,他的現身總是會讓運動中心的櫃檯小子瞠目結舌,也沒人知道他的菜單。
基翁表示,喬丹或許是史上最偉大的球星,影響力遍及全球,是籃壇先鋒也是推廣者;然而戴滿鼻環、耳環,全身刺青以及發色變幻莫測的羅德曼,恰好體現了公牛隊的流行文化。當今同志仍在陽剛運動中視為禁忌,但早在20年前,羅德曼就表態支持同志。
「他是次文化體壇明星的第一人,擁抱同志文化,染起象徵著愛滋病紅絲帶的一頭紅髮。他探討體壇名人從未談論的議題,包括無助和年輕人的彷徨」,基翁說:「對籃球無感的人,也會關心羅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