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說
繼《全職高手》《羅小黑戰記》《大護法》《大理寺日誌》等優秀國漫作品接連出現後,又有一部定格動畫《風雨廊橋》默默上線。這部片子僅有短小精悍的22分鐘,用黑白、默劇的表現風格展現了一個垂暮之年老俠客的俠義情,獲得了大量動畫愛好者的好評。這種有些「老派」的表現手法和粗糲的畫風在目前確實不算是主流國漫的一員,但從觀眾口碑上看,它匠心獨妙,在2020年的國產網絡動畫中堪稱一部佳片。
22分鐘黑白默片
江湖俠義的覺醒
《風雨廊橋》故事避開對「大唐盛世」的描摹,選擇以唐末為背景,在「人吃人」的亂世中,講述一位老俠客的俠義覺醒。此片從頭到尾沒有一句臺詞,黑白的色調的破敗感和光影效果營造氛圍,餓殍遍野,蠅蟲亂飛,在開頭便體現出民不聊生的悽涼。
整個故事只有四位人物:小女孩、年邁的老者、軍官、強盜,分別代表著戰火四起的時代中不同利益群體。老者是俠客,身逢亂世心中的鬥志也消磨殆盡,但卻因為一個女孩要被生吃的瞬間本能的挺身而出,在廊橋中與軍官和強盜歃血搏鬥,逐漸激起了心中沉睡的俠肝義膽。軍官屬最上層,面目可憎且行為貪婪殘暴,從女孩手中奪走了燒餅,卻惡狠狠的扔在地上踩碎,反而要生吃小女孩的手。為了在亂世中生存變成了吃人的野獸,視人命如草芥,反映出唐末分裂的黑暗統治背景。
其中代表窮苦百姓的女孩最耐人尋味。老俠客倚樹熟睡,飢餓難耐的小女孩乘機偷走他懷中的半塊燒餅,但卻在離開時留下了自己的撥浪鼓作為交換,此時女孩看起來尚有一絲善良純真的本性,但在片尾處卻展現了人性不堪面的反轉。
短短22分鐘籠罩在黑白默片的致鬱感中,在橋上三人打鬥的站位鏡頭也頗有黑澤明電影的氣質,國泰民安的牌子被老俠客一腳踏過的鏡頭十分諷刺,是保住自己性命還是秉持心中的俠義精神,老俠客選擇的過程漫長而悲壯,最終刀鞘落地,閉眼、穿鞋、極速奔跑的動作一氣呵成。
反轉向的暗黑結局更是整部片子的高妙之處。老俠客殊死搏鬥,活下來的女孩沒有接過寓意「真」的撥浪鼓,而是狼吞虎咽的吃著老俠客懷中的半張餅,看起來冷血無情,但又確實為生存所迫。
1秒12幀定格製作
創作者的堅守
定格動畫耗時長、成本高、過程瑣碎繁複,其高難度不言而喻,在惜時如金的影視製作中,選擇傳統定格可以說是費力不討好。《風雨廊橋》不僅選擇了定格還在定格中追求武俠的打鬥,更為不易。幕後採訪中製作人員苦笑,「碰上需要頻繁移動人偶的打鬥戲,一天下來只能拍上5秒的內容,最怕導演說重拍一遍。」
這一幀幀的拼接中飽含著創作者的匠心,定格動畫比2D、3D動畫中多的一份「呼吸感」,令導演柳迪深深著迷。在巧妙的劇情之外,每一個場景及人物表情、著裝的細節,都被刻畫的栩栩如生。胸口伴著呼吸的起伏、頭髮、鬍子隨著動作的輕微運動,以及行雲流水的打鬥場面,有種數字動畫抽幀處理的錯覺。柳迪說,「為了控制平衡的卡頓感,我們採用一拍二幀速率。速度較快的鏡頭也會採用一拍一,可以展現更多動作細節。」
道具製作也力求保真和細膩感,老俠客那把殘損的唐刀採用真鋼材製作,重要場景「廊橋」的製作還原唐代的建築力學結構,只搭建工作就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四個人物的表情面具各有十幾種可切換,在特寫鏡頭中細膩展現了人物的內心活動。短短22分鐘的劇情凌厲不拖沓,融入匠心的動作設計和細節思考,觀眾體驗爽爆,確實對得起8.9的高分。
但《風雨廊橋》藝術感的表現手法和粗礪的人物形象成了一把雙刃劍,在口碑爆棚的同時也導致了商業價值的縮水。柳迪回憶,曾有投資人直言不諱地問,這部動畫能通過什麼方式去盈利?他被問懵了,總結出的盈利模式他發現都不可行。
幸好他碰到了製作方好傳動畫,提起國內良心的動畫工作室,好傳動畫是榜上有名。而定格拍攝手法也不是好傳動畫的首次嘗試,在今年被稱作「國漫之光」的《大理寺日誌》中,片尾之後一分鐘的科普小劇場竟然成了觀眾眼中最大的驚喜,每次到了小劇場都會刷出滿屏的「正片開始」彈幕,觀眾的喜愛也給柳迪的心中打了一針強心劑。
這次《風雨廊橋》是好傳動畫出品的又一力作,製作的同時他們和導演柳迪也想到了盈利幾乎不可能,但還是決定「為了定格動畫拼一把」。在如今的國漫市場中,《大聖歸來》《哪吒》等數位技術動畫已成了國漫界的扛把子,而類似《阿凡提的故事》《小蝌蚪找媽媽》使用定格動畫、水墨手繪等傳統製作手法的作品越來越少。這次《風雨廊橋》帶著匠人精神使定格動畫重回大眾視野,贏得了許多致敬的掌聲,柳迪坦言,看到觀眾的反饋感覺挺意外,原來觀眾現在也會期待不一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