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好老師 2020年的第604 篇文章 -
老師,過去這一年,你一定不免有一些委屈、焦慮、沮喪的時刻吧!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裡,本就忙碌的你身上的擔子變得更重,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你繃緊防疫弦,與家長的溝通也變得頻繁……
即將到來的2021年,你打算以怎樣的心態開啟呢?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積極心態可以替代負面心理,快樂可以緩解壓力,幸福可以指引我們前進!
新的一年,你想快樂積極地生活,哪怕面對壓力困難,也要活出心花怒放的感受嗎?
近日,好師妹專訪了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教授,彭教授為老師們帶來了10節心理健康課,講述了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擺脫壞情緒,獲得幸福!
01
積極心理學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積極心理學給我們帶來的改變比我們想像得要大。
首先它能夠讓我們過上美好的生活。積極心理學家做了很多研究,發現美好生活至少有4個特別重要的積極心理體驗:
第一,要活出愛的感受;
第二,要活出愉悅的感受;
第三,要活出貢獻感。能夠當家做主、養家餬口、貢獻社會、成全他人;
第四,要活出有意義的感覺。我們做的事情要對別人有意義,對自己有意義,要能夠隨時隨地感受到自我的意義和價值。
積極心理學也讓我們健康長壽。我們發現決定一個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原因是心態的好壞,所以,養生不如養心。
如何養心?去發現積極的生活方式、積極的思維、積極的行動,包括學習、交友、運動、談心、傾訴等各種各樣積極的生活方式。
02
為什麼教師應該學習積極心理學?
第一,我們要了解如何培養積極的孩子,肯定需要一些積極心理學的幫助。要知道,一個孩子能夠成功,並不是完全取決於他的智商、情商、努力和技能,更多是取決於積極的心態。
第二,從自我角度來講,老師要學點積極心理學,因為我們自己要開心、要愉悅、要幸福。大家都說只有幸福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幸福的孩子,那麼幸福的方法是什麼?我們要有一些科學的指導和幫助。所以有些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可以讓我們活得朝氣蓬勃、意氣風發、心花怒放。
第三,家校溝通的需要。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特別是現在受過教育的家長們,開始關注孩子的教育,甚至幹涉到老師正常的教育。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知道積極地來引導家長,那麼對老師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有幫助的。
因此,從孩子的成長,自我的成長,以及我們社會教育環境的成長,其實積極心理學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03
教師的意義感是什麼?
我認為教師的意義感最重要的有三個。
第一是文明的傳承。因為我們教師是把知識、智慧、人類各種文明的結晶傳給下一代。一個社會如果沒有教師起這種文明傳承的作用,文脈就可能斷掉,文化就可能終止。
第二是陪伴成長。看著一個孩子從懵懵懂懂成長為有知識有文化的一個人,意義感也是非常強烈的,而這種陪伴成長應該是老師獨特的意義感。
第三是教師自我價值的發現。教師多年教一門學科,教一門技術,就會發現教得越多越熟練,甚至能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因為年復一年教同樣的知識,熟練感、掌控感、思維的成熟感就會越來越強烈,所以這種自我的發展,我覺得可能也是教師獨特意義感的來源。
04
教師如何遠離負面情緒,「科學」地提升幸福感?
控制負面情緒有很多方法,比如:深呼吸、聞一些香氣、運動、談心、傾訴、聊天等,這些事情對控制負面情緒都是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光是控制負面信息的幹擾其實還不夠,我們還得想方設法去產生一些積極的情緒體驗。我經常提到「五施」。
第一是顏施。要學會笑,經常笑能產生愉悅的感覺。看段子、相聲、喜劇,甚至對著鏡子傻笑,過一會就會真正笑起來。
第二是身施。要做些事情,比如運動,聊天,聞香,喝點小酒、咖啡,還有禪思,冥想,包括做善事,幫助別人成長,其實都會改變自己的心情。
第三是言施。要去溝通交流傾訴。我們老師天生就有優勢,其實心情不好的時候,上上課講講話就挺開心的。當然還包括表達感恩、欣賞、支持和關懷。
第四是眼施。要發現生活的美好,去做一些自己特別擅長、特別愉悅、特別愛做的事情,沉浸其中,忘掉時間,忘掉空間,忘掉自我,然後產生一種感受,我把它叫做澎湃的福流。
第五是心施。要培養內心的感受力,對自然、社會、他人多做一些貢獻,我們把它叫做一種善的舉動。
其實有很多方法,關鍵是找一個最適合你的方法,這才是最重要的。
05
教師如何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樂趣,培養希望感?
為什麼要在工作中培養希望感呢?心理學研究發現,希望感強的人不只意志堅定、目標明確,他們對工作更加負責任,而且對每個想法都有更細緻的分析。
怎樣培養希望感?
