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以來,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
整整5億人離開了家鄉,
面臨著選擇把自己的人生安置在何處的問題。
我們整體社會意識中的故鄉和他鄉,
城市和鄉村,
已被視作二元對立的此岸還有彼岸。
2020年,一路狂奔的中國經濟緩慢下來,
老家的大樹已沒了,
面對著宛如新生的「故鄉」,
兒時那份篤定的幸福感去哪了?
十月,金秋,騰衝。微風輕拂,白雲悠悠,在這樣清麗而涼爽的好日子裡,2020第四屆瑪御谷稻花魚節如約而至,這也是小鎮一年一度豐收歡慶的日子。
稻浪滾滾,稻香泌人心脾,在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呼吸著豐富含氧量的空氣、釋放著都市生活的壓力,像農夫那樣勞作、像孩子那樣歡笑,把一半的汗水流到稻田裡去,收穫豐收的喜悅;把一半的激情熱血,灌溉到土地裡去,在溫馨的陽光下和當地群眾共享「人歡魚躍」的豐收喜悅,享受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假日收穫,這就是瑪御谷帶給人們內心深處最渴望和嚮往的田園藝術生活。
在天然的康養王國
遇見新故鄉
受橫跨騰衝的高黎貢山山脈,以及全境高達75%森林覆蓋率的天然生態影響,瑪御谷溫泉小鎮,PM2.5常年低於10,負氧離子含量最高可達38000個/m³,常年可享22℃的溫暖陽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自騰衝機場向北30分鐘便能抵達瑪御谷溫泉小鎮,乘坐11路公交車從城區到小鎮不到15分鐘。北海溼地、和順古鎮、熱海、火山、櫻花谷......都在小鎮半小時生活圈內。
這裡,有著綿延不斷的田地,縱橫交錯的阡陌,晨間的水潤露珠,午後的蛙叫蟲鳴,傍晚的耕牛走白鷺飛,閒坐田間抽菸鬥的農夫和玩泥巴的孩童;夕陽下,荷鋤而歸,寨子裡嫋嫋炊煙,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而溫暖的笑容,親切的問候和關心著彼此。
國人,自古嚮往棲居山水田園之地,於是乎,一批又一批的人為這樣的生活方式而來,以山谷作伴,與田園為鄰,在這裡,不做過客,把這裡當作第二故鄉長住。
田園裡的藝術生活
離繁華不遠距自然更近
基於現代人的鄉愁渴望,瑪御谷復原了一處故鄉生活場景,搭建了一個回得去的新故鄉,讓人與自然、人與建築、人與生活、人與人重建親密關係,讓願意回歸故鄉的人,在這裡重獲內心的安全感與歸屬感。
這裡有世界級罕有、與法國依雲溫泉相媲美,可浴、可養、可飲的礦物療養溫泉,有頂級的度假酒店;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有田園裡的藝術生活,有各類網紅店、特色店琳琅而立的牛市街;有以淨心禪院、和納入規劃的無邊泳池、籃球場、遊泳館、帳篷營地、星空俱樂部等這樣的豐富配套,有像插秧節、鍋子節、稻花魚節、年貨節、澡堂匯等各類主題度假體驗活動.......
傳統與現代交融,不管是遊玩還是居住,無論他們來自哪裡,總能遇見來自一個地方的人,聊起那些彼此都知道的舊故事,在新環境裡,逐漸感到放鬆和舒適。
他鄉遇故鄉
文化再認同
沒有人會拒絕旅行,亦沒有人會選擇將自己的一生局域在一方天地,而放棄詩和遠方。
曾有很多人說,喜歡瑪御谷,是因為喜歡它的故事。比方你去麗江,期望的是一場激情的邂逅;去大理,期望的是一場風花雪月的相守;而在騰衝,無論是去悅椿泡一場山坳裡的溫泉,還是去稻田裡和農人吹吹散牛,總不會落下家人,因為那種溫暖總是如湯池裡的柔光,始終瀰漫著溫暖。
從一個旅行的驛站到新故鄉的角色轉變,越來越多天南地北的人選擇居住於此,他們慢慢成為了新騰衝人。而在本地村民的眼裡,這漫長的十年,見證著這個小村莊發生的驚人變化。他們恪守傳統鄉村發展的路徑,又開始不斷參與、不斷融入了新時代的藝術文化,不斷交融、不斷碰撞。
在瑪御谷溫泉小鎮
他們找到了故鄉難得的歸宿感
以溫泉康養為理念,以健康產業為核心,結合在地文化打造溫泉康養社區,瑪御谷溫泉小鎮同時也為原住村民打造一個舒適、悠閒的新環境,為選擇居住於此的新騰衝人營造一個回得去的新故鄉。
天南地北的人在這裡,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經歷著「新故鄉」一次次春生夏長,一次次秋收冬藏,一切都是記憶深處最熟悉的故鄉模樣。
我們期望,在這裡,與大自然相濡以沫、與在地居民相安相受、與鄰裡相守相望,為嚮往美好生活的人構築一處回歸心靈的故鄉。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綠水青山,它不單單是一座風景,更代表了一種簡單無憂、輕鬆慵懶的新生活方式。而將人人豔羨的自然美景融入人間煙火氣,放飛心靈、傾聽來往人的笑聲,尋找迷失在繁忙中的歲月靜好,優雅地生活,不正是人們渴望著的理想生活方式嗎?
如今,瑪御谷新故鄉計劃已正式啟動,打造一個身心安頓之所,構造一個鮮活而有生命力的社區,把最為傳統的生活智慧,最簡單卻又最撫慰人心的健康生活方式分享給更多的人。