第一,接納各種失敗,和它相處,不讓它傷害你。其實接受失敗並不是妥協、懦弱,接受失敗就是產生更高的智慧,知道這次失敗的原因和產生的後果是什麼,然後吃一塹長一智,下次不去重複同樣的失敗。
第二,要行動,要積極主動。如何培養自己的主動精神?發言可以第一個舉手,穿衣服可以穿得乾乾淨淨,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是給你一種行動的提醒,這樣的話就可以創造出希望。
第三,選擇一個學習的榜樣。可以看看那些老教師們,也許他們一輩子沒有賺多少錢,沒有做多大的官,但他是學生喜歡的老師,他現在過得特別幸福開心,有成就感、家庭和睦、社會尊重,這也是一種希望感的培養,我們把它叫做替代性的經驗。
這裡給我們校長一個提醒,千萬要善待我們的老教師和退休教師,要讓他們活得體面尊嚴,年輕人就有希望感。
總的來講,希望它給我們力量,也給我們方向。
06
教師與家長溝通,有哪些好的建議?
第一,要尊重孩子和家長。這是我們在溝通中應該注意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則,就是一定要有尊重,不要有批判、蔑視、辯解和冷戰的方式。
第二,以讚揚、表揚、欣賞為主。心理學有個建議,有效的溝通要做到5:1,就是五句好話,配一句批評建議的話。如果非要批評孩子,可以先想好5句表揚的話。
第三,應該保持熟悉性。產生溝通效果最好的是互相熟悉、互相了解,甚至就是打一些招呼聊些天。因為對熟悉的人來講,我們容易產生信任、關懷、接受,容易產生溝通效果,所以經常的接觸是很重要的。
07
教師應該怎樣平衡家庭和工作?
第一,一定要學會時間管理的技巧。包括有計劃,有方案,有步驟,有日程。這對我們是一種監督和提示作用,讓我們結合自己的能力、精力、年齡,列出比較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
第二,了解自身的活動規律。每個人的生物節奏不一樣,要找到自己生活的一種規律,知道這個規律之後,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比如說早上自己思維很清晰的話,就把一些需要動腦筋的任務放在早上去做。
第三,一定要排除幹擾。制定一些控制幹擾的方法,去把一些能夠分散我們精力的事情控制住,保持自己的精神狀態,然後設定出各種日程出來。
第四,一定要確定生活中的優先秩序。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平衡工作和生活,不然的話,我們永遠在被迫做很多事情,又傷神又傷心,還做得不好。
08
老師家長最該培養孩子的哪些能力?
我們的教育應該培養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能力。
那麼人工智慧無法取代哪些能力?我現在把它簡化為三大能力。
第一,欣賞能力,也可以叫做審美能力。很多人以為就是那種形象外表,其實我說的是能夠欣賞自然、社會和人的真、善、美,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能夠領悟別人領悟不到的東西;
第二,想像力。一個人有創造力有想像力,能夠說出別人說不出來的話,能夠想到別人想不出來的意境,這個能力人工智慧取代不了;
第三,同理心。這種能力特別重要,能夠理解別人的感覺、感情和感受,能夠善待他人,成人之美。
09
教師怎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第一,遵守遵從兒童發展的心理規律。所以一定要學心理學,知道什麼樣的任務、作業和要求是孩子能夠做得到的。因為當孩子做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他肯定有挫折感、失落感和失敗感,他就不可能有主動精神。
第二,讚揚和支持很重要。其實孩子需要各種鼓勵,因為負面的反饋會產生消極心態,積極的反饋才會產生積極心態。但值得注意的是,表揚學生是要表揚他的努力精神,而不是表揚他最後完成的結果。
所以要關注孩子成長的過程,而不是關注孩子完成的結果。
第三,一定要讓孩子的學習符合大腦的運作規律。大腦的運作規律是什麼?它一定是對新的事物好奇,對自己做的順的事情感興趣。
我不是教育專家,我只是從心理學角度給大家建議,尊重發展的規律,尊重孩子的自主精神,尊重人類大腦學習的規律,這三個尊重可能是我們提高孩子主動精神的可行之道。
10
給教師、同學們的一些小建議
希望我們的老師們,也希望我們的孩子們,包括我們清華大學畢業生,不要過早「油膩」。要讓自己變得討人喜歡,起碼不討人厭煩。
那麼如何討人喜歡呢?
一定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一個人朝氣蓬勃,意氣風發,肯定討人喜歡;
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不要髒兮兮地不收拾自己;
一定不要去批判他人,尤其不要批判老人和孩子,我經常講批判指責別人都是惹人厭煩的特別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定要有一種希望和奮鬥的精神,一定要鍛鍊身體,一定要有美好的人際關係,這些都是討人喜歡的技巧。
還有,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才華優點遮掩住,要把自己的優勢、美德、善良、高貴呈現出來,同時也讓別人呈現他的美麗天賦才華,最後大家和平相處。
歸根到底,就是讓別人開心,讓別人快樂,一定讓別人喜歡你。
希望親愛的老師們
在下一年裡,
整理好自己,
帶著快樂、希望和力量出發。
採訪 | 賈文藝
攝影/攝像 | 周子涵
剪輯 | 周子涵 賈文藝
字幕 | 賈文藝
視覺 | 樊薇
本文編輯 | 賈文藝
責任編輯 | 賈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